在因新冠疫情經歷了六天的全球拋售之後,美國股市本週達成 “里程悲”。

  由於快速傳播的新冠病毒引發了人們對美國、亞洲、歐洲和其他地區經濟受損和銷售額暴跌的擔憂,標準普爾500指數已從一週多前創下的紀錄高位下跌逾10%,進入回調區間。

  雖然這可能會令人恐懼,特別是當拋售發生得如此之快的時候,但回調在股市中其實是相當頻繁地發生。甚至,股市回調可能是一個健康事件,可以消除在市場長期樂觀之後積累的過度行爲。

  目前的美股股市仍處於有記錄以來最長的牛市行情中,這一牛市始於2009年的3月,從當時金融危機的灰燼中走了出來。

  當然,人們更爲擔憂的是,這種回調可能會演變爲另一輪熊市,即股市從高點下跌至少20%。

  下面讓我們來看看美股歷史上有關回調的情況,以及市場觀察人士對未來的預期。

  問:回調多久發生一次?

  答:平均每隔幾年發生。根據美國財務研究與分析中心(CFRA)的數據,即使在美國股市長達近11年的牛市中,標準普爾500指數也跌跌撞撞地出現了五次回調。在一些回調過程中,市場差一點就陷入熊市,其中就包括標普500指數在2018年末下跌19.8%。

  但每一次,股市都重新站穩腳跟,繼續開始攀升。

  這一次是過去50年來標普500指數第24次至少下跌10%。在這24次中既包括真正的熊市,也包括較溫和的回調。

  問:它們(回調)總是發生得這麼快嗎?

  答:不,這一次特別快。根據CFRA數據,自二戰以來的所有回調(不包括熊市),標準普爾500指數平均需要76天才能下跌10%。但這次,標準普爾500指數在一週多一點的時間裏就下跌了12%。

  問:像這樣的下跌之後通常會發生什麼?

  答:根據CFRA數據,只考慮在進入熊市之前成功自我調整的回調歷史,標準普爾500指數平均需要135天才能見底,期間一路下跌14%。但隨之而來的復甦也往往很快,該指數平均需要116天來收復全部失地。

  對於最終轉變爲熊市的下跌來說,其帶來的殺傷要嚴重得多。根據標普道瓊斯指數(S&;P Dow Jones Indices)的數據,追溯到1929年,牛市平均需要21個月的時間才能收復失地,標準普爾500指數則會面臨近40%的損失。

  問:是什麼導致了上一次回調?

  答:2018年末,當時投資者擔心美聯儲加息過快,可能迫使經濟陷入衰退。他們還擔心當時緊張的國際貿易局勢。

  問:那之後發生了什麼?

  答:股市在2018年12月24日觸底後,隨之迎來了數十年來表現最好的年份之一。包括股息在內,標普500指數2019年的回報率高達31.5%。

  美聯儲去年停止了加息,並三次降息,這是十多年來的首次降息。投資者將低利率視爲股市的“類固醇”,因爲它們可以提高利潤,同時也會降低債券等競爭對手投資的吸引力。

  問:美聯儲現在在做什麼?

  答:美聯儲自去年秋天以來一直按兵不動,但交易員越來越多地押注美聯儲很快將不得不再次降息以刺激經濟。

  對世界各地央行提供此類援助的預期,幫助股市在疫情爆發的頭幾周保持堅挺。但現在人們越來越懷疑,當問題演變成全世界各地人們都生病時,降低利率能起到多大的效果。

  問:那麼這種情況會變得多糟糕?

  答:沒有人知道。

  醫學專家無法確定病毒會傳播多遠,最終的死亡人數會是多少。在如此多的不確定性下,投資者只能猜測有多少工廠將被關閉,有多少公司的客戶將被隔離,以及最終將有多少公司的利潤被削減。面對如此多的不確定性,人們開始急於拋售股票,轉而投資更安全的美國政府債券。

  一些專家表示,甚至在新冠病毒威脅升級之前,市場就已經爲下跌做好了準備。

  股票已經變得昂貴,特別是與公司產生的利潤相比,這使得它們更具風險和脆弱性。Leuthold Group首席投資官道格·拉姆齊(Doug Ramsey)表示,最近散戶投資者對市場某些角落過度自信的跡象也令他感到不安。

  他說:“即便沒有新冠病毒,我們也會迎來這麼大的降幅,只是這一時間來的再糟糕不過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