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兩個月賺50% 你飄了嗎?)

陳嘉禾

從去年底到今年初,資本市場上出現了一波以科技股爲主導的行情,科技行業的股票價格上漲之快,讓人感到喫驚。

以指數爲例,中證半導體產業指數在2020年開年以後短短不到兩個月裏,就從2019年底的2,806點,上漲到了2月25日的4,581點,漲幅63%。國證半導體芯片則從2019年底的5,950點,上漲到了2月25日的10,444點,漲幅76%。在這樣的科技股行情之下,投資者的信心也變得充盈起來。不少投資者歡呼:兩個月就賺了快一倍。有人甚至有點忘乎所以了:“最近我在學習炒股知識,牛市千萬不要和老投資者在一起,會耽誤你賺錢。要和剛進股市啥都不懂的一起,這樣才能經常漲停。”

高估值的風險

兩個月賺50%當然讓人開心,這是什麼概念呢?50%看似不多,但在複利的作用下,卻是驚人的。如果“兩個月賺50%”這個事情持續3年,投資本金就會膨脹1,478倍。對的,你沒看錯,就是1塊錢會變成1,478塊錢,100萬會變成將近15億,1套公寓的本金會變成將近1500套房,按每層樓10家算就是個15層的大樓。如果持續5年,本金會膨脹將近20萬倍。如果“兩個月賺50%”是一件可持續性的事情,這個世界上所有的營生在它面前都會黯然失色,商業規律會被踐踏,人們憑藉勤勞和智慧所創造的財富,相比之下會不值一提。

需要注意的是,這樣巨大的財富效應,同時伴生的也是極高的估值。以之前提到的兩個指數爲例,根據Wind資訊的數據,中證半導體產業指數在2月25日達到了6.3倍PB、144倍PE的估值,國證半導體芯片則在同日達到了175倍PE、9.9倍PB的估值。如此高的估值往往帶來的是長期的風險。

“使人大迷惑者,必物之相似者也。”讓人感到最困惑的事情,往往不是相差很大、完全沒見過的事情,而是看起來差不多的事情。儘管價格在兩個月裏上漲50%不可能一直持續,而且也往往帶來高估值和隨之而來的高風險,但並不一定就意味着一定有風險,尤其是在市場開始上漲的時候,資產的估值並不太貴的情況下。

以1982年8月12日的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爲例,當日標準普爾500指數收於102點,僅僅兩個月以後的10月12日,指數就漲到了134點,漲幅31%。是不是兩個月大漲31%,投資者就應該賣出呢?然而不是這樣:從1982年10月12日到2000年,標準普爾500指數走出了一個將近20年的大牛市,最終在2000年達到最高1,553點。如果投資者在1982年10月12日,僅僅是因爲“市場在兩個月裏大漲了31%”,就賣出了標準普爾500指數,那麼他將錯過長達十幾年的超級大牛市。但資者也應該看到的是,支持標普500指數在這段時間裏大漲的一個重要的因素是之前指數的超低估值。

在這輪牛市開始之前,標普500指數的估值大概在7倍PE左右。造成這種估值的重要因素是之前漫長的熊市。在1972年,標普500指數最高觸到120點:這比10年以後的1982年8月12日的102點還要高出將近20%。正是因爲有了這漫長的10年熊市做代價,在1982年的標普500指數才能得以用超低的估值做基礎,展開了一場大牛市。

投資沒有那麼容易

不過,這種牛市並不是每個投資者都能享受到的。投資真是件折騰人的事情。

如果投資者抱定“兩個月就能賺50%、將來也要這樣投資”的思想,無疑是錯誤的,因爲兩個月賺50%的情況不可能持續。如果投資者機械地學到了“以價格漲幅判斷風險”的投資方法,認爲“只要是短期漲了幾十個百分點的資產,就都會暴跌”,那也是錯誤的。在碰到美股1982年到2000年的這類牛市時,這樣的投資者會被早早清洗出局,無緣股票市場上最豐厚的回報。

投資者如果在“兩個月賺了百分之幾十”以外,再加上一個“之後估值很高”,是不是就能判斷這個資產一定沒有投資價值呢?遺憾的是,資本市場是一個只有固定的內在哲學、卻永遠沒有固定的外在招式的地方。任何一個價值投資者,如果不能仔細分析每一個案例,用價值投資的“好和便宜”的哲學去揣摩,而是簡單套用一些教條,都無法窺透其中的全貌。

以港股上市的騰訊控股(00700)爲例,從2007年8月17日到當年10月30日,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裏,騰訊控股的股價從最低5.51元(Wind資訊2020年2月28日前復權數據,下同),上漲到了最高14.08元,漲幅超過150%。而在2007年10月30日,騰訊控股的估值高達29倍PB、104倍PE。在2007年10月30日的騰訊控股,絕對符合“短期漲幅過大”和“估值過高”兩個標準。乍一看,這貌似符合“累計了巨大風險”的標準。但是,騰訊控股的企業資質實在太優秀了,當時的ROE達到近30%,並且在之後多年裏保持了相似的水平。結果,騰訊控股的股價從2007年10月30日的14元的復權價,又上漲了2020年2月28日的399元。

對於價值投資來說,只要保證投資能夠無限度的接近“好和便宜”這兩個衡量標準下的的最優狀態,任何外在的條條框框都可以被挑戰。當一個資產足夠“便宜”的時候,“好”也可以不重要。而如果能夠真的確定一個資產足夠“好”,那麼它也可以不“便宜”。

但是,最高境界雖然美妙,卻不是每個投資者都能達到的。這就好比一個小學生剛剛學了基礎語文就想再寫一本《資治通鑑》,一個格鬥運動員剛學了三個月拳腳就覺得自己可以打MMA綜合格鬥的世界比賽,無疑都是不現實的。對於那些看到兩個月賺了50%,就覺得可以依靠資本市場發家致富,卻根本不知道資本市場裏方方面面知識、對市場的瞭解和經驗幾乎僅限於“有股票和基金最近兩個月漲了50%”的投資者來說,他們所面臨的風險,無疑是巨大的。

(作者系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資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