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驕傲!港珠澳大橋通車竟與這個枝江人有關!

10月24日上午9時,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這項舉世矚目的超級工程背後,凝聚的是無數科研工作者的智慧和汗水,這其中就有我們枝江人的驕傲——王青峯

▲工作時的王青峯。

王青峯,1967年出生於枝江市百里洲鎮建國村,在建國村讀完小學和初中,以優異成績考入宜昌市夷陵中學,隨後又考入西安交通大學,本科畢業後回到華中科技大學,在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攻讀材料加工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現任燕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公路學會橋樑分會理事和中國鋼結構協會橋樑鋼結構分會理事。

▲青州航道橋。

青州航道橋是港珠澳大橋最重要的節段,也是港珠澳大橋橋樑工程三座通航孔橋中樁基最長、索塔高度最高、施工區域離岸最遠的控制性工程。青州航道橋爲雙塔雙索麪鋼箱梁斜拉橋,全橋採用半漂浮體系,橋跨1150米。索塔採用雙柱門形框架塔,塔高163米,共設有14對斜拉索。燕山大學亞穩材料製備技術與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冷軋板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先進鋼鐵材料研究團隊王青峯課題組與中鐵山橋集團有限公司合作,在國內首次將耐候鋼應用於索塔錨固箱的焊接製造,實現了焊接冶金質量、接頭力學性能與耐腐蝕性能綜合控制,保證了關鍵構件120年不腐蝕的卓越性能;同時還與山橋合作,針對該鋼箱梁斜拉橋超常規的製造質量要求,創造性地開發和使用了薄規格構件焊接接頭衝擊韌性控制技術,大大提升了橋樑的安全性能。

談及在家鄉百里洲的生活,王青峯迴憶道,當年教他的小學老師是當地最好的老師,對學生要求嚴格,學業抓得很緊。在那個窮苦的年代,上學的同時還要下地幹活,但是他從未中斷過學習。

“這與我父母非常重視子女的教育也有很大關係。”王青峯告訴記者,小時候家就在學校附近,母親曾經是教師,父親在食品公司做會計,家教很嚴,父母經常檢查功課。中學時的王青峯,成績優異,有很強的集體榮譽感。王青峯說,那個年代,農村條件非常艱苦,村裏沒有通電,他常常點着煤油燈看書學習到深夜。因爲他深知,唯有學習才能改變命運。

▲俯瞰枝江。

談及家鄉百里洲,他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冬天交通不是很方便。那個時候他時常會想,要是能在百里洲建一座大橋就好了!

兒時的願望也成爲王青峯一生奮鬥的動力。王青峯表示,做橋樑工程是一項非常需要責任感的事業,事關民生安全,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奉獻精神,鋪路架橋從來都是人命關天又造福人類的大事,不容絲毫馬虎。

“聽說枝江要建百里洲大橋,這應該是所有百里洲人的心願!”未來,他希望能有機會參與家鄉的橋樑建設,爲家鄉人民的出行貢獻自己的力量,這對他來說意義非凡。

驕傲!港珠澳大橋背後的“宜昌力量”!

作者:翟雪蓮、宋程程

編審:阮豐華  編輯:毛曉娜、李婉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