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她看來,此次疫情對經濟和消費的短期衝擊和影響較大,但也倒逼新業態、新產品、新模式加快湧現和發展,“這不僅是一場創新集中展示和檢驗的過程,也是一次數字技術拓展應用場景、深化應用的機遇。可見,此次疫情爲創新提供難得的探索機遇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將倒逼一系列新消費、新產品、新業態和新模式的加快發展,爲我國實現創新驅動、結構轉型及提升經濟運行效率提供支撐。

  原標題:疫情催生五大行業機遇 爆發式紅利需轉爲持續動力——專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微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一個多月前,誰也沒有料到:全國超2億人將雲辦公、不同企業的員工竟然也能“共享”……新冠肺炎疫情在給傳統行業一記重拳的同時,也讓以數字經濟爲代表的新經濟,又一次迎來了高光時刻。

  危中有機,疫情也概莫能外。17年前,非典啓發了電商、社交和網遊的進化,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等巨頭此後一躍而起;17年後,新冠肺炎攻堅戰打響,引發消費、健康、辦公、學習等領域的新變革……

  疫情中的行業大變局,變在哪裏?疫情過後,哪些行業將迎來發展新機遇?爲此,21世紀經濟報道(以下簡稱《21世紀》)專訪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微。

  在她看來,此次疫情對經濟和消費的短期衝擊和影響較大,但也倒逼新業態、新產品、新模式加快湧現和發展,“這不僅是一場創新集中展示和檢驗的過程,也是一次數字技術拓展應用場景、深化應用的機遇。”王微表示,針對疫情對短缺經濟運行的影響和倒逼創新發展的新趨勢,需要採取更加積極有效的政策措施,化危爲機,加快促進創新發展,爲實現戰勝疫情和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雙勝利提供新動能。

  辯證看待疫情衝擊

  《21世紀》:疫情期間,一邊是零售、餐飲等傳統經濟應聲下滑,另一邊是在線辦公、在線教育等新經濟蓬勃發展。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王微:此次疫情出現正值我國最重要的傳統假日——春節假期前後,加之防控疫情需要避免人口大規模流動和聚集,並採取必要的隔離措施,因此短期內對消費需求釋放形成較大抑制,包括購物、餐飲、旅遊、文化、教育、娛樂等方面受到很大影響。

  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疫情防控過程中,湧現了一系列新消費、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起到了保穩定保供應的作用。

  與17年前非典的情形不同,目前網購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已超過1/4。諸如此次疫情催生而來的“無接觸式”購物配送、院線電影在線播出等模式,不僅支撐了老百姓的日常消費,有效保證社會供應;也爲大家居家隔離提供了多樣的消費服務和娛樂方式,支持着社會穩定。

  與此同時,疫情爲以數字經濟爲代表的新經濟,提供了創新探索的巨大機遇。以在線教育爲例,過去它只是應用在部分選擇性課程或邊遠山區遠程教學中,但這次疫情給了在線教育行業一次超大規模的試驗機會。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全國超1億學生都在集中在線學習,在線教育由此開始進入正規教學環節中。

  因爲很多新消費、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它的應用場景很受限,或老百姓習慣於舊有模式,往往很難一帆風順推廣到市場並被消費者接受。突如其來的疫情,則爲創新探索提供了一個爆發點或突破點——數億人同時在線學習、辦公,這不僅是一場創新集中展示和檢驗的過程,也是一次數字技術拓展應用場景、深化應用的絕佳機遇。

  所以我們要辯證看待疫情影響和衝擊,此次疫情並沒有改變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轉變的大趨勢,而是創造了新機遇新空間。

  疫情倒逼創新加速

  《21世紀》:這種新機遇新空間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王微:疫情既催生了一系列新業態、新產品、新模式,又促使一些原本存在但不溫不火的新經濟迎來了爆發式增長。

  我認爲,其中創新點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消費方式進一步線上化。在疫情防控期間,更多人改用線上渠道“足不出戶”實現多樣化消費,由此導致網絡購物、網絡課堂等發展較爲成熟的線上消費呈現高速增長,以及一些新的線上消費孕育興起。隨着居民消費習慣的養成和接受度的提高,傳統的行業發展模式和利益鏈條可能被打破,推動線上消費內容和場景不斷豐富,將進一步提高用戶對線上渠道的粘性。

  二是成熟技術的應用創造新業態、新模式。此次疫情防控過程中接觸式消費受限,爲一些相對成熟的新興技術開闢了市場空間,特別是無人機送貨、無人車載人等新興供給方式應運而生。隨着未來技術的進一步成熟以及線上消費的不斷發展,應用新興技術的新型服務供給方式將得到更大發展,能夠爲消費創新提供有力支撐。

  三是新型工作方式成爲新趨勢。春節期間及近期復產復工期間,由於隔離、限制出行等影響,倒逼許多企業和單位轉向分散、靈活辦公,由此推動了大量網上辦公、視頻會議、在線交付等新工作方式出現,有效推動了辦公效率的提升。

  四是健康消費和健康產業成爲新增長點。此次疫情爆發蔓延與食用野生動物直接相關,同時暴露出居民日常生活的衛生陋習,從而引發人們對長期以來的消費和衛生觀念的反思,並促進全社會對健康安全關注度大幅上升,更加註重加強自身防護和提高免疫力,對健康綠色產品和服務的需求顯著增長。

  可見,此次疫情爲創新提供難得的探索機遇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將倒逼一系列新消費、新產品、新業態和新模式的加快發展,爲我國實現創新驅動、結構轉型及提升經濟運行效率提供支撐。

  行業變革大機遇

  《21世紀》:新冠肺炎疫情會催生一批新的龍頭企業嗎?在你看來,哪些行業或領域會迎來新發展機遇?

  王微:這次能否出現龍頭企業還有待觀察,因爲中國目前的創新跟前幾年不太一樣。前幾年是創新開始出現的過程,往往一個創新湧現跟隨者甚少,因此特別容易形成獨角獸企業。但現在諸如互聯網應用行業已被全社會所熟悉,且創新的場景和主體都很充分,因此想再形成一家獨大的企業,恐怕沒那麼容易。

  不過,很令人期待的是,這次疫情能否催生一些真正蓬勃向上的新行業、新業態,使得部分行業迎來大變革機遇。

  第一,遠程辦公行業。線上辦公以前只是企業內部的一個嘗試,但這次疫情把它從圈內直接推到了2億多人面前,遠程辦公行業因此迎來爆發期,相應也會帶動服務器、網絡設備設施等周邊軟件行業的發展。據有關方面統計,線上辦公軟件從原來的幾家,已經迅速增長到20多家。

  第二,在線娛樂行業。史上最長春節加上居家限足,導致移動互聯網的使用激增,表明很多空閒在家的用戶通過遊戲、在線電影、直播等娛樂方式進行消遣。工信部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期間,移動互聯網流量消費了271.6萬TB,同比增長36.4%。

  第三,智能服務行業。針對疫情救治等醫務特殊場景和利用5G雲端技術,開發出了用於消毒、清潔、測溫、巡邏等新型服務機器人,並已在一些重點醫院投入使用,大大減少了醫護人員的工作量和降低傳染風險。

  第四,在線教育行業。延遲開學倒逼老師學生轉戰線上,在線教育行業新用戶獲取量激增,給了全行業一個全新的體驗。但對於大量的中小教育機構和學校而言,可能是個挑戰。

  第五,電商行業。受疫情影響,諸如京東到家、物美多點等企業打通最後一公里,實現了商超和社區的對接,這對生鮮電商、社區電商而言可能會是一個轉折機遇。未來,垂直性、線上線下結合的電商可能會更受歡迎。

  《21世紀》:很多人也擔心,非常時期培養出來的用戶消費習慣或理念,能否成爲行業持續發展的動力?

  王微:其實現在包括數字經濟本身仍處於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有些行業受資本支撐可能只會紅極一時,特殊時期的疫情也是一樣。這一階段產生的一些創新,有些可能是暫時性的需要,但總歸是有需求基礎的。

  如何將爆發式紅利轉化爲持續的增長動力,如何將企業和用戶留下,如何優化產品並尋找利潤點,是需要深思的問題。畢竟,社會需求多種多樣。如果這些行業企業能夠加快完善服務,拓展應用場景,增強用戶粘性,多數創新前景都可期,只不過是發展程度高低而已。

  審慎包容管理

  《21世紀》:爲應對疫情影響,如何更好地推動這些創新服務經濟發展?

  王微:數字技術正在呈現三大趨勢:一是從標準化程度高的商品向複雜商品再向服務拓展轉變;二是從單純線上創新向線上線下融合創新轉變;三是從消費環節創新入手向全產業鏈互動創新轉變。

  未來,數字經濟推動傳統產業創新轉型發展趨勢中還應該瞄準三個方向。一是從技術驅動向多種要素驅動創新逐步轉換;二是從小微企業創業創新探索轉向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三是從城市、農村再到跨境的大範圍創新,從而推動中國經濟發展實現高質量。

  《21世紀》:對於這些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如何避免一放就亂、一管就死?

  王微:這些創新確實帶來了一些監管方面的挑戰,比如有些行業審批放到網上會否存在監管漏洞、政策受限在線診療企業只做診療之外的非核心業務等等問題。

  這就需要政府轉變思維觀念,特別是在放管服的背景下,一方面要着力提升現代化監管能力,不斷提升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的能力,縮短審批流程,推進線上線下一體化的“互聯網+監管”;另一方面,要秉持審慎包容原則,進一步完善政策,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

責任編輯:孫劍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