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书店已经有12年的历史了,总店在北京大学附近,目前在武汉有一家分店。

很多人第一次听到这个店名时,都会想这个书店和豆瓣网有什么关系呢?

老板卿松(店主卿松与妻子邓女士一起开店)解释道,以前书店叫“沉香书屋”,当时办营业执照,一开始想了四个名字,但要求填写六个名字备选,就临时凑了两个。其中一个是“豆瓣书店”,一个是“萤火虫书店”。没想到前面四个都重名,于是随机轮到了“豆瓣书店” 。

豆瓣的故事汇

豆瓣故事一:灯下卖书

2005年之前,北大西南门校内的一个水房附近是豆瓣书店的起点。邓女士和卿松从露天的摊位起家,打着灯卖书。

那时候总是看的人多,买的人少……

豆瓣故事二:豆瓣前身

2005年年底,店主二人在北大未名湖旁边的朗润园,租了一个6平方米的小屋,将当时所有的书存放在里边,做成了一个书屋,这就是豆瓣书店的雏形

“偶尔有师生来逛逛,因为地方实在太小,我们常常只能坐外面等待读者的到来。

豆瓣故事三:豆瓣的自行车

除在书屋卖书外,二人常常用自行车,将一捆捆书从库房运到北大周末文化市场(现已取消)。

后来才用起了三轮车。

豆瓣故事四:豆瓣书店成立

2006年6月,豆瓣书店在北京成府路262号正式开业。

豆瓣故事五:书店常客曾老师

在豆瓣书店的2012年的札记中有这样一篇:

曾老师是书店的常客。某日,曾老师在结账时叹道,“现在买书的钱呀,比吃饭的钱多。”

“是书价太贵吗?”

“不是,是吃得太少.......”

曾老师年逾八旬,每日来书店一两次,偶尔买书。

去年年底,曾老师上午来书店时,总会带几份很小份的饭菜。说是老伴病重,住在北医三院。虽日日送饭,却吃不下什么,医也已束手无策。说来言语凄惶。

转过年来,曾老师只是更瘦了,仍日日来书店,却再不见送饭。强忍住,不去打听,恐惹出伤心事。

豆瓣故事六:豆瓣里的孩子们

夫妻俩带了个四五岁的小姑娘逛书店,进去后各看各的书。

过了好一会儿,小姑娘说:“爸爸你过来一下”,她爸走过去,“我有点孤独,我们走吧。

“拆开不买亦无妨”

豆瓣书店内景

豆瓣书店开张以来,所有图书基本折扣都保持在5-7.5折。老板卿松每周都去北京各大出版社挑选经典的库存书、退书。这类书价格低,但质量却不低。他们的选择标准不是书本是否畅销,更不是所谓的品相,而是看它们是否足够经典。当然,卿松也会参考自己的兴趣。  

以前店主二人一般去丰台的一个物流园进货,很多库房都集中在那里。因为他们自己没车,所以得先坐地铁,再倒公交车,然后再打车。然而,现在北京已经没有这种库房了,最近的库房在河北,一趟得耗一天的时间。

在豆瓣书店里,没有顾客能享受特殊的优惠,老顾客也不例外。邓女士表示:老顾客不是因为价格才经常来的。他们应该是很喜欢豆瓣的选书方向,在豆瓣能买到他们喜欢的书,所以价格对他们来说可能并不重要了。

当被问及将来是否会开通一些满减或者积分活动来促销时,邓女士直言自己很不喜欢这样。“因为我还挺稀罕我们家书的。如果我的书因为某种商业利益,被一个人买走,他只是单纯地为了凑单,但并不爱它,这对于我们的书来讲是不公平的。每本书都是有灵魂的,我不太希望它遇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

传下行业的这盏灯

豆瓣书店内景

在豆瓣的成长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

最初豆瓣书店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西南大学和武汉大学附近都开设有分店,但后来因为亏损太严重,目前存活下来的只有北大店和武大店。一直以来店主二人都面临着资金问题。库存挤压资金,会导致书店更新放缓。书店无法及时更新,客流量就减小了。长期这样下去,他们也承担不了损失了。

有人曾经想给书店投资,把它做得更大,但被他们拒绝了。原因很简单:他们不想改变自己的风格。

前段时间网传豆瓣北大店要关门了,很多豆瓣迷特意去书店买书支持他们。对此,邓女士十分感动,表示:后会优先在附近寻找店面,实在找不到店面可能要暂停营业。但是,这一危机目前仍然没有完全解除。

“欢迎下次光临,我们书店的书会持续更新。”

店主笑着说。

豆瓣书店微博用户名:

豆瓣书店001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

你心目中“好好看”的书店。

你有必要这么好看吗?丨好好看

让每本书

遇见爱它的人

本报记者  文/詹达 尚如梦

手绘/毛怡福 豆瓣书店提供

编辑/方诗嘉 李艳蓉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