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教授,上海音樂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名譽院長奚潔人

  音樂,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屬於文化的範疇。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在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紅色文化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除了具有一般音樂文化的美學內涵和特徵外,紅色音樂文化在存在方式、情感體驗、創作主體、審美鑑賞、社會功能等方面都具有鮮明的特性。從根源上弄懂紅色文化、革命文化,才能準確把握紅色音樂文化的基本性質。

  紅色音樂文化的歷史貢獻是多方面的:它是動員人民進行革命鬥爭的有力武器,並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了大量的經典作品;它激活了民族音樂、地方音樂的厚重遺產,激發了共產黨人的政治信仰、優良傳統和革命精神,可以起到堅定理想信念、強化責任擔當、點燃革命激情、激發奮鬥精神、歌頌英雄人物、傳播先進典型、服務人民需要與團結教育羣衆等重要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對於音樂學院來說,需要從多方面入手把學生培養成爲繼承紅色傳統、擔當時代重任以及德藝雙馨、可堪大用的社會主義音樂事業接班人,成爲弘揚紅色文化的積極傳播者和踐行者。

  人民音樂家聶耳、冼星海創作的《義勇軍進行曲》《黃河大合唱》等作品,旋律激昂高亢,充滿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氣概,激勵無數愛國人士投身抗戰洪流,極大地鼓舞了全國軍民的抗日鬥志。這是用音樂做武器的典範;紅色音樂作品的創作素材,基本取材於現實鬥爭實踐。《淮海戰役組歌》是在戰場上誕生的經典歌曲,隨着一個接一個的戰鬥任務,一首接一首地誕生。整個淮海戰役期間,華東野戰軍文工一團僅創作歌曲就達40餘首;許多紅色音樂作品是中國近代民族音樂作品的瑰寶。無論從中國音樂史、音樂理論教學角度來看,還是從典型作品的教學分析來看,都是寶貴教材。有些作品,如交響樂《黃河頌》和《紅旗頌》等,還是中西結合的典型教學案例;廣大紅色音樂作品的創作者堅持尊重羣衆、學習羣衆,善於將民間素材加工提煉爲音樂精品。同時,在創作和表演中,又不忘宣傳羣衆、引導羣衆和提高羣衆的專業使命。繼承紅色音樂文化傳統,能夠防止和糾正不良的審美傾向。

  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獲取幸福生活的思想文化武器

  五四運動是紅色文化的歷史起點。毛澤東同志在《新民主主義論》中將中國近代新文化劃分爲五四以前和五四以後兩個時期,並指出:五四以前,中國的新文化是舊民主主義性質的文化;五四以後,中國的新文化是新民主主義性質的文化。從發生學角度來看,紅色文化應該特指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新文化,“由無產階級的文化思想即共產主義思想所領導”的文化,是屬於世界無產階級的新文化。

  一定意義上說,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就是“紅色思想”。李大釗同志曾於1918年豪邁預言:“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赤旗,就是代表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思想的紅旗。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就是這種紅色文化傳播和影響的結果,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由此,北京、上海成了中國紅色文化的發祥地。

  關於新民主主義文化,毛澤東同志強調,它“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衆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這裏闡明瞭新民主主義文化的三個要素:文化的領導力量——無產階級的,即共產主義思想所領導的;文化的主體屬性——羣衆性,即人民大衆的文化,是民族的、大衆的新文化;文化的社會功能和革命目標——反帝反封建,即服務於中華民族的獨立和復興,服務於人民解放與人民幸福。

  因此,這種文化的性質、特徵和功能,概括來講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爲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獲取幸福生活的思想文化武器,是黨聯繫人民羣衆的精神紐帶。儘管由於不同歷史時期,黨的具體任務和目標有所不同,文化需要的具體內容和形式有所變化,但其基本性質、特徵和功能及要素之間的邏輯關係始終沒有變。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和國家發展的歷史方位發生重大變化,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尤其是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更加多元、要求更高。我們更加需要凝聚文化的力量,更加需要發揚紅色文化的精神力量。從這個意義上說,需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爲指導,加強黨對文化工作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爲主體,堅持文化爲民族復興和人民幸福服務的方針和目標。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文藝要創作出無愧於時代的優秀作品,在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中發揮重要作用;要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創作導向,熱愛人民,並且“愛得真摯、愛得徹底、愛得持久”,作品要經受人民的評價和檢驗;要自覺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使中國精神成爲社會主義文藝的靈魂,這也是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的根本保證。

  富於民族文化傳統和革命文化基礎,更具感染力和戰鬥性

  紅色音樂作品在思想觀念、價值取向、文化理念、審美意識、情感內涵,行爲導向等方面,都承載着特有的內涵。

  第一,紅色音樂作品的題材和內容,具有鮮明的政治性、思想性,體現了音樂作爲鬥爭武器的重要功能,這是紅色音樂的首要標誌。

  人民音樂家聶耳、冼星海創作的《義勇軍進行曲》《黃河大合唱》等作品,旋律激昂高亢,充滿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氣概,激勵無數愛國人士、熱血青年投身抗戰洪流,極大地鼓舞了全國軍民的抗日鬥志。這是用音樂做武器激勵人民奮鬥的典範,體現了強大的動員功能。

  在價值取向上,紅色音樂作品具有鮮明的現實性,往往呈現出工作任務的目標性和創作的目的性。比如,川藏公路的修建,是一部英勇悲壯的革命建設史詩。川藏公路全長2400餘公里,平均海拔3000米,建設條件十分艱苦。西南軍區戰士文工團專門創作《歌唱二郎山》這首歌曲,以慰問、歌頌和鼓舞築路部隊。事實上,相當數量的紅色音樂作品直接產生於火熱的戰鬥第一線,是鼓舞士氣的時代戰歌。

  第二,紅色音樂作品的形式和風格,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大衆化特點以及多樣性地方文化色彩。

  井岡山、閩南、延安、大別山等革命根據地,是紅色音樂作品的集中首發地。這說明,紅色音樂文化具有深厚而廣泛的民族文化傳統和革命文化基礎。同時,大量革命歌謠、民歌、秧歌、地方劇,還吸收和融入了許多地方性音樂元素,有利於將政治動員內容改編爲便於傳唱的歌曲、音樂劇等,更具有感染力、鼓動性和戰鬥性。

  第三,紅色音樂作品具有審美功能、教育功能的統一性。

  紅色音樂具有藝術應有的審美功能,在戰鬥的間隙、部隊休整期間,給戰士和羣衆帶來歡樂,豐富了他們的精神生活,對調節緊張疲憊的心理、生理狀態以及彌補物質、精神生活的貧乏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紅色音樂文化承載重要的政治和文化功能,是教育羣衆、動員羣衆、激發鬥志、提高審美水平的重要載體和工具。由於它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羣衆,因而人民的創作參與度也特別高。

  第四,紅色音樂作品更貼近革命鬥爭實踐。

  紅色音樂作品的創作素材,基本取材於現實鬥爭實踐。例如,延安大生產期間創作演出的秧歌劇《兄妹開荒》。作者身處戰鬥第一線,作品誕生於戰火之中,滿腔的革命激情和火熱的鬥爭生活直接激發了他們的創作靈感。

  又如,《淮海戰役組歌》是在淮海戰役戰場上誕生的一組經典革命歌曲。它伴隨戰役全過程,隨着一個接一個的戰鬥任務,一首接一首地誕生,直接參與和服務偉大的解放戰爭。據統計,整個淮海戰役期間,華東野戰軍文工一團僅創作歌曲就達40餘首。

  此外,還有取材於革命歷史題材的宏大音樂作品。較典型的就是大型音樂舞蹈史詩 《東方紅》、大型聲樂作品合唱《長征組歌》等。

  儘管這些作品產生的具體背景和戰鬥任務、工作目標已成爲歷史,但歷史是不能忘記的。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走得再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歌曲《我的祖國》是爲電影《上甘嶺》所寫,對應的是抗美援朝的時代背景,但並不妨礙“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傳唱至今。

  彰顯信仰之美崇高之美,有助於倡導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

  新時代,我們需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需要從歷史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這是今天研究、傳播和進行紅色音樂文化教育的意義所在。

  包括音樂教育在內,大專院校的一個基本任務是培養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高尚人格。人格,是知、情、意的統一;理想的人格,是真、善、美的統一。在音樂院校中進行紅色音樂文化教育,對於學生的全面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方面,紅色音樂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資源。通過紅色音樂文化教育,可以將革命傳統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格教育有效結合起來,有利於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另一方面,紅色音樂文化是音樂專業教育的重要資源。許多紅色音樂作品是中國近代民族音樂作品的典範和瑰寶。無論從中國音樂史、音樂理論教學角度來看,還是從典型作品的教學分析來看,都是民族音樂教育的寶貴教材。有些作品,如交響樂《黃河頌》和《紅旗頌》等,還是中西結合的典型教學案例。

  放眼未來,加強紅色音樂文化教育和薰陶,應該着力完成三項任務。

  人格教育——紅色音樂文化蘊含積極的政治信仰、愛國情懷、道德境界和審美理想等人格內涵。

  開展紅色音樂文化教育,有利於從政治理想信念、愛國主義情懷、道德價值取向、高尚情感涵養、藝術創作和表演能力以及社會行爲規範等方面,全方位地對音樂院校學生進行人格教育。尤其是,紅色音樂文化中的音樂劇、歌劇、戲劇、電影、交響樂等作品,成功塑造了諸多英雄模範人物。他們的人格形象和音樂形象,具有重要的人格教育和專業教育的示範效應。

  同時,那些紅色音樂作品的創作者,那些著名的人民音樂家,本身也是傑出的人格楷模。他們的理想信念、價值觀念、藝術追求、道德境界,必定會影響到音樂院校學生的人格素養乃至人生道路。

  美學教育——紅色音樂文化蘊含豐富的音樂人才專業教育和專業訓練的美學資源。

  一是紅色音樂文化彰顯信仰之美、崇高之美,有利於陶冶、涵養學生內心的崇高感,激發他們鑑賞和創作美的作品。

  二是紅色音樂文化指明正確的音樂創作道路,有利於引導學生熱愛生活、深入基層,貫徹和堅持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美學原則。同時,紅色音樂文化還蘊含精益求精的專業精神、嚴肅認真的創作態度,有利於提升學生的專業精神和態度。

  三是紅色音樂文化體現了高尚的審美趣味和正確的羣衆美學觀。廣大紅色音樂作品的創作者堅持尊重羣衆、學習羣衆,善於將民間蘊藏的豐富音樂素材加工提煉爲音樂精品。同時,他們在創作和表演中,又不忘宣傳羣衆、引導羣衆和提高羣衆的專業使命。一方面,堅持科學的羣衆觀點,尊重觀衆的審美需求;另一方面,又反對和抵制媚俗、低俗和庸俗。繼承紅色音樂文化傳統,能夠防止和糾正不良的審美傾向。

  實踐教育——紅色音樂文化蘊含進行社會實踐、開展社會服務、培養公益精神、增強社會責任感的重要價值。

  學習、研究和教育傳播紅色音樂文化,有益於增強文化自信,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有益於傳承革命精神和奮鬥精神,發揚銳意進取的改革創新精神;有益於推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等等。

  從歷史經驗來看,紅色音樂文化對於淨化社會文化生態、倡導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在這種易普及、易流傳的藝術樣式影響下,人民羣衆將更有奮鬥精神、更有主人翁意識。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