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龙江峡谷在中国地图上仅占据云 南西北部与缅甸交界处,边境线上一个 鲜为人知的角落。除了那些喜好探险的行 者,过去少有人深入独龙江, 沿着怒江一路向北,探访隐世在峡谷 中的独龙族聚居地,东岸是连绵的雪山、 陡峻的峡谷和矗立的高黎贡山,而西边 的担当力卡雪山则作为一道天然屏障牢 牢守护着国境线。从每年10月开始接近半 年的时间,大雪封山,峡谷内几乎与世隔 绝,即使在随后而来的漫长雨季里,奔涌 的溪流、飞溅的瀑布,还有那些为生息奔 忙的劳作,以及偶尔往来的脚步,全部声 响都淹没在大自然的吐纳里,了无影踪。

贡山县的旅游宣传手册,这么描述 这片土地,“1894年法国亲王来过的独龙 江,与1937年植物学家俞德浚先生来过 的独龙江,以及后来的人类学家陶云逵 先生来过的独龙江,和今天你进去的独 龙江,风物无异。”仿佛遥远的历史始终 留下一个神秘的角落,维持着它的苍凉与 壮丽、寂静和喧嚣。 直到1999年第一条能通车的公路铺 就之前,进出峡谷还犹如天方夜谭一般, 可能要通过挂在绝壁上的天梯,或是悬 在江面上的溜索与吊桥,就连断续延伸的 羊肠小道在这里都算得上好走的路。

就着峡谷的蜿蜒地势,七八户聚集 的小村寨之间依旧维系着最原始的自给 自足的耕作方式。这两年村子里通了电, 又陆续连起了电话和宽带,外来人也越来 越多,这个一直隐匿的神秘民族终于在我 们眼前逐渐清晰起来。 消失的倒计时 大多数进入独龙江的外乡人都是奔 着能一睹独龙族纹面女的真面目而去的。 祖祖辈辈的独龙族女人作为最生动 的民族文化传承人沿袭着古老而又原始 的纹面习俗。追溯到有文字记载开始,独 龙族就有被称作“绣面部落”的历史。不 过纹面已于本世纪五十年代式微,六十年 代彻底废除,如今这一项不可多得的文化 遗产即将寿终正寝,走向灭亡。 独龙族的女人为什么要纹面?

遵照 民族信仰来说它可能与蝴蝶崇拜有关,传 统的独龙族人把蝴蝶的翩跹之姿视作人 类灵魂的飘动,为了求得神明的庇护,就 用山里寻来的竹刺沾着锅灰水,在12岁 左右的女孩子脸上纹出永不消退的蝴蝶 花样。这种说法得到了大多数纹面女的认 可。另一种更现实的说法则认为女子纹 面是为了躲过藏族察瓦龙土司的抢掠。当 然,也有人觉得纹面仅仅代表一种偏好, 就像唐朝时以胖为美,单纯是独龙族女 子对美的一种追求。 通过对现世仅存的寥寥数十位纹面 女的纹饰花样进行研究,发现独龙江上 游地区的村寨以满纹居多,而下游地区仅 在下颚处纹上几条竖纹。

满纹的图案以 嘴唇为中心,线条向两侧脸颊散开,鼻梁 上连续地纹着几个小菱形,整体看上去, 就像是一只展翅的蝴蝶,跃跃欲飞。 甲松是最后一位接受纹面的独龙族 人,即将迎来57岁的生日。她仍记得当年 纹面时那股钻心的疼痛,竹签连着在脸上 刺上七八个小时,之后一连几天浮肿都不 能消退。她并不赞同她的孩子们继续纹 面,因为这个时代已经有了不同的审美。随 着纹面女的逐渐减少,寻找更多的纹面女 成了探险者之间一场无形的比赛。 “等我们这些纹面老人都离开人世, 希望还能够有人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曾经 有我们存在。”年纪稍长的纹面女腊配耐 妮很愿意为远方的来客拍照,并希望能 够借他们之力办个展览,留存住这个民族 特有的文化,哪怕这种近乎原始的纹饰艺 术很快就只能成为照片里的回忆。 现在去独龙江,还能赶上一年一度 的卡雀哇节。作为独龙族的传统春节,它 最能体现独龙族独特的风俗文化。届时 举行的剽牛祭天仪式将是重头戏,不可 错过。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