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首先就是成本問題,對於真“AI+教育”,這條賽道對企業有很高的要求,從目前行業內的企業運營情況來看,成本投入已成爲影響發展的重要挑戰。在“AI+教育”領域,在線教育由於高獲客成本及高教師成本,一直面臨結構性虧損問題,據統計,國內在線教育相關企業達上千家,其中,70%的企業面臨虧損,10%的公司勉強持平,能夠盈利的僅佔5%,還有15%的企業瀕臨倒閉。

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AI+教育”賽道,共有44家資本/產業參與了投資,其中不乏K12巨頭新東方、好未來,互聯網企業騰訊。同時紅杉資本、真格基金、經緯中國、淡馬錫、老虎環球基金等知名投資機構也紛紛入局。且2018年騰訊及好未來分別出手4次,騰訊在AI賽道的投資涉及K12課外培訓、語言培訓、素質教育3大賽道,足見其在“AI+教育”領域的全方位佈局;好未來則在教育信息化、K12課外培訓、語言培訓3大賽道佈局,除考慮擴充賽道外,與原有業務協同也是其佈局的關鍵。AI風潮下,不斷有教育企業湧入AI賽道。

NO.1

AI+教育的應用現狀

我們通常所說的AI+教育,其實指兩種應用場景,第一個是“教育+AI”,即推動人工智能學科專業的普及,儲備和培養AI人才。第二個是“AI+教育”,即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提高教學效率,提升教學效果,包括幫助學校提高管理、輔助教師教學、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果。


AI+教育的“騙局”


對於教育+AI,政策面要求,到2020年建設100個"人工智能+X"複合特色專業,目前許多大學都將開設人工智能相關的課程。教育+AI的發展正按部就班地落實推進。

NO.2

“失敗”的AI+教育

然而,行業火爆的表象下同時掩藏着衆多的失敗案例。在“AI+教育”領域,在線教育由於高獲客成本及高教師成本,一直面臨結構性虧損問題,據統計,國內在線教育相關企業達上千家,其中,70%的企業面臨虧損,10%的公司勉強持平,能夠盈利的僅佔5%,還有15%的企業瀕臨倒閉。更令人失望的是,據稱,90%以上的公司是“僞”AI公司,他們只是打着AI+教育的招牌,卻沒有實質的AI研發或應用,AI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利用甚少或者根本沒有帶來任何效益。


AI+教育的“騙局”


因此,無論從技術發展還是產業落地來看,現階段AI都還停留在初級階段。AI與教育的結合,也面臨着落地難的尷尬。一方面是因爲缺乏數據,數據和算法是AI應用的基礎和核心。目前絕大多數教育公司在算法模型上並沒有太大差距,但在數據上卻大都存在着實實在在的短板。

NO.3

浮在空中的AI教育如何落地

AI在教學方面可以分爲兩個場景,第一個是在AI教學方面,第二個是在組織效率上。AI教學方面有很多的線上的服務平臺,可以通過AI進行交流,包括語音的合成技術,幫助我們機器人像人一樣更好的教,幫助用戶更好的去學習,在組織學習上更好的幫助老師成長,提升他們的教學效率。


AI+教育的“騙局”


AI+教育,重心永遠是教育。AI的未來前景在於可以提供定製化、個性化的學習方式,提高教學的效率,但最終目的還是要回歸教育內容本身,AI只是輔助,如何引導學生,提升學生積極性,仍然是難點。測評和練習的打分以及學習路徑的規劃都是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去實現的,但是對於學生的態度和情緒管理,AI不能完成,AI歸根到底還是一個工具。

NO.4

AI+教育盈利仍然是難題

儘管目前“AI+教育”仍然是投資熱門,但是有一些問題也是不得不面對的。首先就是成本問題,對於真“AI+教育”,這條賽道對企業有很高的要求,從目前行業內的企業運營情況來看,成本投入已成爲影響發展的重要挑戰。前段開發成本是構築行業壁壘的必要投資,要做真“AI+教育”,就要大量燒錢,畢竟,京東和滴滴也是通過前期大量燒錢來樹立行業壁壘。另另外就是獲客成本和教師成本。獲客成本和教師成本居高不下是在相對成熟的在線教育中依然是最大的攔路虎。


AI+教育的“騙局”


對投資者而言,應該考慮更多的不是風口問題,而是投資邏輯問題。不難看出,雖然“AI+教育”賽道越來越熱鬧,但是盈利的商業模式仍然沒有出現。

本文綜合億歐網、光大AI行業報告整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