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法律评论》已加入北大法宝法学期刊数据库,请登录www.pkulaw.com查看期刊全文。北大法宝法学期刊库已收录170种期刊,其中核心期刊65种,非核心期刊50种,集刊49种,英文期刊6种。截止2018年10月31日北大法宝法学期刊库共收录了75367位作者的221040篇文章。诚挚邀请更多法学期刊入驻北大法宝,广泛传播,服务社会,共塑品牌。更多信息请点击“阅读原文”。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重庆大学法律评论》2018年第1期要目

发刊词

陈锐(1)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模式与价值及其转化

张中秋(3)

大变局与“西学东渐”:重新发现法家的契机和思想资源

程燎原(17)

“沈学”的建构与沈家本先生非法学著作浅谈

沈厚铎(40)

周旋于学术和政治间的钱端升先生

刘猛(53)

豪杰犹巨鱼也:李卓吾及其法哲学

屠凯(96)

环境权民法表达的理论重塑

黄锡生(117)

壁垒的破除:蒙古西征与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保障

赵晓耕;时晨(136)

1.发刊词

作者:陈锐

2.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模式与价值及其转化

作者:张中秋(中国政法大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现代中国的法律,无论是在形式、内容还是精神上,与传统中国均已有很大的背离,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如果从历史的角度宏观地看,中国法律传统虽已中断,但与现代中国法制的联系依然存在,且这种联系是一种客观的、内在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认识上肯定、态度上积极、操作上谨慎,是我们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中国法制联系的一个基本认识和立场。

关键词: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模式;连续性;现代价值;创造性转化

3.大变局与“西学东渐”:重新发现法家的契机和思想资源

作者:程燎原(重庆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在中国的法家学史上,近代的法家学是极为重要的部分。这一方面源于中国近代历史变局的压力和挑战,法家学必须做出回应;另一方面,“西学东渐”使近代中国的学者不得不面对西方的思想学术,西学也因而成为重新研究法家学的新动力和新资源。由此,“救世”、“富国强兵”和“法治主义”成为中国近代法家学的核心概念和思想主调。

关键词:西学东渐;法家复兴;历史变局;西学资源

4.“沈学”的建构与沈家本先生非法学著作浅谈

作者:沈厚铎(中国政法大学,沈家本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沈家本先生以法学名于世,他的法学著作受到了广泛重视,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沈家本先生同时还是一位国学大家,为后世留下了很多宝贵的非法学研究成果,同样值得学者重视。以沈家本先生的法学成就为龙头,集沈家本先生在经学、史学、版本目录学(文献学)以及诗歌创作、随笔等诸多成果于一体,建构一个全面研究沈家本先生的“沈学”,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唯有如此,才不至于忽略沈家本先生留下的诸多文化遗产,也才能更准确地评价沈家本先生的贡献。

关键词:沈家本;非法学著作;沈学

5.周旋于学术和政治间的钱端升先生

作者:刘猛(清华大学政治学系)

内容提要:钱端升先生一生周旋于学术和政治之间。前半生,他曾冀图入仕,将平生所学应用于政治实践,无奈事与愿违;后半生,他成了党政国家的一分子,学术研究的路被人为切断,不可避免地牵扯到政治旋涡里。钱端升先生历经晚清、民国、共和国,经历了几个时代的风雨沧桑,见证了中国国家现代化的前进与坎坷。钱端升先生有远大抱负、家国情怀,所追求的无非中国的学术现代化与政治现代化。无论是在学术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钱端升先生都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国家和民族奋斗了一生。综合观之,最适合钱端升先生的道路或许还是教书和学术,但他因政治而耽搁了学术,最终没能发挥出最大的能量。

关键词:钱端升;学术和政治;北京政法学院;学术现代化;政治现代化

6.豪杰犹巨鱼也:李卓吾及其法哲学

作者:屠凯(清华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法政哲学研究所)

内容提要:李贽是明代重要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本文意在赋予李贽的古典法哲学思想以现代的分析形式,拨开表面的那层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迷雾。虽然李贽的思想“离经叛道”,但他仍相信有是非对错或者终极的规范性存在,且人人皆具有把握这一终极规范性的“童心”。因而,强人所难、自以为是均为荒谬,应当自知、自立、自安。对于适用规范的判断,李贽强调必须考虑当下情境,行随事迁,不执一定。他不反对常人的功利倾向和实用态度,只是憎恶不放过一切权力、富贵、名声的机会主义者。对于政治秩序,李贽期待君臣相交、各得其所,希望政治人物具有执行力、判断力和意志力。而尤为难能可贵的是,李贽把两性关系及其规范视为一切规范的基础,改变了由男性定义、主宰女性的话语模式。李贽确为前现代中国一位卓异的反传统之士。

关键词:李贽;法哲学;晚明;启蒙;反传统

7.环境权民法表达的理论重塑

作者:黄锡生(重庆大学法学院,西部环境资源法制建设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环境权假“权利”之名,与其说创造了一种抽象的主观权利,毋宁说构造出了一种生态利益的概括保护模式。由于当下环保领域实行的“规则+罚则”管制模式面临着“高权行政”难以自我消解的内生缺陷,鉴于环境问题产生于“民法所规范的民事主体实施的民事行为过程中”,学者便希望通过由“赋权+救济”治理模式衍生出的“私人执法”来填补“高权行政”之不足。“环境权民法表达”的本质就是将这一“私人执法权”合法化、规范化和制度化。通过对“规则+罚则”和“赋权+救济”两种环境治理路径进行修正与调适,实现中国未来“民法分则”中的生态化构建。

关键词:环境权;民法典编撰;生态利益;“规则+罚则”管制模式;“赋权+救济”治理模式

8.壁垒的破除:蒙古西征与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保障

作者:赵晓耕;时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律史)

内容提要:13世纪的“十字军东征”和“蒙古西征”曾作为较为通畅的渠道,使得东西方在制度、文化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获得了交流。在军事接触的过程中,以成吉思汗为代表的蒙古贵族集团对宗教自由采取了一系列法律保障措施。这些措施成为促成东西方军事和文化壁垒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破除的最重要因素。元朝实施的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不仅对其统治地区产生了影响,而且加速了西方宗教信仰体系的崩解,并由此催生了法典化运动,其结果是近代法律体系开始成形。在军事接触作为东西方交流手段日渐式微,以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为基础的新文化壁垒不断高筑的现代文明中,“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或许可以理解为一种以促进交流为目的的东西方交流的新渠道。

关键词:“一带一路”;《元典章》;宗教信仰自由;文化壁垒

《重庆大学法律评论》是由重庆大学法学院主办、以书代刊的连续出版物。每年年中、年末分两期出刊。本刊宗旨:论究学术,阐求真理;博采中西,推陈出新;荟萃精品,造就人才;启迪民智,振导社会。主要栏目:“理论前沿”、“学术争鸣”、“经典述评”、“名家访谈”、“博硕论文”等。

本号倾情奉献

关注“北大法律信息网”,回复关键词“最高检”下载《最高检1-10批41例指导性案例要旨汇编》

关注“北大法律信息网”,回复关键词“张文中”下载《张文中诈骗、单位行贿、挪用资金再审判决书》

关注“北大法律信息网”,回复关键词“最高院”下载《最高院指导性案例裁判要旨汇编》

关注“北大法律信息网”,回复关键词“商品房”下载《干货:商品房买卖合同实务问题解析系列》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