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益阳市中心医院骨外科创伤组收治了一名多发骨折患者,入院诊断其为骨盆多发骨折、胫腓骨粉碎性骨折、距骨粉碎性骨折、跟骨骨折

  考虑到手术部位多,难度大,风险较高,益阳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周志宏,骨外科主任刘建纯,骨外科病室副主任王永夷带领骨外科创伤组进行了详细的术前讨论。

  最终决定改变传统的骨盆切开复位术式,采用骨盆微创复位架,并结合目前最前沿的3D打印技术、MR(混合现实)技术,“三管齐下”为患者完成小切口骨盆复位,并植入骶1骶2通道螺钉。

  (术前骨盆骨折三维CT,分型Tile C1.2)

  手术由骨外科主治医师郭志伟、陈俊实施。术后第二天患者就能坐起,明显减少卧床时间。

  骨盆骨折属于高能量损伤,多见于高空坠落伤和车祸伤。伤后因盆腔内出血多易并发创伤失血性休克、脂肪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传统开放手术时间长、出血多、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长,患者长期卧床易导致褥疮、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

  而利用骨盆复位微创架实施手术患者切口小,恢复快,手术设计更精准。医生术前可以充分了解手术难度,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减少了以往大部分并发症。

  (术中骶1骶2螺钉植入情况)

  在本次手术中,益阳市中心医院还引入了MR技术及3D打印技术。MR(Mixed Reality)中文名为混合现实,是虚拟现实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的成果。

  该技术通过在现实场景呈现虚拟场景信息,在现实世界、虚拟世界和用户之间搭起一个交互反馈的信息回路,与现实世界进行交互和信息的及时获取。

  (全息眼镜下的患者骨盆)

  利用MR技术,手术前可以将患者术前的骨盆神经血管数据输入MR全息眼镜Hololens中,这样术中可以与患者配对后辅助骨盆复位通道螺钉的植入,有效减少术中的透视次数。

  3D打印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

  临床上,3D打印主要用于术前模型、手术设计、制定手术方案、术前接骨板朔型、导板设计等,能够帮助医生更直观地与患者沟通。

  (编辑Anne。图片来源益阳市中心医院)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益阳市中心医院 郭志伟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