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你听到了吗?《浙江宁波鄞州:改革开放微型口述》首篇今天早上在央广播出!

宁波市鄞州区四十年巨变所透射出的典型意义引起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乡村之声“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报道组的关注,经鄞州广电台的素材挖掘和提炼,今年五月,报道组实地采访鄞州改革开放的亲历者,感受鄞州大地的巨变,与鄞州广电报道组共同完成了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特别报道《浙江鄞州:改革开放微型口述史》,分别是《第一集:床板下放出了风筝》、《第二集:闯出一片新天地》、《第三集:创新永远在路上》,每篇时长将近10分钟。 三篇报道是改革开放以来鄞州大地上农业农村农民发生巨大改变的梳理和总结。

本次重大采访报道在宁波市鄞州区委宣传部的指导下,还得到了邱隘镇、下应街道、东吴镇、宁波(鄞州)博物馆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30日开始,每天早上七点至八点,

《浙江宁波鄞州:改革开放微型口述史》

将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央广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栏目中

连续播出三天!!

今天早上7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乡村之声的《三农中国》栏目重磅播出了来自浙江宁波鄞州的声音。讲述了浙江东部沿海城市宁波市鄞州区的四十周年改革开放的历程。

第一篇《床板下放出了风筝》,时长11分20秒。整篇报道用口述的方式串起从1978年到2018四十年中,发生在鄞州大地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位声音质朴、语气平实的讲述人就是鄞州区广播电视台台长朱鸣鸿,一位土生土长的鄞州人,有着三十多年工作经历的老记者。在走访第一个吃螃蟹、实验分田到户的邱隘镇下万令村、靠艰苦奋斗过上幸福生活的东吴镇勤勇村等地方,采访变革中的亲历者和一直关注鄞州“三农”问题的镇区干部之后,让她从中感同身受,发出感慨:“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把我们鄞县的乡亲们唤醒了, 热情,善良,勤劳又淳朴的乡亲们,在改革开放中,终于在床板下放出了风筝。”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H5 第一集:床板下放出了风筝

鄞州,位于浙江宁波的中心地带,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1978年以前,这里是典型的农业县,“五田四山一分水”,以种稻为生,经过四十年的发展,这里已经成为一座蓬勃发展的都市新城。2002年,撤县建区,成为浙江省地方财政首个突破100亿元的区。四十年,见证了一段县域经济改革发展的故事,也见证了鄞州农民从“出工不出力”到“提心吊胆搞承包”,再到“放开胆子奔小康”的奋斗历程。

“我们种粮没粮吃,养猪没肉吃。”

“分地之后,产量提高了。”

“我爸爸就是我们村里第一个万元户。

口述人 朱鸣鸿:“2017年,鄞州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三万两千多元;而回到1978年,那时鄞县农民的年人均总收入只有158元。”

朱国富,从1979年被录用为咸祥公社干部到1996年成为鄞县农业局局长、2002年转任区农办主任。他的职业生涯一直跟“农”打交道。“我到工作队后,家里就断粮了。锅里煨的是番薯干汤,没有粮食,眼泪都下来了。”朱国富记忆里的1975年,老百姓最怕听到的声音不是老虎的叫声,而是粮勺刮米桶的声音,因为米桶见底了。

应永兴,下万令村、邱隘第三生产队队长。“生产一千斤,九百斤交公粮,自己才有一百斤,不够吃。猪也一样,都得上缴。种粮没粮吃,养猪没肉吃。”

周慈明,下万令村支书,“分田到户第一年搞下来,挺好的,把所有的劳动力都发动起来了。产量提高了。”

现年84岁的俞舜民老人,得知分田的时候是县里的一名干部:“当时我知道这个情况,但是我认为他们没有违法。所以,也没制止。好在后来中央的政策来了,大家就都没了意见。”

谢军斌,东吴镇勤勇村支部书记。“我爸爸到外面打拼,村里不让,说如果出去就每天交村里5块钱。”尽管每天要交给村里五块钱,谢军斌的父亲还是离开村子去上海了,凭着泥瓦匠的手艺,他成了村里的第一个万元户。

朱晓丽,鄞州区副区长。“改革开放就是给了农民自主选择的机会。鄞州人非常朴实,非常勤劳。对新生事物也愿意积极地去尝试。在政府引导和推动的过程中,体现了这种开放的理念和意识。”

“宁波有句老话,床板下放风筝。过去你怎么放,上面有床板,放不出去。现在可以放到宇宙去。天壤之别!”

w9rtrt

明天的同一时间

您将收听到

《浙江宁波鄞州:改革开放微型口述》

第二篇——《闯出一片新天地》。 135编辑器

来源 | 鄞+客户端

编辑 | 超瑜

更多新闻

注意!鄞州区启动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段积分入学政策

身边 | 政府推动、居民参与!看鄞州老旧小区“微更新”带来“逆生长”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