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辛亥革命之後,宣統皇帝下詔退位,按照南北雙方協商定下的“清室退位優待條件”,滿清的皇族可以繼續居住在紫禁城裏面,一切生活如舊,地位等同於外國元首,民國政府每年提供四百萬元作爲皇室的經費。在這種條件下,以前的那些太監們還可以照常居住在皇宮裏,大家相安無事,只是淨事房不再新招募。可是後來紫禁城一場大火,徹底改變了中國最後一批太監的命運。

逐漸長大成人的小皇帝溥儀,偶然發現皇宮裏面珍藏的寶物竟然有大量都不翼而飛了,就懷疑是太監們私自盜竊了宮中財物,溥儀就下令嚴查。那些手不乾淨的太監們這下慌了神,生怕被查出來丟了性命,於是一不做二不休,乾脆就放了一把火,來他個死無對證。皇帝溥儀得知真相後大怒,爲了杜絕此類事件,再加上皇宮裏太監本來就人滿爲患,便在1923年下令把一千多個太監驅逐出皇宮。第二年,連皇帝本人都被趕出了皇宮,那所有的太監基本上全都流落民間了。

這些閹人大多都是常年居住在皇宮裏,沒什麼謀生技能,沒有社會關係,當然更沒有兒子給自己養老,就算外面還能找到親戚,人家也嫌寒磣,絕對不會待見他們的。離開皇宮的時候首領太監每人發了200塊遣散費,普通太監只有20塊,這點錢也就勉強能喫兩個月飽飯。在這些人當中只有極少數人能像小德張那樣,有點深厚的家底,當然主要是主子的賞賜和下面官員的孝敬,自己平時也貪污點。趕出皇宮之後就在北京城、天津城買一棟房子,找幾個僕人過着貴族一樣的生活。

不過這些人都不懂的經營和理財,不能娶老婆生兒子,只能養戲子、抽大煙、玩賭博,用不了幾年就把積蓄揮霍一空。太監們都是跟着太后老佛爺見過大世面的,喫的玩的都極爲精細奢華,而且他們一輩子卑躬屈膝,爲了彌補內心深處的自卑感,只能通過窮奢極欲的生活來向身邊的人炫耀,所以就算有再多的金山銀海,也架不住每天流水一般的花銷。最有錢的太監小德張,也就在天津城裏逍遙了十來年,就撐不住了,得虧還有幾畝薄田,勉強混日子,解放後已經淪落到賣煎餅果子爲生了。而其他的有錢太監,連五年都沒堅持住,早早地就流落街頭當乞丐了。

而窮太監們都去幹什麼了呢?最好的出路就是去學戲,那些年紀小點的,長相還說得過去,就會找家戲班學唱京戲。他們本來就是閹人,在唱功方面有天然的優勢,而且曾經在皇宮裏面見識過各種名家大師的表演,學起來也得心應手。不過戲班有自己的規矩,生旦淨末丑都有嚴格的選徒條件,培養出一個“角”更是難如登天,所以太監出身的人頂多也就是跑龍套,沒有混出頭的。等年紀一大,由於閹割導致的生理畸變愈加明顯,在戲班裏也就混不下去了。

還有一些人會去幹老本行,就是繼續伺候人,一般的人家是不可能找一個太監來做傭人的,只有那些前清的遺老遺少,和極少數王公貴族會收下那麼幾個年輕的。理由很簡單,一是太監們幹活麻利,懂規矩,二是大戶人家姨太太多,找太監來伺候老爺們也放心。另外當時的北洋政府也會想辦法安置一部分太監,比如去學校教國語,因爲太監們都能說一口標準的北京話,在皇宮裏面訓練的口齒清晰、聲音響亮,教小孩學國語也算是物盡其用。不過這些人的數量非常至少,而且都是年輕的,身體健康的。

由於皇帝退位已經十幾年沒有新太監加入,所以大部分太監都是年紀很大的,這些人的下場就比較悲慘。身無長物加上年紀老邁,被趕出皇宮之後只能流落街頭乞討,幾百個太監組織在一起。白天一起出去要飯,晚上就到北京城的中關村落腳,那時候中關村還叫中官村,中官就是太監。他們把身上的錢湊在一起,建了一個廟,有誰死了就埋在那裏,剩下的人繼續過着苟且的日子。只有很少的人活到了解放以後,纔算是熬出了頭,政府給他們安排了住處和工作,還專門安排人員照顧他們的生活。直到1996年最後一個太監去世,中國這一最悲慘的人羣才徹底成爲歷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