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开教堂始位于天津和平区滨江道独山路,坐西南朝东北,全称天主教西开总堂,最初叫“圣味增爵堂”,后改名为“圣若瑟堂”,民国时期俗称“法国教堂”, 又称“老西开教堂”。西开教堂是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由法国传教士杜保禄(Paul-Marie Dumond,1864~1944)主持修建;建筑面积1891.95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500人,平面呈十字形。西开教堂是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和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1991年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命名为“国家级优秀近代工程”。

西开教堂的故事,要先从天津原法租界说起。天津原法租界划定于1861年,初期范围包括海河西岸和紫竹林村附近。1900年庚子事变,八国联军占领天津,法国驻天津总领事杜士兰宣布,天津原法租界向西南方扩展到墙子河(今南京路),租界面积达到2360亩。

1912年,梵蒂冈教廷颁发诏书,宣布从直隶北境代牧区分设直隶海滨代牧区,主教府设在天津三岔河口的望海楼教堂。首任主教杜保禄认为,望海楼教堂地处天津旧市区,不便于今后扩展,提出计划,在原法租界西南面老西开地区购买一片沼泽洼地,兴建新的主教座堂。

教堂于1916年竣工。建筑风格属于罗曼式,建筑平面呈拉丁“十”字形构图,三个高达45米的巨型圆顶错落排列成“品”字形,三座穹窿顶均略向上拉长,表面以绿色铜板覆盖,巨型圆顶为木结构支撑,每座圆顶上有一个青铜十字架。

教堂大门正对着原法租界福煦将军路(今滨江道)。建筑主体用红黄色花砖砌造,入口左右筑有塔楼,前面院中有圣水坛,大门采用拱门形式,有左右两道大门,信徒分男女从不同的门入内。教堂内的祭台有两排共14根立柱,形成三通廊。室内八角形的穹窿顶及侧窗均以彩色玻璃嵌作画,教堂内部装饰华丽,有许多彩绘壁画和大管风琴。

著名作家肖克凡在散文《晨钟不再响起》中,提到过童年记忆中的西开教堂。“清晨钟声从远方传来,悠扬旷远居然含有几分暖意。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这钟声带来安全感——特别是在莫名忧伤的童年时代。那时我不晓得钟声是从老西开天主教堂传来的,也不晓得那里旧时属于原天津法租界。”

“我大起胆子沿着墙子河奔跑,终于跑到那座大教堂前面,伸长脖子仰望高高圆顶十字架,一时猜不出钟声是从哪里传出,心情有些焦急。”

“老西开教堂前的马路两侧,有干货店和成衣铺,还有小件物品抵押所,这是政府开设的具有典当性质的处所。新中国了,来这里抵押物品的有原装资深穷人,也有曾经是富人的新晋穷人。前来典当的人们,表情平淡走出小件物品抵押所,手里有了几个钱就来到干货店前购买糖炒栗子,初冬季节里这是必须的。穷也坦然,富也淡然。后来,我祖母也走进过小件物品抵押所,拿日本蜻蜓牌推子和清朝铜碗换成人民币,照样去买糖炒栗子。这正是我儿时看到的市民群像。”

编|程鹏

审核|李阳阳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请注明来源“天津市旅游局”(tianjin-tour)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