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从60后到90后的男女都集体失恋了,因为那个在他的作品中满足所有我们对美好恋人的想象和憧憬——现代武侠传奇作家泰斗金庸先生,溘然辞世,享年94岁。

他的作品不仅陪伴我们度过了热烈单纯或年少轻狂时光,也在八九十年代那段物质匮乏时期给我们提供了太多美好的精神食量,那段流金岁月里,是他让我们在枯燥和困顿中不失激情。

金庸,原名查良镛,生于1924年,浙江省嘉兴市袁花镇的一个书香世家中,他本身是个文弱书生,因1937年日军入侵中国,被战争所迫随学校辗转流动。或许生在战争年代的他在年少时经历太多战乱,见证太多杀戮和罪恶,所以他的作品才会有那么多的浩然正气,江湖侠义。

或许天才就是无论在何种环境下都能发出他自带的光环,1939年,15岁的金庸就因与同学共同编写的《献给投考初中生》的指导书畅销而一举成名。读过金庸作品的读者或者看过金庸影视的观众们可能会为金庸强大的写作天赋所震撼,但是很多人甚至不知道都金庸先生除了自己拥有神奇的写作天赋外,还有强大学术家庭关系图谱。著名诗人徐志摩是金庸先生的舅表哥,台湾著名悲情女作家琼瑶是金庸堂姐的外甥女,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和金庸也是表外亲关系,甚至有人说海宁査氏就是曹雪芹家族的另一个版本。

少年成名的金庸于1942年(18岁)进入《东南日报》工作,两年后考入重庆国立政治大学外交系,后因对国民党职业学生不满被勒令退学。之后辗转做过《大公报》的编辑,当过翻译,主持人,专栏作家。直到1955年他的第一篇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一经问世,便广为传颂。从1955年到1972年宣布封笔,仅仅用了大约17年的时间,金庸就写出了15部脍炙人口的长篇武侠小说,且对读者来讲每一部都堪称经典,耳熟能详。

金庸先生将自己的小说用两组对联组成: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十四字对应的分别是

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想必读者在看到这一系列作品时,也不禁要感叹自己的童年记忆,竟然埋藏了那么多传奇人物吧。

除了这15部长篇小说外金庸先生的随笔、散文、评论,也是颇受好评。就像他自己小说中所写被打通任督二脉一般,他本人在现代武侠小说中可以堪称泰斗,而其写作才能也往往是无人能出其右。

在1972年,金庸就像一位已经修得武功天下第一的侠士,退隐江湖,退出武侠文坛,成为另一个江湖里的高手。又在风起云涌的政界崭露头角,他先与蒋经国见面会谈,后又被英国政府褒奖其授予O.B.E勋衔,之后金庸受邓小平、江泽民等领导者接见,并于1989年被任命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之一。1989年金庸辞去基本法草委、资委职务,结束了自己短短十几年,却成就颇深的政治生涯。

后辗转商界的金庸,也是颇有建树。在辞去政治职务当年创立了《明报》,于1991年仅两年之后就将该集团上市,一年后的金庸再次抽身而去,将毕生心血《明报》出售给商人于品海,功成身退又怎不是一种智慧?

2005年的金庸,以81岁高龄,攻读剑桥大学历史学硕士、博士,也许他想告诉世人的是并没有绝对的天才,却有绝对的勤奋和进步。或许历经文坛、政坛、商界三个高手云集的圈子后,彼时的金庸想要的不过是偏安一隅的旷世豁达和返璞归真。先生已经离去,惟愿在天国的他能够平静安详,在另一个世界里继续书写他的传奇。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