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知識產權局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專利質押融資總額爲720億元,同比增長65%;專利質押項目總數爲4177項,同比增長60%。2018年,質押融資工作更是形勢喜人,僅1-4月新增專利質押融資金額就達到261億元,同比增長26%;專利質押項目數量達到1256項,同比增長37%,增長率均創歷史新高。

  如今,我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已在全國範圍內廣泛推行,融資規模不斷擴大,融資金額逐年攀升,一定程度上破解了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對實現專利價值、服務中小微企業、助力創新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政府引導全面發力

  自1996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出臺《專利權質押合同登記管理辦法》以來,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開始進入大衆視野。然而,在1996年至2006年的10年間,專利質押融資尚未真正落地,行業發展緩慢。直到2006年,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引導、各地政府的支持和多家銀行機構的參與下,上海、北京、武漢、廣州等地成爲首批試點區域,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纔開始較大面積地試行。

  近年來,隨着《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關於加強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與評估管理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臺,國家層面大力推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地方層面密集出臺配套措施,各級政府充分發揮管理職能,積極引導知識產權服務機構、評估機構、擔保機構和金融機構多方發力,共同破解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難題。

  在推廣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長期實踐中,國內逐步形成了以“銀行+企業專利權/商標專用權質押”爲特點的北京模式、以“銀行+政府基金擔保+專利權反擔保”爲特點的浦東模式、以“銀行+科技擔保公司+專利權反擔保”爲特點的武漢模式爲代表的三種運營模式。此外,全國其他地區也在積極探索適合當地情況的質押融資模式。例如,江蘇省推出了將保險公司的險資直接用於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政融保”模式,四川省推出了“銀行貸款+保險保證+風險補償+財政補貼”的便民融資模式。

  在各地政府引導和支持下,一批優秀的知識產權金融服務機構和服務平臺湧現出來,這些機構和平臺作爲企業和金融機構之間的橋樑和紐帶,對推廣和實施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起到了重要作用。以北京中關村爲例,2012年,在中關村知識產權促進局主導下,中關村知識產權投融資服務聯盟成立,聯盟匯聚了北京知識產權運營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北京IP)、中國技術交易所、連城資產評估有限公司(下稱連誠評估)、北京中關村科技擔保有限公司、北京銀行中關村分行、交通銀行北京市分行等多家機構,嘗試建立知識產權投融資快速通道和全流程服務體系。截至目前,北京中關村區域已有400餘家企業通過專利權質押獲得了融資,融資總額超過100億元,佔同期北京市專利權質押融資筆數和融資總額的比例均超過85%。

  多家知識產權服務機構也在長期探索中不斷積累經驗,先後推出了各具特色的金融服務產品。例如,北京IP於2016年推出了“純”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創新產品“智融寶”,以貸先行、投貸聯動。此外,北京IP還與北京市海淀區政府共同出資共建了首期規模4000萬元的“中關村核心區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處置資金池”,爲銀行貸款提供全額的風險處置。在“智融寶”試點運行兩年後,北京IP聯手首創擔保正式推出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擔保模式。

  此外,北京中關村中技知識產權服務集團(下稱中技集團)與華軟資本集團合作建立了國內首家“評-保-貸-投-易”五位一體的知識產權金融服務體系,通過“成長債”業務幫助科技型企業以“知識產權質押+股權質押”方式獲得銀行貸款,成爲國內債股結合、投貸聯動的又一典範。法智金集團與中鐵房地產集團等開展戰略合作,先後與南京、西安、杭州等6個城市簽訂協議,結合當地產業狀態及環境特點,按照知識產權運營中心、知識產權外包服務等功能定位合力打造知識產權特色小鎮。

  評估體系日益完善

  估值難、風控難、處置難等痛點一直是阻礙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規模化發展的桎梏,其中,知識產權的價值評估成爲“知本”向“資本”轉變的首要問題。知識產權法律權屬不穩定,資產價值易受技術演進、市場波動等因素影響也加大了知識產權價值評估的難度。

  2006年,連城評估提出了以“銀行+評估+保險”的模式來解決純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中風險大、評估難的問題。該模式經過長期實踐檢驗,得到了業內廣泛認可,成爲全國多個省市知識產權局與銀行等金融機構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合作的重要基石。

  2008年,《資產評估準則——無形資產》《專利資產評估指導意見》《知識產權資產評估指南》等一系列規範性文件的出臺,對專利權等知識產權資產的評估對象、評估要求和評估方法等作出了規定,對知識產權價值評估給出了方向性指導。2017年,中國資產評估協會對上述文件進行修訂,使之更有利於實踐操作。

  經過多年實踐探索,針對企業的融資需求和知識產權持有狀況,業內逐漸形成了一些易於操作的評估方法,初步建立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評估模型。從評估機構、擔保機構到金融機構,也逐漸形成了全鏈條的評估體系。目前公認的評估方法包括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場法等。這些評估方法大都從法律、技術、經濟等維度對知識產權資產價值進行了綜合分析評估。

  連城資產評估有限公司董事長劉伍堂介紹:“現階段國內外運用最爲普遍的無形資產評估方法是收益法。收益法是一種技術性較強的評估方法,在實際評估操作中,未來收益、折現係數及收益期限等參數的確定,直接影響到評估結果的準確性。對於初創企業而言,技術尚處於研發階段,未來收益無法確定且市場沒有可比物,更適於採用成本法來評估其知識產權價值。”

  作爲北京市成立最早的國有政策性擔保公司,首創擔保成立20多年來,先後爲3萬多家企業提供了超過2600億元的擔保服務,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有效的評審體系和風險控制機制。在談及首創擔保的成功經驗時,擔保業務部總經理鄭權介紹:“擔保公司更關注的是企業信貸價值,而非評估公司確定的市場公允價值。信貸價值的評估除了考慮知識產權本身的價值之外,還需要考慮知識產權的載體情況,例如,持有人的資質、持有人的經營情況、相關知識產權的運營狀況等。此外,實際操作中我們還引入了動態評估機制:企業的不同成長階段,對融資需求不同,知識產權發揮的作用和產生的價值隨之變化,因而其能夠獲得的擔保資金額度也不盡相同。”

  在銀行這一環節中,北京銀行中關村分行相關業務負責人介紹:“北京銀行在對有融資需求的中小微企業進行篩選和評價時,除了企業的基本財務狀況外,還會重點關注其核心技術的創新水平、創業團隊的管理能力、商業模式的實現程度等因素。選定專業的知識產權評估機構進行准入合作,同時藉助大數據分析技術,選取能夠體現中小微企業技術能力/潛力的客觀指標(如創新意識、創新成果、創新成長性等),建立企業技術能力/潛力評價模型,並配合實地走訪調研等方式,最終確定評估結果。”

  金融機構探索前行

  早在2006年10月,交通銀行北京分行就與連城評估、北京資和信擔保有限公司等共同推出知識產權質押貸款金融產品“展業通”,成爲全國首推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的金融機構。此後,交通銀行又陸續推出了“智融通”“投融通”“創業一站通”等一系列服務小微企業的特色金融產品,成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先行者。

  同年,北京銀行也積極探索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可行途徑。2007年,北京銀行與北京市知識產權局簽署《全面戰略合作暨推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協議》,提供3年50億元專項貸款資金,參與推動實施首都知識產權“百千對接工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專項工作”,並於同年推出“智權貸”產品,隨後,又陸續推出了“科技貸”“軟件貸”“智融寶”等近20種科技金融特色產品。截至目前,北京銀行已累計爲北京中關村地區1.7萬家科技中小微企業提供了2800億元信貸支持。

  此外,中國建設銀行、華夏銀行、光大銀行等各家銀行也積極爲中小微企業提供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服務,陸續推出相關金融產品並在全國範圍內推廣。例如,光大銀行鍼對科技型小微企業推出了一款貸款金額不超過1000萬元、貸款期限不超過1年的“陽光知產貸”產品,目前已在浙江省杭州市等地推廣。華夏銀行廈門分行則針對廈門地區的小微企業推出了貸款期限爲1年、貸款額度分別爲500萬元和1000萬元的“知保貸”和“知擔貸”產品。

  近年來,金融機構與各級政府、產業聯盟、科技園區、服務機構等協同配合,深入推進質押融資相關工作。與此同時,金融機構自身也在思考和探索如何實現知識產權金融服務不斷推陳出新。據瞭解,北京銀行一直在積極探索知識產權與金融創新的融合途徑,嘗試通過新的業務模式爲市場主體提供多樣化的知識產權金融服務。例如,探索完善知識產權質物處置機制,嘗試藉助各類產權交易平臺,通過定向推薦、對接洽談、拍賣等形式進行質物處置,以保障金融機構對質權的實現。完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管理機制,鼓勵開展同業擔保、供應鏈擔保等業務,探索建立多元化知識產權擔保機制。

  經過十餘年的大力推進,我國知識產權融資規模快速增長,金融服務成效初現,但是,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潛力尚未充分挖掘,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尚未全面滿足。今年9月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中再次明確提出,“引導金融機構有效服務創新創業融資需求”。作爲創新創業金融服務的重要手段和主要途徑,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發展勢在必行,大有可爲。( 本報記者 裴 宏 通訊員 蘇 丹)

  (責編:龔霏菲、王珩)

  來源:中國知識產權報

  本公衆號定期推送知識產權及競爭政策相關的法律政策與政府文件、最新全球行業信息、國外國防產權動態、原創文章與專家觀點、業內高端活動消息、《電子知識產權》(月刊)&《競爭政策研究》(雙月刊)文章節選及重磅全文、專利態勢發佈、中心最新成果發佈及相關新聞報道等諸多內容,歡迎各界人士關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