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5年淨虧8億股價跌逾八成 藍豐生化內控出了什麼問題)

9月27日,江蘇藍豐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豐生化”,002513.SZ)如期公佈《關於立案調查事項進展暨風險提示公告》。從今年1月初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的《調查通知書》到現在,該公司已經連續10次發佈了相關公告。

證監會的調查仍在進行,子公司方舟製藥佔用鉅額資金的事件懸而未決,環保局的處罰單接踵而至,2019年上半年淨利潤同比下滑28.9%。公司股價最高時,曾於2015年達到33.55元,截至今年10月9日,跌至只剩5.65元,市值只有19億元,只及高點的16%。投資人苦不堪言,不禁向藍豐生化的內控管理上聚焦找原因。

5年淨利潤虧損8個多億

2019年上半年業績報告顯示,藍豐生化實現營業收入7.88億元,同比下降14.17%;淨利潤2186.48萬元,同比下降28.97%。對此,藍豐生化給出解釋:系企業停工停產所致。

據瞭解,2019年4月28日國家應急管理部對藍豐生化進行危化品專項巡查,發現該公司光氣泄露吸收破壞系統未實現自動化控制,兩日後,新沂市應急管理局責令其暫時停止生產。

5月6日到7月8日,藍豐生化進行了爲期兩個月的停產整改。也就是說,藍豐生化在上半年用4個月的時間實現營收7.9億元,若按此來計算,該公司在5月和6月整改期間共損失營收近4個億。

實際上,多年來藍豐生化的業績一直不佳。《投資者攻略》梳理發現,2014年到2018年間藍豐生化多數時間處於虧損狀態,5年淨利潤總和爲-8.38億元。

屏幕快照2019-10-09 23.31.47.png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2015年這兩個會計年度,藍豐生化淨利潤連續虧損,每股收益分別爲-0.18元和-0.32元,因此被深交所實行退市風險警示。

2016年藍豐生化終於盈利,淨利潤達1.07億元,藉此總算摘帽;但好景不長,2017年淨利潤只有0.35億元,同比下降32.7%;到2018年再次陷入虧損,淨利潤虧損額高達8.75億元。

3.4億巨資追償幾無進展

藍豐生化2016年能夠摘帽,靠的是子公司方舟製藥作出的巨大貢獻。

2015年12月,藍豐生化斥資11.8億元完成併購全資子公司陝西方舟製藥有限公司(簡稱“方舟製藥”)。隨着方舟製藥的併入,藍豐生化進入了農化、醫藥雙主業時期。

年報顯示,2016年藍豐生化醫藥業務創收2.85億元,佔總營收的19.6%;2017年醫藥業務創收3.32億元,佔總營收的17.99%。

在紙面業績逐漸好轉的同時,藍豐生化的內控卻在悄然惡化。

2016年~2017年間,藍豐生化持股5%以上的大股東,時任方舟製藥董事長、法人王宇違規操作,多次將方舟製藥的資金劃轉至與其相關的單位和自然人賬戶,累計數額達3.56億元。截至2018年12月31日,王宇違規佔用資金餘額仍高達3.4億元。

不僅如此,方舟製藥還存在多項違規行爲,包括違規替王宇償還332萬元利息,以及關聯交易未進行及時披露等行爲。

《投資者攻略》就資金佔用追償的進展的問題聯繫藍豐生化,公司的回覆稱,方舟製藥已向王宇等關聯方提起了法律訴訟,對王宇名下的資產採取了財產保全,目前案件正在法院審理過程中。

與此同時,藍豐生化還試圖積極推進債權轉讓和代償。2018年12月,藍豐生化控股股東蘇化集團、格林投資與中陝核集團等相關方簽署了有關股權轉讓協議、債務代償協議,尋找到了一條解決資金佔用問題的合理途徑。但藍豐生化坦言:由於正在接受證監會的調查,此次股權轉讓預案暫時擱淺。

10個月又過去了,這筆被佔用的鉅額資金的追償幾乎沒有實質性進展。

此外,2018年6月12日,根據當地環保監管部門的現場檢查和要求,藍豐生化決定實行停產整改,爲期兩個月。

十幾天後藍豐生化再次因環保問題被“點名”。2018年6月26日,國家生態環境部發布通報,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在對江蘇開展“中央環保督查回頭看”的檢查期間,發現該公司徐州廠區仍存在露天存放工業固廢的情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