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真视野感受新江北,稚嫩画笔描绘新成就。上周六,由江北新区宣传部与本报联合举办的“童眼看江北新区”首场活动如期举行。本报小记者走进江北新区,在充满现代化气息的企业园区里探究新区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成果,在风景如画的长江大桥下手绘滨江优美生态环境,实地感受和记录江北新区发展新貌。

手绘长江大桥。

相约滨江风光带 小小画笔定格江北神韵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落成通车,到2018年,这已经是南京长江大桥陪伴我们走过的第50个年头。长江大桥直接连接主城与江北新区核心区,成为江北新区发展的交通要道,也是江北新区的重要地标。

小记者一行来到滨江风光带,手绘长江大桥,感受江北新区山水城林的美好。半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孩子们陆续完成了作品。“江北新区独特的山水城林资源优势给小记者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孩子们的画笔虽然稚嫩,但描绘了他们心目中雄伟美丽的长江大桥 ,定格了江北新区最美神韵!”美术指导老师李蕙羽给出专业的点评。

走进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展示中心 探寻基因奥秘

生命健康产业是江北新区的主导产业之一,小记者们来到江北新区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展示中心,重点参观了基因测序实验室。

实验室内,基因提取的实验员们正紧张地在电脑前工作着。“为什么实验员们工作中都要全副武装呢?”讲解员解释说,实验员们在工作中之所以要戴着帽子、口罩、鞋套,是因为提取基因的过程中,唾液、皮屑等身体上的任何物质都含有基因,任何一点偏差都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探索先进的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

“实验员们对待科学的态度真严谨呀!”小记者们纷纷赞叹道。简单的参观之行在小记者们心里种下了科学的种子。

参观扬子云书房 感受江北文化新地标

扬子云书房是江北新区首个24小时绿色阅读空间,该书房联结了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图书馆,同时也联结了金陵图书馆等城市公共图书馆,云中藏书量已超过500万册,可线上阅读、线下借阅。

在扬子云书房内,小记者们体验了云书房内的云借阅。金陵小学的小记者王晓丽在云设备借阅机输入《红楼梦》三个字,各大图书馆馆藏的与《红楼梦》相关的书籍便跳了出来,搜索结果接近100本,只要轻点想看的其中一本,借阅的书籍便会通过顺丰快递到家。“真是太神奇了!”小记者纷纷感叹。

此次“童眼看江北新区”活动,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他们用手中的笔,描绘出自己眼中的长江大桥、记录下自己对江北新区的感受。一起来瞧一瞧吧! 绘画作品 育英二外四(2)班 

焦琬淇

致远外国语小学三(7)班 陈序源

琅琊路小学二(3)班 毕奕澄

栖霞区实验小学三(3)班徐邹彤

活动感受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户外写生活动。在风景优美的长江边,远处青山连绵、高楼林立,近处的长江大桥高大雄伟,滚滚江水在桥下流过,两端的桥头堡静静地耸立在岸边……我把这些美景都画进了画里、记在了心里。

——金陵小学二(2)班 童明逸

     虽然住在大桥边,但这是我第一次画长江大桥,大桥的身姿可真挺拔雄伟啊!虽然大桥现在因为年纪大正封闭维修,但爸爸妈妈说大桥很快就可以通车了呢,到时候江北的交通就更加便捷啦!

——琅小分校天润城小学二(7)班 施何妍

     这是我的第一次写生,心情忐忑又满怀期待。起先,我画得还挺好,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有点心急了,渐渐地失去了信心。怎么办?这时候妈妈的话在我脑海里响起:“无论做什么都要认真对待。”默念了三遍后,自信又回来了,然后,我继续拿起画笔,完成了这幅长江大桥的写生。

——龙潭中心小学四(4)班 徐敏皓

     江边有个大公园,阳光灿烂,景色优美。美术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幅长江大桥的风景画,我画了很长时间;接着,我们参观了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展示中心,了解了基因的奥秘;还走进了扬子云书房,听说线下线上共有500多万本书呢,我喜欢看书,以后有机会我一定会再来。

——南师附属中仙林学校小学部二(1)班 谢廷依

     我们参观了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讲解员阿姨给我们介绍了很多基因的知识,比如黄色人种的基因是怎么形成的,基因测序是什么。后来,我们又参观了扬子云书房,那里是一个很大的图书馆,最突出的特点是,这里有很多线上图书,如果你选择借阅实体书籍,那么这些书就会被顺丰快递到家呢!

——新世纪小学二(3)班 顾家萱

     我见到了一台过去从没见过的仪器--基因测序仪,听工作人员介绍,这台机器可价值千万呢,它可以对人体的基因进行测序,结果能够提示疾病的发生、有针对性地对疾病用药,简直太先进了。我决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当一名生物学家,做很多的科学研究,也努力发明出更多先进的仪器。

--樱花小学一(2)班 赵嘉艺

1

文字:何娟娟 

摄影:刘高璐 浦宏

本期编辑:毛琪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