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哥說長征

【春哥注:一部長征史,也是一部革命史,在那些艱難困苦的歲月裏,多少先賢英烈無懼槍林彈雨,奮勇廝殺,衝鋒向前,纔給後人帶來一個清明世界,我們永遠無法忘記長征途中的點點滴滴,每一個細節,儘管很多細節可能隨着歷史的遠去而漸漸沉澱在河底,有的甚至無法再想起,太多的無名英雄,太多的長征故事。長征顯得特別有意義,多少長征英烈在天之靈也會爲之振奮。】

前面說到紅軍二戰遵義,生死存亡之際,紅3軍團勇挑重擔,佔領遵義城外阻擊吳奇偉部主力的老鴉山、紅花崗。寸土不讓,血戰到底,因爲一旦此地被突破,後面所有的大的計劃都無從談起,對於紅軍來說,這是生死一線牽的關口。

對於吳奇偉的部隊來說,這僅僅是一次充滿怨氣的奔襲行動,怎麼可能真的拼命呢!

就這樣吳奇偉部的兩個主力師被紅3軍團死死牽制在老鴉山、紅花崗地區,一寸都沒有前進,而貴州省主席王家烈的黔軍兩個團此刻早已土崩瓦解。當紅3軍團與吳奇偉部激戰時,擔負側後迂迴任務的紅1軍團部隊已經全線出擊。位於水師壩的黔軍部隊早已被紅軍打殘、打怕,一觸即潰。看到紅軍的旗幟出現,就望風而逃了。

根據這一最新出現的情況,前線指揮的林彪、聶榮臻改變戰術,本來全面進攻的,現在將目光聚焦死死盯緊了吳奇偉的指揮所,命令部隊不爲沿途黔軍所糾纏,他們也無心戀戰,紅軍全力以赴直搗國民黨軍的要害之處的“忠字鋪”地區猛烈攻擊。紅1軍團主力猛打猛進,很快打到了吳奇偉的指揮所附近。這一突如其來的打擊,徹底打亂了國民黨軍的部署,國民黨軍全線動搖。

吳奇偉、王家烈如夢方醒,明白自己已經落入了紅軍佈下的口袋陣,搞不好就要成爲甕中之鱉,自己也將變爲紅軍的俘虜。在匆忙下達全線撤退的命令後,吳奇偉鑽進汽車,帶上身邊的部隊向烏江方向狂奔,王家烈則策馬狂奔,逃往新場。

紅1軍團立即令紅2師實施追擊,以一部取捷徑先敵佔領懶板凳,師主力插向烏江北岸,切斷敵軍退路。紅軍官兵克服連日征戰的疲勞,不顧雨天路滑,勇猛前進。吳奇偉剛剛逃到烏江岸邊,紅2師部隊就跟蹤而來。吳奇偉深恐被俘,倉皇過江後,下令砍斷江上的浮橋。尚未過江的國民黨軍部隊一千餘人和大批輜重物資被紅軍全部俘獲。

吳奇偉僥倖逃脫,他的部屬則沒有這樣幸運。國民黨軍第59、第93師已經在老鴉山地區與紅3軍團戰成一團,欲進無門,欲退無路,被迫轉入防禦。17時,紅軍發起總攻,紅1、紅3軍團並肩突擊,僅僅激戰一個小時,國民黨軍部隊就徹底崩潰,你擠我推,奪路逃命。紅軍部隊猛烈追擊,殲敵第93師大部、第59師一部,其餘敵軍潰散附近山中,只有小部殘敵逃至仁懷及烏江南岸。遵義之戰至此勝利結束。

從2月24日至28日,在五天時間內,紅軍在毛主席的指揮下,連下桐梓、婁山關、遵義,殲滅和擊潰國民黨軍兩個師又八個團,斃傷兩千四百餘人,俘敵三千餘人,取得了長征以來最大的一次勝利,武器、物資得到充分補充,要知道在當時的情況下,武器彈藥是多麼珍貴,許多紅軍戰士子彈打完之後,揹着空槍,提着大刀長矛也在行軍,一旦得到子彈就會如虎添翼,全軍士氣空前高漲。

而國民黨軍則遭受了嚴重的打擊,特別是吳奇偉部兩個主力師的被殲,沉重打擊了蔣介石嫡系部隊的囂張氣焰。蔣介石捶胸頓足,大罵吳奇偉小兒無能,不得不承認此戰是“國軍追擊以來的奇恥大辱”。

紅軍的勝利,也使得遵義會議後確立的新的軍事領導集體,特別是毛主席的軍事領導地位得到了鞏固。在毛主席的指揮下,紅軍再次展現出了運動作戰的特長,飄忽不定,出敵不意,調動敵軍,集中殲敵。在戰爭的實踐中,正確的軍事路線得到了全黨,全軍的堅決擁護,正如中革軍委機關報《紅星報》在遵義戰役結束後發表的社論中所說的那樣:“這一勝利是在黨中央局擴大會(指遵義會議)反對了華夫同(志)的單純防禦路線,採取了正確的軍事領導之後的勝利。”這說明,“只要有正確的軍事領導,只要不怕疲勞,勇敢作戰,我們就能消滅與戰敗任何敵人”。

二戰遵義,紅軍得到極大的休息,幾乎完全的恢復了體力和軍力,這裏也有蔣介石一份功勞,幸虧他送槍送炮,忙得不亦樂乎,自己到頭來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