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提出过一个问题:“人为何越努力,越焦虑?”很显然,提出这个问题的人是焦虑的,所以他相信大多数人同他一样的焦虑。

我同学和我一般大年纪,白头发的数量可是我的N倍,她在一家金融上市公司,虽然不算前台部门,但每天面对着行政业务的压力,整个人也是日渐消瘦,白发渐增。疫情前就听说她的公司已经开始大规模裁员了,真不知疫情过后会怎样。

有一天凌晨,她发了一条朋友圈状态——“我的梦想和焦虑一样多,我的焦虑和白发一样多。” 恰好被我捕捉到了,此刻我能深深感觉到她的压力。

01. 我们为何焦虑

刚刚毕业,青年危机就扑面而来,你必须要为爱情事业家庭买单。因此你并不平静,焦虑是因为你有欲望。40岁前一定要年薪百万,50岁前要给后代留下祖产,否则,人到老年兜里没钱,真是要多悲惨有多悲惨,可是你又做错了什么?

焦虑是时代赋予人们的气质,有人因为工作而焦虑,有人因为没有存在感而焦虑,有人因为父母双亲不爱自己而焦虑,有人因为没有达到自我设定的目标而焦虑……

而此刻不少公众号文章、直播课堂、付费课程趁火打劫,贩卖焦虑,其背后是有着非常浓重的商业利益。这时,你的焦虑点火就着,一触即发。

02. 焦虑都是有害的吗?

前几年,著名作家、艺术家和演说家安珀·雷就“焦虑和质疑”做了一场演讲后,一位女士在台下找到她,对她说:“我的父亲总告诉我,我焦虑的事90%都不会发生。我说,那是因为我为此担忧,因此提前想到了解决方法。”结果她俩都笑了。

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并非所有的焦虑都有破坏性,焦虑也有益处。“焦虑之声”有两种表达方式:有害的焦虑和有益的焦虑。

有害的焦虑是循环的负面思想,它让你停滞不前,阻止你的行动。有害的焦虑就是对过去的耿耿于怀和对未来的惴惴不安。斯坦福大学的神经外科医生詹姆斯·多蒂说,我们有80%的时间都花在了“有害的焦虑”上。

有害的焦虑让我们无法实现潜能、无法完成任务。这就是尽管我们想要改变生活,却依然高枕无忧地待在舒适区的原因;这就是我们屈服于前人给我们的平庸指示,并且待在一个让我们疲惫不堪、心生愤懑和筋疲力尽的制度里的原因;这就是那些我们脑子中挥之不去的好想法、想要实施的新规则、想过的生活,却因为恐惧和自我怀疑而一直无法实现的原因。

而有益的焦虑是一种远见,它会让你预见挫折和挑战,做出计划,并采取行动。只有当焦虑在可控范围内,并赋予我们行动的力量时,它才是有益的。

03. 我们要如何和焦虑和平共处?

每个渴望成长的生命都要学会与自己的焦虑和平共处。这句话在当下这个时代更是真理,换句话说,焦虑感是内心变强大过程中无法避免的经历。与其被动接受,不如主动面对。

1、接纳

想要改变,首先得接受,发自内心接纳这个过程的必然性,停止反抗,不躲避焦虑,也不吓唬自己,而是要温和的提示自己放松,不要怕,无论怎样挣扎都要和焦虑共处。

2、寻找联系

其次在接纳之后,细细推敲行为(努力)和感受(焦虑)之间的联系。帮助自己更有效地管理心态,调整认知。分析感受、认知与行为之间的联系。希望大家都可以通过这个步骤找到更具体的帮助自己改变“越努力,越焦虑”的方法。

3、回归本心

最后,每努力一段时间后要及时回归本心,看看努力的方向有没有错,问问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换而言之,既要仰望天空,又要脚踏实地,不要等到老了才发现,我们此生追求的已经迷失在“竞争”的攀比中,实现了许多别人的“愿望”而已。

写在最后:

无论你少年时如何聪明,无论你青年时多么优秀,只要你这正踏上社会,你一定会看到比你优秀、比你努力,比你资质更好的人。在社会竞争中,这种心理落差是无法幸免的。

因为每个人都会在自身所处的平台上,抬头看,向上看。这种渴望,既是我们的福泽,又是让我们和焦虑共生从存的诅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