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這次新冠病毒疫情增加了大家防控應對突發事件風險的意識:一方面教會了年輕人羣體“量入爲出”,就是你有多少錢,就辦多少事,理性消費,千萬別把錢都花完了,萬一遇到突發事情,沒撐上幾天就不行了。據資料顯示,90後羣體人均負債高達12.7萬,所以每個月有大量的債務要償還,一旦遇到待在家裏休息,不能工作,90後就沒有收入來源,馬上就陷入了金融危機。

本來國內很多年輕人,每個月拿着不低的工資,而到月末就基本用完,下個月發了工資繼續使用,每個月也基本沒有剩下多少錢。更有甚者,每個月的工資還不夠花,很多90後年輕人都過起了信用卡透支、花唄借錢的生活、而這樣的日子一直是相安無事。

直到今年一月份,國內爆發新冠肺炎病毒,爲了防控疫情,很多人連續好幾個月沒有上班,而沒有上班就意味着沒有收入來源,更要命的是,就算是後面到了全面復工的日子,可能還有人會接到失業的通知。這給本來就沒有任何積蓄的年輕人雪上加箱,因爲連續沒有收入進賬,很多年輕人陷入金融危機之中。

之前年輕人爲什麼不多積存點錢,以備不時之需呢?我們認爲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第一,80後、90後購房、購車都要貸款,餘下的工資收入還要養育後代,現在的孩子都要富養,不能窮養,所以往往幾年下來,也存不下多少錢了。遇到風險來臨,出現危機就很正常。

第二,90後的年輕人,他們小時候的生活過得要比70後一代優越很多,長大了也比較接受歐美國家的提前消費、透支未來的理念。所以,現在的90後基本上都是月光族。據資料顯示,90後羣體人均負債高達12.7萬,所以每個月有大量的債務要償還,一旦遇到待在家裏休息,不能工作,90後就沒有收入來源,馬上就陷入了金融危機。

第三,很多年輕人覺得自己還年輕着呢!後面也有大把的賺錢的機會,趁着年輕應該好好享受,再加上國內通貨膨脹這麼歷害,將來是個怎樣的結果也不一定呢,現在拼命存錢沒什麼意思,花錢纔是享受人生,張揚個性,結果他們就沒有考慮萬一發生突發事件,家裏沒有什以存款,不要説還債,就連喫飯都成問題了。

通過這次新冠病毒疫情增加了大家防控應對突發事件風險的意識:一方面教會了年輕人羣體“量入爲出”,就是你有多少錢,就辦多少事,理性消費,千萬別把錢都花完了,萬一遇到突發事情,沒撐上幾天就不行了。另一方面,先算一下自己每個月要花多少錢,然後留夠6個月的資金,把這筆錢存活期也好,或者購買貨幣基金,這樣又安全,又可以隨時支取。

當然,對於80、90後年輕人如果發生了金融危機,社會各方面都應該幫助他們度過難關,政府應該組織適當的減稅、減稅甚至免租,扶持企業,並鼓勵企業不要裁員。而銀行可以在突發事業之後,暫時將償還房貸時期延後。這樣可使陷入危機中的年輕人慢慢恢復過來。大家從此之後就可明白,要多存點錢,以防突發事件。這也就是中國古人所説的“積穀防饑”。

本文爲***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