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張先生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可能是因爲疫情原因,很多人都閒在家裏,沒事就刷快手、抖音,不少朋友在看到他發的視頻後,都向他表達了關心,有發紅包資助的,也有沿路送衣服送喫食的,還有許多陌生網友在評論區提出要接他回自己家裏暫住的。”張先生說,20日上午,他騎行至涇陽某鎮的疫情防控點時,被工作人員攔下勸返,考慮到朋友所在的礦廠目前無法提供復工證明,也無法開車上高速接他返工後,他便選擇繞道騎向旬邑,“還是得去,不然我就算返回西安也沒地方去。

(原標題:一個礦工的14天務工囧途:住橋洞睡草窩,徒步復工交警救助)

52歲的張先生是一名礦工,新冠肺炎疫情襲來之時,他正獨自租住在陝西省榆林市的一家小旅店裏。因疫情防控,旅店關門,他被迫流浪街頭。

爲了生存,張先生選擇徒步外出務工。從榆林到西安,再輾轉至淳化,最終抵達旬邑,700多公里路程,整整用了14天。而這一路,他不僅睡過橋洞、草窩,也常被當作是流浪漢、乞討者,“是一段囧途,也是一次經歷。”

“沒有工作就沒有收入,我想工作了”

2019年秋天,因爲下顎兩側的大牙疼痛不已,張先生扔掉一身的戶外騎行裝備,以最快的速度從西藏趕到成都治牙。簡單消炎後,他便啓程回到了榆林,打算在那裏治牙休養到2020年春,“之前談好了一個工作,在貴州那邊的礦上,等春節完了就過去。”

張先生說,他是遼寧阜新人,因謀生技能是綜採綜掘操作與維修,只能在礦廠裏找工作,因此他將周邊礦廠資源豐富的榆林當作固定落腳點,“我沒有親人,也沒有房子,有工作的時候就住工地,沒工作的時候就租個小旅店住着,挺方便的。”

5旬礦工的14天務工囧途:徒步復工 住橋洞睡草窩

張先生之前的工作照

“因爲疫情,2月5日左右旅店就關門不讓住了。”張先生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流浪街頭的前兩天,他還試圖在榆林市裏尋找新的住宿點,但城市裏還開着的酒店,有的被政府徵用爲指定隔離點,還有一晚最低也要300多元的大酒店。

將自己的積蓄盤算一番後,張先生放棄了在榆林繼續暫住的想法,決定出去找份工作,將生活暫時安定下來,“沒有工作就沒有收入,我想工作了,但貴州肯定是去不了了,只能在陝西一帶碰碰運氣,看看有沒有礦廠已經開工了。”

在張先生的短視頻賬號裏,有許多他以往戶外旅行的視頻,他說他喜歡旅行,也喜歡把過程分享出來,這次徒步外出務工也不例外。

榆林市紅福滿來賓館(長城北路店)老闆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因爲疫情,他在月初便將旅店關閉了,張先生便是因此離店的顧客之一,“因爲他發的視頻,他在榆林這邊已經火了,挺不容易的。”該店老闆說,張先生住在店裏時,兩人有過多次交流,一直覺得他是一個有見識、有毅力的人,也不驚訝他會做出這樣的事。

“有人發紅包資助,也有沿路送衣服喫食的”

2月8日,陰天,最高氣溫4℃,最低氣溫零下9℃。和着三級西風,張先生徒步走出了榆林市,隨後,他選擇向南繼續前行,並給自己定了個小目標“先到西安”。

走了十多公里路後,天色漸晚,西風也越來越強勁。就在張先生髮愁晚上睡哪兒時,他路過了一個廢棄的養殖大棚,大棚旁邊正好有一個供農人休息的閒置磚瓦房。雖然裏面有些潮溼,但他想着總歸是可以對付一晚的。

5旬礦工的14天務工囧途:徒步復工 住橋洞睡草窩

2月8日晚,張先生暫住的磚瓦房 視頻截圖

次日清晨,當第一縷陽光透進窗戶時,張先生舒了口氣,對着手機說:“終於捱到天亮了,這一宿冷不冷就不說了,反正還活着。不過有了第一晚的經驗,後面也就不難了,大家別擔心。”

張先生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可能是因爲疫情原因,很多人都閒在家裏,沒事就刷快手、抖音,不少朋友在看到他發的視頻後,都向他表達了關心,有發紅包資助的,也有沿路送衣服送喫食的,還有許多陌生網友在評論區提出要接他回自己家裏暫住的。

在張先生2月9日白天發佈的一個視頻裏,紅星新聞記者發現,張先生的着裝從藏青色的羽絨服變成了一件軍綠色的大棉衣。“這是一個快手的網友特地送來的。”張先生說,這名網友在刷本地視頻的時候發現了他,便根據視頻裏的地理環境沿途找到了他,不僅送了一件禦寒的軍大衣,還帶了不少喫食給他,“他來去匆匆的,都沒來得及留個聯繫方式,我只能在視頻直播裏不斷的感謝他。”

當然,這一路,他也受到了嫌棄。“路過一個村子時,想去村裏的小賣部買點乾糧,但老闆說看我像乞討的,不讓我進去買東西。”張先生說,他當時挺生氣的,對着店老闆亮出自己的左手腕說,“你們見過哪個流浪乞討的人戴2000多的手錶”,然後轉身離開。

“受氣都是小事,風餐露宿才讓人難受。”張先生回憶說,2月9日晚上9:35,在距離上鹽灣鎮幾公里的地方,他第一次睡在野外的草地上,但也僅躺下一個小時,“中間凍醒好幾次,太冷了。”張先生不得不深夜起身再次步行,所幸走了沒多久就遇到了一個有暖氣還能充電的公共廁所,“就是味道有點大”。

5旬礦工的14天務工囧途:徒步復工 住橋洞睡草窩

張先生途中休息時曬鞋墊 視頻截圖

提起味道,張先生很快又想起他從上鹽灣鎮到米脂縣的經歷。他說,那段路上,有一節路沿途一直沒有商店和住戶,但他又很口渴,無奈中,他食用了路邊看起來乾淨的積雪,“太硬了,簡直難以下嚥。”此外,他還說,從西安出發時,他專門到商店買了許多喫食,卻忘記了裝餐具,最後只能折路邊的樹杈做筷子,“第一次用樹杈喫飯時,不小心咬到了樹杈,給我苦得不行。後來夾菜都是快到嘴時給扔進去,只要不挨着就行。”

“14天囧途結束了,14天隔離又開始了”

2月11日,張先生漫無目的的徒步之行有了轉機。相識多年的朋友在得知他的情況後,邀請他到旬邑縣內的一處礦廠裏上班,“雖然工資不高,但這種情況我也不挑了。”

有了目的地,張先生便不再逗留,一路直奔西安火車站,打算乘火車前往旬邑縣。但當他趕至西安火車站時,卻發現前往或途經旬邑的列車都因疫情而停運,“車站廣場的屏幕上顯示,目前只有10來趟車次還在運行,但沒有一趟是到旬邑的。”

因爲沒有列車,加上雙腿疼痛不已,張先生只好在西安火車站旁的一處橋洞下暫住了下來。“來的那天,遇到了一個買不到票的小夥子,看着挺可憐的,我就把自己的喫的分了一半給他。”張先生說,後來他走時,還將自己的棉被分了一牀給這個小夥子。

5旬礦工的14天務工囧途:徒步復工 住橋洞睡草窩

張先生在西安時住的橋洞 視頻截圖

2月16日,連續休養了5天之後,張先生感覺腿不痛了,便在城中四處尋找出售自行車、棉被、帳篷的商店,“要麼沒開門,要麼沒賣的。”久尋無果後,張先生在馬路邊掃了一輛共享單車,離開了西安。

“騎自行車的第二天就被攔了,他們說了我很多問題,還要我原路返回。”張先生說,20日上午,他騎行至涇陽某鎮的疫情防控點時,被工作人員攔下勸返,考慮到朋友所在的礦廠目前無法提供復工證明,也無法開車上高速接他返工後,他便選擇繞道騎向旬邑,“還是得去,不然我就算返回西安也沒地方去。”

經過一段山路後,張先生終於快到淳化了。因體力消耗過大,他無法再繼續騎行,便將共享單車停放在路邊顯眼處,開始新一輪的徒步。當晚11時,淳化交警在巡邏時,發現了還在路上行走着的張先生,詢問一番後便爲他提供了泡麪和牛奶充飢,還贈送了他一副醫用口罩。

淳化交警官方微信公衆號曾以《淳化公安交警救助旬邑煤礦復工者》爲題發佈過張先生的消息。

“我們覈實過,他確實是日前從榆林過來的,也確實是旬邑某煤礦的工人。考慮到他的實際情況,我們決定讓煤礦的負責人來把他接走。”淳化交警告訴紅星新聞記者,2月21日,他們安排了2名民警護送張先生至旬邑土橋檢查站,覈實了前來接應的煤礦負責人身份後,才交接離開。

5旬礦工的14天務工囧途:徒步復工 住橋洞睡草窩

2月21日,淳化民警護送張先生(左二)至旬邑土橋檢查站。圖據淳化交警

“雖然我沒什麼發熱、咳嗽的症狀,但爲了安全,到了朋友那後,我還是決定先隔離14天。”張先生說,自朋友將他接回後,他就在礦上一間單獨的小房子裏自我隔離,雖然依舊沒有開始工作掙錢,但好歹解決了他的生活住宿問題。

2月28日,還不知道自己已經走紅網絡的張先生向紅星新聞抱怨,說自己所在地方的電力系統老化,供電老是不足,他都不敢輕易使用手機:“有幾天沒發視頻了,估計網上的朋友們都擔心壞了。”

netease 本文來源:紅星新聞 責任編輯:劉雨欣_B1206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