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小時候都經歷過這樣的事情:自己很喜歡的一個玩具被鄰居家的小孩兒或者是親戚的小孩兒搶走,自己想要奪回來,結果卻被父母罵,說自己不懂事,太小氣,不懂得大方和謙讓。

那時候,被父母這麼教育的孩子,心裏都充滿了委屈和不甘,但最終只能服從。久而久之,這些事情成爲了他們心中永遠的陰影,他們不再敢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也不敢去反抗不公平,就算被人欺負,也只能忍在心裏。因爲他們覺得,如果把這件事告訴父母,也許一樣會得到父母一句:別人不是故意的,你要大度些。

那麼,家長們應該如何做呢?

如果孩子心愛的玩具被別人搶走,家長們能夠告訴孩子:我們去找他要回來。然後告訴搶了孩子玩具的小朋友,告訴他:“這個玩具是哥哥/姐姐的,如果你真的喜歡,阿姨下次買一個一樣的送給你。”

這樣不但能夠安慰自己的孩子,幫孩子拿回屬於自己的東西。也能夠讓對方的孩子知道這個東西是有歸屬者的,不可以隨便亂拿。

如果是你的孩子搶了別人的玩具,你也一樣要告訴孩子,這個是別人的東西,我們不可以佔爲己有。如果他真的想要,就自己去買。千萬不要縱容孩子,否則會讓他認爲,只要是自己喜歡的,都可以拿,這樣的話很容易給孩子培養一個錯誤的認知,輕則導致孩子性格不好,重則容易犯罪。

除此之外,家長們平時也要記住給孩子獨立的空間,尊重孩子,做到以下幾點:

1、傾聽孩子的心聲

很多家長在孩子做錯了事情時,就不分青紅皁白先罵一頓,罵到孩子不敢再說話,只能自己委屈。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當孩子做錯了事情時,先問清楚孩子爲什麼要那麼做,然後在根據原因來糾正孩子。

2、給孩子說不的權利

大部分的家長都很喜歡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向走,因爲他們認爲,他們的想法永遠是沒錯的,孩子只有聽了他們的,才能夠少走彎路。但事實上,孩子應該有自己的想法,也應該有自己的選擇。所以,在你讓孩子一切服從的時候,也給孩子一些拒絕的權利吧。

3、給予愛,但不溺愛

在親子關係裏,不能缺乏愛,但也不能太過溺愛。因爲過於溺愛孩子,容易讓孩子過於任性,只顧及自己的感受,不考慮他人。這對他今後的成長和人際關係都非常不利。

其實,我們所有的人作爲父母都是第一次,也許我們也不知道真正好的教育是什麼,最適合孩子的環境是什麼,如何與孩子相處纔是最好的方式。但是,我們也要慢慢學習,學習做一個好的父母,學習尊重孩子,學習愛和被愛。

最後,各位家長,你們在遇到孩子被搶玩具的情況,會選擇如何做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