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你是一個偏遠地區沒有學上喫不飽飯的人,你也會覺得他成功,因爲他衣食無憂還能上網。有用,公益,收費,功利,不可能同時滿足,最終成爲一套死循環,我稱之爲成功學的邏輯撞車要素。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 仙人JUMP ”(ID:xrtiaotiao),作者半佛仙人,36氪經授權發佈。

1

在我看來,當代社會存在兩大毒瘤文化。

一個是消費主義,榨乾你的錢袋子,從物理上消滅你的人生希望。

一個是成功學,誤導你的三觀,從精神上偷走你人生道路上的下水道井蓋。

反正就是不讓你好。

我之前懟過消費主義,這次我打算來談談成功學。

成功學的打擊面還是比較廣的,不管是交錢聽各路沙雕大師的演講,還是買他們的網絡課程,甚至是轉發一些狗屁不通的雞湯文章,某種程度上都是被成功學給禍禍了。

有非常多的人陷進成功學的泥潭裏無法自拔,輕度患者天天瞎發雞湯,中度患者神情異常開始滿口雞湯,重度患者開始跳操並且酷愛冰水洗澡,無解患者會抓住一切機會道德綁架。

這些是蠢的。

那些比較壞的,最終會發現沒有什麼生意比賣老師的課更暴利,最終成爲幫兇。

非常魔幻。

雖然並稱兩大毒瘤,但成功學和消費主義其實在某種意義上是父子關係。

正是消費主義的盛行,讓大家對於金錢的過度渴望以及現實的骨感形成馬里亞納落差生成了焦慮,纔出現了成功學這種打着讓你成功富有爲旗號的精神騙術。

有趣的是,賣成功學的那些大師們,其實也是想靠賣這些東西發財,然後會所嫩模好好消費主義一波。

不管是買的還是賣的,成功學最終還是指向了消費主義。

再聯想到失敗乃成功之母這句俗語。

爸爸是消費主義,媽媽是失敗,孩子是成功學,他們真是相親相愛一家人。

2

成功學這三個字,本身就很詭異。

如果說有一門學科,專門教你如何成功,這從邏輯上就有問題。

因爲假如成功是可以被教授的,那麼教你成功的人,自己怎麼不去成功?還在這裏好心好意的專門幫你。

這不符合人類逐利的天性。

假如教授成功學的大師們自稱就是爲了幫助別人成功,是自己散播善意,那麼幹嘛要收費?而且還這麼貴。

只要收費,那就是功利的,而且教授的內容還是特別直接又功利的成功,功利max。

那麼既然這麼想要功利,幹嘛不自己用自己的獨門祕籍去成功呢?而是要賣祕籍賺錢?

只有一種情況,那就是他們的生意就是販賣功利。

至於這個功利能不能成功,坦率的說,隨緣。

成功學的東西,從一開始就陷入到很多這樣的邏輯死循環裏,我來簡化一下。

如果有用,又發善心做公益要教大家,那麼可以直接公開免費,不需要收費,或者只收象徵性的費用。

如果有用,又要收費,那麼就不是公益,而是功利。

如果是功利,那麼幹嘛不用自己的方法去賺錢更功利,而是要分享,這不符合功利的原則。

有用,公益,收費,功利,不可能同時滿足,最終成爲一套死循環,我稱之爲成功學的邏輯撞車要素。

大概效果和這個找工作循環是一樣的,大家都是一樣荒謬又現實。

爲什麼我特別討厭成功學?

不單純是因爲他們騙錢,主要是他們在宣揚一些完全錯誤的東西,把很多正兒八經的人帶到一條非常沙雕的彎路上去。

我來簡單給大家講一講成功學理論中的荒謬和邏輯硬傷,希望可以讓成功學的擁躉們死的明白點。

3

討論成功學荒謬的時候,我們首先先要定義一件事情。

到底什麼纔算成功?這個問題如果沒有明確的定義,那麼基於此衍生出的學科是沒有意義的。

如果你認真思考一下這個問題,你會發現,成功本身其實是區分場景,用途,價值觀,目標條件以及審視角度的,沒有一個真正的普適性規則。

我給大家舉個例子。

一個現實世界的沒什麼錢的宅男,在虛擬世界裏打遊戲縱橫無雙,他到底是成功還是失敗?

建議看到這裏的各位先認真思考1分鐘這個問題,然後帶着自己的結論往下看,對於提升對世界的認知有一定幫助。

可能大多數人覺得這個宅男是失敗的,因爲他在現實生活中無所作爲,只有在遊戲裏面還有點威風,只是個手柄俠。

但是你得注意一點,之所以你覺得他是失敗的,是基於你自己處在現實世界中,並且給你自己定義爲高他一等的角色,且你認可的成功定義是基於現實世界的金錢這個維度。

如果你處在遊戲世界中,剛好在他對立面,被他一人殺穿整個隊伍,那一瞬間,你的答案可能是他是一個成功的人,因爲你評價的場景變化了。

如果你是一個偏遠地區沒有學上喫不飽飯的人,你也會覺得他成功,因爲他衣食無憂還能上網。

如果你是一個1米2的人,對於身高特別介意,那麼你會覺得這個1米8的宅男簡直是TMD夢中的巨人。

類似的例子大家可以自己發散,你可以找出無數的理由說他成功或者失敗,只要你願意開腦洞,而且你都是對的。

可以理解麼?不同的人,因爲自身不同的狀況,不同的關注點,不同的成功評價尺度,獲取到的信息不同,對於他人是否成功的認知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成功無解,根本就沒有所謂的成功,所以成功學本身就是僞命題,你不能對一個無解且無法定義的東西來形成一門學科。

同樣是沒啥用,無脊椎動物語言學這個學科聽起來就非常簡單直接靠譜。

4

當你意識到成功本身就是虛幻且不可捉摸的時候,你就能意識到成功學的根基其實是不存在的。

哪裏有什麼成功人士,只有限定條件下的價值評估閾值max羣體。

但在現實生活中,即使你討厭成功學,但是你看到成功學的一些言論,或許還是覺得他們非常正能量且有道理的。

尤其是對於各路商界政界大佬(基於金錢維度的價值取向定量羣體)的分析,拆解出一系列朗朗上口且看上去非常有價值的經驗以及訓練手法,看起來真真兒的,可有道理了。

就是這種看起來有道理和正能量的東西,才最是害人。

因爲你是懷着好心,在辦壞事。

有一個很經典的故事是這樣的。

有一個記者採訪一位富翁,問他如何致富,富翁說第一天他花1塊錢買了一個果子,做成了果汁,賣了2塊錢。

第二天他用2塊錢買了2個果子做成果汁賣了4塊錢。

第三天他用4塊錢買了4個果子做成果汁賣了8塊錢。

記者沒有繼續聽,而是迫不及待的跑出去果汁創業了,最後賠的褲子都沒了。

富翁沒說完的話是,第4天他叔叔死了,他繼承了遺產,成爲了富翁。

成功學這個東西,就是富翁所謂的賣果子,只是其中的一個要素,而非根本原因,富翁致富的根本原因,其實是沒有辦法複製的。

你說成功學騙你了麼?其實也沒有,他就是真話不給你說全,來誤導你。

現實生活中,真正的發家致富的道路,基本都是無法複製的。

當你看到一個人靠搗鼓一個事情發財的時候,你不要盲目學習,而要清醒的認識到其中一定有你不知道的細節。

魔鬼都在細節裏,要看大佬說的,更要看大佬沒說的。

一個人賺到大錢了,背後起碼有1萬人想到了同樣的方法,5000人開始行動,2000人湊到了錢,1000人成功啓動了項目,100人在競爭中留下,20人熬過各種意外,10人扛到了最後輸給了週期,只剩1人熬出了頭被你看到。

並且這個人到底是不是真如其表面一樣富有,也是一個謎團。

很多成功學爭相稱讚的成功對象,實際上到了今天已經進監獄和人設崩塌了很多了,成功學和他們的偶像一樣不靠譜。

世界是變化的,但不變的是對成功學的毆打。

5

成功學在傳播過程中,最嚴重的問題在於,忽略個體差異和倖存者偏差以及世界的多樣性,強行把一些亂七八糟的事情來作爲成功祕訣來兜售。

正常情況下我們看待一個人的發家致富,是有因果關係的,先有因,後有果。

因爲A,所以B。

但是成功學是反過來的,他們是抓住了一個富有的有聲望的人,強行把他們身上的一些東西說成是他們成功的原因。

他們是先找到一個B,然後強行把A說成是B的原因,簡稱裝B。

成功學總是告訴你成功人士做了XXXX,所以成功了;而實際上是,因爲這人成功了,結果被成功學拿來強行解釋吹牛逼。

那些各路分析名人成功原因的書,基本都是這個尿性,先定死一個答案,然後來找要素來讓這個答案合理化,這從一開始就不對。

哪一天半佛老師成功了,他們也能說因爲半佛老師長得帥,所以才能成功。

如果他們真能這麼說,那麼他們還算有點可取之處。

如果你信了他們說的這些原因,併爲之努力,那麼你反而是永遠不可能成功的。

因果搞反要是能成功纔有鬼了。

想想你上學時候做的數學題,你自己死磕着做出了正確答案,你會牢牢記住,並且遇到同樣類型的題一路綠燈,這是正常的先有因後有果。

而成功學教你的,不是讓你思考,而是直接給你一個不止真假的參考答案,而且答案裏面只有簡單的結果,沒有詳細的推導過程,你看了之後覺得很好,很有熱血,然後繼續下一題,繼續不會。

最終你在高考的時候必然會失敗,因爲高考是沒有答案給你參考的。

正道是沒有捷徑的。

除此之外,成功學還喜歡過於誇大個人努力的作用。

成功學最喜歡告訴你的就是人的潛力是無窮無盡的,只要努力,只要抓住一個點使勁用功,就能成爲大師。

但是他們沒有告訴你,方向搞錯了,越努力離目標就越遠。

沒有煤礦工人是靠努力挖礦成爲煤老闆的。

如果個人努力可以決定一切,那最有錢的應該是工廠流水線上的工人。

你一個高考生天天在田字格本子上反覆抄寫1+1=2,抄到宇宙毀滅你也考不上好大學。

先得解決方向問題,纔是如何執行的問題。

至於如何選擇方向,那對於成功學而言,可能算是超綱了。

6

成功學在給人打雞血洗腦的時候,還非常喜歡講各種沙雕故事。

近10年間,被沙雕故事當做主角最多的就是馬雲,各類成功學都喜歡說馬雲當年被當成騙子,傳銷專家,但是他有夢想,他打雞血,最終成就了阿里巴巴,打了所有人的臉。

這個故事本身不算太假,但完全不可信。

因爲在那個年代,和馬雲一樣打雞血有夢想的人起碼有100萬,但是最後只有一個馬雲,這個死亡概率,顯然是需要謹慎的。

一個馬雲背後,是無數馬雲的失敗。

縱觀歷史,我們還能發現朱元璋是乞丐出身當了皇帝的,怎麼大家不去爭當乞丐呀?因爲大家都知道這是小概率事件。

刻意突出一個案例,忽略普適性規則與其他無法發聲的個體,這個叫做倖存者偏差。

就和創業一樣,很多人都以爲創業融資上市很簡單,很華麗,但是被媒體反覆報道的就那百來個人,去參與創業的何止百萬,正是因爲絕大多數都完犢子了,所以才顯得剩下的比較耀眼。

成功學就是這樣的,他們只抓着最耀眼的吹,忽略那些慘的不行的,造成了局部信息偏差。

當你瘋狂追逐馬雲夢想的時候,賈躍亭老師在美國的大別墅裏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既然成功學從一開始就是錯誤的,是有問題的,是邏輯不通的,那麼爲什麼成功學還能發展到價值觀毒瘤的層次?

因爲成功學再沙雕,但他們有一點做的很好,那就是滿足了人們對於捷徑的渴望。

盲信成功學的人,絕大多數都是又貪又懶的人。

不不不,不是說他們行動上懶惰,實際上那些人背起雞湯跳起舞的時候,可勤快了。

說的是他們精神上又貪又懶,貪圖名利但又懶得思考,只肯找最簡單的東西去重複執行。

成功學這種low比是他們能接觸到的,最廉價的精神鴉片,而且還是門檻最低的,畢竟真正有意義的技能學起來都又苦又累,成功學喊口號,做最好的自己,立馬就幹之類的破建議人人都能上手。

獨立思考多累呀,邏輯推導多難啊,認真收集資料尋找變量多麻煩呀,還得接受成功是一件不可控的事情,讓不讓人活了。

還是成功學簡單直接爽快,就是吹就是吼就是個幹,多好呀。

確實,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學成功學和蹦迪本質上是一樣的,就是圖一個快樂。

畢竟在這個愈加荒誕的世界裏,能讓自己快樂,也是一件好事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