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课文里有这样一篇课文《吆喝》。

课文里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各种叫卖的吆喝声,都不免会佩服当年那些叫卖者的本事。得气力足,嗓子脆,口齿伶俐,咬字清楚,还要会现编词儿,脑子快,能随机应变。

可见,在当时这种吆喝的叫卖方式是最流行的一种销售方式,当然现在也存在这种形式的叫卖,只不过不是唯一的方式了。

但消费升级和互联网影响下,农资人应该改变思维方式、走上创新才有出路。因此,想要快速或者稳定把农资产品卖出,没有好的方法和途径、模式,真的很难。

如今,也有不少人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他们也因此年入上亿。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中有什么值得参考的地方。

1服务为切入点

全程土地托管方式服务种植户

种植户或者农民不仅仅需要种的好,还要把农产品产品卖得出去。

因此,无论是小种植户,还是大种植户、农场主,都呼唤种植代理公司提供“产品+服务”,乃至种植完全外包的服务模式,农业服务已经迎来的爆发的前夜。同时,在品牌建设和市场方面,还结合外部渠道和自有渠道,帮助农户建立品牌,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

2“改头换面”

换个包装,日销售增10多倍

产品包装,是消费者对产品的视觉体验;是产品个性的直接和主要传递者;是企业形象定位的直接表现者。

一款好的肥料,除了产品质量过硬外,还得需要高端大气的包装,以此提升产品知名度,同时扩大品牌效益!

因此,农资产品的包装设计和色调搭配就成了农资产品的销售武器。当然,除了包装设计之外,包装的大小面积也成为趋势。尤其是有机肥。

3电商反哺

帮卖农产品,再切入种植端服务

互联网时代,农资人要学会使用互联网。这是借助互联网,先见销售农产品的平台帮助种植户卖农产品,之后通过“以销定产”的模式来影响种植端,最后用农资服务来服务合作的种植户。

实际上,对农产品而言,农资的比例实在太小了,农产品销量大的时候,反过来带动农资销售就非常容易了。

4产业链金融

解决农资销售问题和现金流问题

产业链金融就是金融机构以产业链的核心企业为依托,针对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设计个性化、标准化的金融服务产品,为整个产业链上的所有环节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一种服务模式。

这种模式怎么操作呢?

农资生产或者销售公司与金融机构深度合作,金融机构授信公司一定额度的贷款,给种植大户使用,大户可以用这些贷款购买公司的化肥等农资产品,等农产品收获时,大户再把贷款还给金融机构。如果我们能够提前了解到农产品的市场动向,就可以对资金流向进行把控,进而规避资金风险。

这种业务模式的好处就是,不仅解决了种植大户的资金难题,也为农资公司销售拓展了新的渠道,同时也带活了金融机构的业务,让金融真正参与到农资行业这个实体经济中来。

总结一下,除了上面做服务、做电商、做金融、改包装之外,当下还有做知识营销的一类农资人,他们靠写文章、做社群的方式卖农资产品,日子也不错。

其实。农资营销的模式是次要的,关键还要把用户装在心里面,理解用户的痛处,帮助用户成功。用户成功了,我们农资人也成功了。这才是农资人活着的价值!你认为呢?

如果您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或者有更好的想法的话,敬请留言,参与讨论。

思想和思想碰撞出的火花才会更灿烂!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