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春秋时期的范蠡(li)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出身平民却博学多才,辅佐越王勾践复国称霸,功成名就后悄然隐退,通过经商成为当时最大的富豪,被后人尊为“文财神”。

可是里面有一个问题,当时的平民子弟不但没有上学的机会,而且连书籍也轻易得不到,那么范蠡丰富的知识到底从哪里来的?关于这个问题,醉客给大家讲一个范蠡拜师的故事吧——

少年时期的范蠡,在别人眼里就是个不着调的小疯子。他每日里疯言疯语,痴痴傻傻,耍拳弄棒,东游西逛,最常去的就是附近的伏牛山,只因为在那里他可以纵情高歌,放飞梦想,远离世人的白眼和嘲笑。

这一日,他时而低吟浅唱,时而健步如飞,话说间登上了伏牛山。不觉间已是晌午,范蠡感到腹中饥饿,于是拉弓搭箭,瞄中草丛中一只野兔,取得猎物,收拾些枯枝干草,架火烧烤,饱餐一顿。然后拿出腰间的酒囊来,畅饮几口,不觉间飘飘然了。

仰躺在草地上,看碧空白云,听草木飒飒,恍若隔世。可是一想到现实生活里,自己就是个靠哥哥嫂嫂养着的废人,是个让乡邻们都看不起的傻子,他突然感到心里堵得慌,于是对着天空大声大喊起来:“我是谁?范蠡是谁?范少伯是谁?······”

然而山谷里只回荡着自己声音,然后便是死一般的的寂静。范蠡茫然地四处张望,突然愣住了:就在不远处,他刚才烧烤野兔的地方,坐着一个古怪的老人,穿着破麻衣,戴着破斗笠,正在烧烤他吃剩的那只野兔,旁若无人。

范蠡走过去喊道:“老头,你是谁?那野兔是我的!”

老头瞄一眼范蠡,吟唱道:“天地乱纷纷,狡兔满地走,你的我也吃,我的何处求?好香的肉啊!”唱着撕下一只兔腿,狼吞虎咽起来。

范蠡怒道:“好无理的老头,吃我的猎物也就罢了,还没一句好话,赶快放下走路,否则我少伯不客气了!”

老头抬起头来:“小子,我就吃了,看你如何?”

范蠡大怒,冲过去想要夺下老头手中的兔肉,谁知那老头左手一翻抓住范蠡的胳膊,右腿一伸扫向范蠡脚下,硬生生把他甩出一丈之外。范蠡刚要翻身,那老头一跃而起,已经来到范蠡身后,顺手摘下他腰间的皮囊。范蠡起身去夺,无耐这老头腾挪跳跃,忽然一个箭步冲去,打开皮囊来,仰头就喝,边喝边唱道:“好酒好酒好后生,喝得爷爷心头乐,爷喝酒来不为酒,助你小子解烦忧”。话说间,老头已到十丈开外,边走边吃,步履轻捷。

范蠡愣了半晌,大喊道:“老头,告诉我,你是何人?”

老头道:“爷是山间垂钓人,专等鱼儿上直钩,哈哈哈······”,说罢飘然而去,顷刻间淹没在草木之中。

范蠡揉揉生疼的屁股,再揉揉迷茫的双眼。怪哉怪哉,深山老林里人迹罕至,哪来的怪老头,抢我酒肉,疯言疯语,还如此好身手,莫不是传说中的世外高人?他正准备向老头消失的方向追去,突然听得一声闷雷,不好,要下雨了。范蠡只好暂时作罢,返身下山去了。

当晚,范蠡一夜难眠,思绪翩然。他想来想去,觉得那个怪老头一定不是个平凡的人,或许就是上天派来给他指路的仙人。第二天他早早起来,直奔伏牛山而去。

昨日下过暴雨,道路泥泞,十分艰难,但是范蠡铁定了心要找到那个老头。然而他来到怪老头消失的地方,到处是草木、悬崖、怪石,压根没有路。他只好四处摸索,凡是能够走进去的地方,都要走进去寻找一番。终于,在翻过一座山,趟过一条沟,爬上一座悬崖的地方,他看到,不远处草木掩映的之处,有一个神秘的山洞,他断定老头就住在这个山洞里,他相信自己的直觉。

侧身穿过悬崖上一条仄仄的石路,眼前豁然开朗,一块平坦的草地,四周环绕着茂密的树木,对面是一个奇形怪状的洞口。洞口的大石块上,侧卧着那个老翁,双眼微闭,银须闪闪,正在惬意的晒着太阳。

范蠡走过去喊道:“嘿嘿,老头,总算找到你了啊!”

老头闷声答:“谁家小子在此撒野,搅了爷的好梦,还不快快滚开,小心爷爷打断你的腿!”

范蠡道:“嗨嗨,好无理的老头,不认识我了?快还我酒囊来!”

老头道:“小子,酒囊在我腰间,有本事来取啊。”

范蠡飞身过去,正要伸手抢回酒囊,却见那老头一个鹞子翻身,单腿扫来,将范蠡四仰八叉踢倒在地上,自己却一纵身又稳稳卧在石头上。想那范蠡,平日里也练过拳脚,再加上年轻气盛,怎容得如此羞辱?于是翻身而起,纵身挥拳向老头而来。老头一个鲤鱼打挺,跃下石块接招,两人你来我往,缠斗起来。范蠡狠下心来,要与这老头一争高下,无奈这老头腾挪跳跃,身手敏捷,招招化解,让范蠡丝毫近不得身。

十几个回合下来,范蠡渐渐不支,深知不是这老头的对手,便抽身而出,坐在地上喘气半日,眼珠子一转道:“老头,不和你打了,我是来请你喝酒的,嘿嘿,我这里有好酒。”

老头双眼一亮道:“好小子,还算有孝心,还不快快拿来让爷爷过过瘾。”

范蠡嬉笑道:“想喝酒?有本事自己来拿。”

老头欲起身向前,范蠡赶忙道:“别别别,别抢,我送给你还不行吗?”说着把酒囊递过来。

老头也不客气,拿过酒囊来咕嘟咕嘟喝几口,一抹嘴道:“好小子,说吧,找爷爷何事?”

范蠡灵机一动道:“前日晚上做梦,梦见一白胡子神仙爷爷,让我到伏牛山找他,我想你就是那个神仙爷爷,所以找你来了。”

老头朗声大笑:“哈哈哈,小子嘴还挺乖,谎儿也编的顺溜,不过爷爷受用。说吧,你是谁,你想要什么?”

范蠡:“我是范蠡,想让您老人家教我安身立命之策。”

老头:“范蠡小子,一介草民,乱世中求得自保便是安身,耕田劳作、娶媳生子便是立命,你还想做什么?赶快下山去吧,帮你兄嫂做点农活才是正道!”

范蠡心急道:“老爷爷此言差矣,难道我生为平民就世代只能是平民?难道我只能苟且偷生任人轻蔑吗?我不服!我要改变自己贱民的命运,我要做一番大事业!你就指一条路吧,我该怎么办?”

老头沉吟道:“怎么办?昨日已告诉你了,狡兔满地走,就连你嘴边的肉也可被他人所食,难道你还不懂吗?”

范蠡:“似有所懂,还是不懂,难道你是教我去做强盗吗?”

老头道:“窃钩者诛窃国者侯,随你选择吧”。

范蠡大惊:“不义之事我范蠡不会去做,难道,你让我去、去窃国?”

老头蔑视范蠡冷笑道:“就你?哈哈哈,爷爷我要钓鱼去了。爷爷我苦守伏牛山十余载,相必今日该有一条大鱼要上钩了。”

范蠡恍然大悟,双膝跪地道:“老人家慢走,我明白了,你就是当今天下的姜太公,我范蠡愿意追随你建功立业!”

老头朗声大笑:“哈哈哈,鱼儿已上钩,就看是不是肥美了。鱼儿肥啊,还要烹啊,烹的好啊,变蛟龙啊,归大海啊,任你游啊,哈哈哈,爷我不钓文王钓太公······”,一边唱着一边向山洞里走去。

范蠡稍楞片刻,起身跟着老头来到山洞。洞中景致,与洞外截然不同,凉风习习,溪流叮咚,钟乳林立,怪石突兀,不知何处有光线透进,并不晦暗。但见老头纵身一跃,盘踞在一块高高的青石之上,双手扶膝,双目炯炯,神色威严道:“下立者何人,来此何干?”

“本人范蠡,来此拜见高人,以求安身立命之根本。”

“何为安身立命?”

“大丈夫在世,当建功立业,扬名四方。”

“区区一介草民,妄图功名,你何德何能?”

“范蠡胸怀大志,但空有一腔热血,无技可施,无路可投,因此来求教于您,请您收我为徒吧!”

“涉得了险滩才擒得了蛟龙,爬得了悬崖才摘得了仙草,你可知道?”

“知道!只要让我能建功立业,改变命运,我范蠡不惧刀山火海!”

“既然如此,还不快快跪下!”

“您答应了?师父在上,请受徒儿一拜!”

“慢着,还有条件!”

“师父请讲!”

“即日起,每日日出前见我,日落前归家,半日学文,半日习武,不可耽搁,能否做到?”

“能!”

“每日敬我活鱼两条,美酒一坛,不可偷,不可抢,不可向他人讨要,不可从家里取,能否做到?”

“这个?能!”

“修炼三年,千日有余,日日如此,不可违背,能否做到?”老头提高了声调。

“什么,三年?何时才能建功立业啊!”范蠡有点急了。

“怎么,坚持不了啊?哈哈哈,如若造化不好,三十年也是个废物!怎么样,能否做到?”

“能!”范蠡一咬牙答道。

“好了,徒儿请起。老夫我在伏牛山隐居十余载,相信此地山水灵秀,定有才俊。今日收你为徒,愿将平生所学倾囊相授,望徒儿不负我望!”

范蠡心头一惊道:“师父放心,徒儿不会辜负于您!”

师父大笑:“哈哈哈,徒儿随我到洞外,师父教你如何夺回酒囊,明日还要装酒给我喝。”

出得洞来,师徒二人缠斗起来。范蠡想方设法频频进攻,师父紧紧防守却不还手。范蠡感觉自己越打越带劲,越斗越灵活,渐渐摸出了师父的套路,瞅中机会,一个鱼跃向师父扑过去。师父轻松闪开了,但没防备范蠡飞起一脚踢飞了酒囊,扬手抓住。师父先是一惊,然后大笑:“好徒儿,师父明日有酒喝了!”

范蠡拜别师父,下得山来,顺手在路边猎获了一只野鸡。一下午的打斗,非但不感觉累,反而觉得浑身轻捷了许多,范蠡更加深信师父绝非凡人。吃过晚饭,范蠡思虑片刻,拎了酒囊出了门,奔向村外的那家酒坊。

酒坊里热气腾腾,酒香扑鼻。范蠡对坊主说:“先生,我想买壶酒,可是我没钱,你有什么需要干的活让我来干,换你一壶酒如何?”

坊主说:“你不是东村的那个范、范、范什么吗?酒瘾犯了?”

范蠡:“不错,我是范疯子,家里没酒了,来你这里赚一壶,行不行吧?”

坊主思虑片刻道:“这个嘛,嗨,正好,你去把酒坊里的酒糟运到猪圈旁,把院里的粮食搬到酒坊里,再把里里外外的垃圾清扫了,给你一壶酒,如何?”

范蠡忙活大半天,累了个汗流浃背,换了一皮囊酒,临走又问明天可否继续来做工换酒?坊主直摇头:“哪有那么多活儿,这也就十天半月一回。”

范蠡无奈,正欲退出,忽然看见门外堆放的柴禾,心头大喜道:“你每日用柴禾多少?”

坊主:“多啊,你问这个干吗?”

范蠡:“那好啊,我每天担柴给你,换酒如何?”

坊主掐指一算道:“行啊,两担柴一壶酒。”

范蠡欢天喜地走了,坊主却暗自笑道:范疯子,酒疯子,还是个傻子,我一壶酒换两担柴,他还高兴。得嘞,明天把打柴的伙计退了吧。

次日鸡叫头遍,范蠡直奔伏牛山而去。路过山下的河里,摸上两条尺把来长的鱼儿,装进大皮囊。上得山来,进了洞中,只听见鼾声如雷,师父卧在大青石上酣睡。范蠡来到师父身边,打开装酒的皮囊,凑到师父的鼻子前喊道:“师父,徒儿来迟,请师父喝酒。”

师父并不睁眼,一把抓过酒囊道:“臭小子,搅了师父的好梦,面向北墙,思过去吧。”说罢又是鼾声如雷。

范蠡来到北墙,只见那平整如墙的石壁上,用炭条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儿。第一句话写的是:“学有涯,思无涯,精学广思,可立天地之间,此篇为混沌初开。”此后是盘古开天,女娲造物,伏羲始农,炎黄平乱,尧舜禅让······,洋洋数千言,娓娓道来,无不是金玉之言。范蠡顺读而诵,倒背而思,仿佛看见天地万物涌动,忽觉得踏地有声,挥掌生风,自己也是天地间的主人。

午后,师父交给范蠡的任务,还是夺回酒囊。有了昨天的经验,范蠡信心满满,可是,过程依然是那么艰难。师父的套路变了,一开始范蠡根本找不着下手的机会,但几十个回合下来,他又看出了门道,飞身一脚向师父踢去,师父鲤鱼脱网,仰身前冲,范蠡垂杨倒地,一掌摁在皮囊之上,又到手了。师父直起身来,看看皮囊道:“嘿嘿,又让你得手,好小子!回家去吧,记得明日的鱼和酒。”

自此以后,范蠡每日里早出晚归,学文习武,砍柴打猎,武艺精进。师父每日石壁属文,历史掌故之说,天文地理之学,易经卜筮之术,周礼诗经之文,用兵谋略之策,为人处世之道,口才机变之能,经营算数之技,纷繁复杂,无所不包。范蠡本是聪慧异常,触类旁通,总是提一些刁钻古怪的问题,师父也乐得循循善诱,细心教诲,令范蠡如醉如痴。最痴迷的,莫过于师父讲文王灭商、姜尚辅周的历史故事,只可惜每日一讲,难得过瘾。

习武之事,师父倒也并不强求,多日里做的是夺酒囊的游戏,每日难夺,但每日可以夺得。直到有一日,范蠡只三五个回合便取得酒囊,师父一抱拳道:“徒儿武艺精进,为师已不是对手了,就此作罢。徒儿记着:武艺仅为防身,以备不测之需,武功多么高超,也只是匹夫之勇,抵挡不了千军万马、千刀万剑,你的使命不在于此。明日起,再学些射箭骑马,舞剑弹琴,你须牵一匹马来见师父。”

范蠡为难道:“师父,徒儿家中贫寒,没有马匹啊!”

师父哈哈笑道:“徒儿不必为难,为师已经为你准备好了。”

范蠡吃惊道:“师父哪来的马匹?”

师父:“徒儿啊,你每日孝敬师父的鲜鱼美酒,可曾见师父享用过?其实为师并不喜欢吃肉喝酒,山栗野果、山泉草露才是师父的美味啊。为师托人把鱼和酒卖了,存了些铜钱,你拿去山下买匹马来。”

范蠡接过铜钱,只觉得两眼发热,他明白,就那些酒和鱼,换不来这些铜钱的。

范蠡下得山来,购得一匹良马,自此日间学骑射,早晚则骑着上山下山。有了马儿,可驮两担柴,来来往往也节省了时间,可以多打些猎物,家中每日里竟有了吃不完的山鸡野兔,间或还有山獭、狐子之类,让哥哥抽空到集市上去卖,竟也是不错的收入。

自此以后,范蠡跟随师父学文习武,整整三年,很快成长为一个文武兼修、胸怀韬略的旷世之才。后来他又结识了楚国大夫文种,一起奔赴东南越国,开启了他跌宕而精彩的人生篇章。

范蠡直到拜别师父的时候才知道,师父原来是宋国王孙辛文子,是道家创始人老子的嫡传弟子。辛文子著有《文子》一书,被后世的道家尊奉为通玄真人,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辛文子后来和范蠡还有交集,并且帮助范蠡度过了几次难关,辅助他开创了辉煌大业。关于范蠡的故事还有很多,醉客会陆续讲给大家听,希望各位看客关注支持!

(故事就是故事,请勿对照历史。更多精彩故事,请点击“了解更多”)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