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石小:在家创业 助推群众脱贫致富

 一只只旱鸭子从棚房里跑出来,正奔向食槽......养殖房里的工人们忙得团团转,有的在喂食、有的在清扫棚房卫生,一片繁忙的景象。

笔者来到黄板镇前丰村了解到,石小是该村第一个养“旱鸭子”的女同志。2018年3月份,石小在自家的塘边空地处投资了3万元修建了一个临时养殖大棚,并顺利从福建引进了第一批鸭苗,共1000只。据石小介绍,村里人看到她搭棚养鸭都是将信将疑,有些人甚至对她嘲笑道:“女旱鸭子,真的不识水性”。当鸭子长到60天后,原来黄毛小“旱鸭”已长成了8斤左右的成品鸭,通过合同订单一次性全部卖给收购商重庆食品加工公司净赚4.2余万元。消息传开后,不少群众的态度从嘲笑转变成求教,专门跑上门来找她学习养鸭技术。

前丰村座落在黄板镇政府所在地东偏北方约1公里处,迓大二级公路从村里经过,交通相对方便,辖8个村民组,186户75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有57户203人,以苗族为主。总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7.96亩。适合发展种养业。

据该村主任石维高介绍,石小在村里一直都是勤劳而有想法的人。养鸭以前,她经常跑到广东、上海等地打工,每年最多只能赚1万多元钱。当家里老人无人照顾时,她就想到了另谋出路。她经朋友介绍专门跑到湖建、广东等地进行考察学习,回来后,她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在村里养起“旱鸭子”来。

“当初我仅是听别人说养鸭能赚钱,但风险大,就不管他三七二十一,一头扎进去,一下子养了500只旱鸭。每天小心翼翼地照顾这批旱鸭,憧憬着未来。没想到一场鸭瘟,仅剩下20余只,第一次养鸭就失败了。我不甘心,决定再养一年,于是我又进了第二批鸭雏。这一次,我开始在网上、书店、查找养鸭这方面的相关资料,请教专家指教,加上在实践中的思考摸索,第二批鸭雏,我成功了。从此,就认定了养鸭这条致富路。”石小高兴地告诉笔者。

“在养殖棚里务工,每天能争到80元,没想到在家门口也能挣钱,而且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真得感谢国家政策,石维兵高兴地道出实情。

截止目前,该养殖基地解决了贫困群众7人务工问题。经基地负责人石小介绍:“明年打算再扩大养殖规模,解决更多贫困群众增收致富问题,让该村所有贫困户如期脱贫,过上幸福的生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