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C141飛機在1965年服役,而伊爾76到1974年才服役,吸取了美國人的很多經驗教訓,從機翼,機身,起落架設計來說,非常成功,用戶也相當滿意,但是經過20多年的使用之後發現,貨艙直徑還是有點窄,最終的貨艙加大版本,就成爲了中國運20的雛形方案。總體設計來說,伊爾76追隨美國C141,採用了4發渦扇發動機設計,上單翼,通長貨艙,但是美國C141飛機是第一次喫螃蟹,飛機做得比較保守,飛機機身直徑比較小,這就限制了很多場合的應用,這也是一個小小的敗筆。

俄羅斯最近幾十年軍事上乏善可陳,新武器開發進展緩慢,老飛機縫縫補補繼續用是常態,最近俄羅斯空天軍下屬的軍事運輸航空兵部隊4月2日接收了首架量產的伊爾-76MD-90A重型軍用運輸機。位於烏里揚諾夫斯克的“航空之星-SP”飛機制造廠爲此舉行了隆重的移交儀式。據悉,伊爾-76MD-90A是伊爾-76的深度改進型。

說深度改型,其實言過其實,本質來說,就是一個簡單的換髮動機換航電改型,機身完全保留沒動,但是由於基礎設計比較優越,飛機最大載重能力高達60噸,僅僅比中國運20少6噸!

對於伊爾76運輸機,大家都知道,這是第一款俄羅斯的4發軍用大型運輸機,但是很少人知道,這也是俄羅斯航空史上稍有的憑藉性能優勢徹底碾壓美國的機型,幾乎是絕無僅有!

碾壓美國飛機!這種事情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是真的發生了!伊爾76的競爭對手是洛克希德公司的C141,總產量僅有285架,而且2003年全部退役!而伊爾76運輸機,總產量超過1000架,現在還在生產中!

C141輸給伊爾76,這讓人很覺得匪夷所思,從用戶國來說,C141就美國空軍一個用戶,而伊爾76運輸機有38個國家使用,預計全機型壽命將長達80年!

伊爾76牛在哪裏?

簡單來說就是載重更大,航程更遠,而且貨艙更大可以裝坦克,起落架設計更強悍,可以在土跑道起降!

作爲一款軍用運輸機來說,核心技術要求就是載貨能力和航程,伊爾76飛機最大載貨分型號不同:42噸 (76M), 48噸 (76MD), 60 (76MD-90A) ,而美國C141飛機:A型31噸,B型41噸,差距甚遠。

而對於C141來說,伊爾76最大的亮點在於飛機的機身直徑足夠寬敞,貨艙寬度3.45米,拆掉裙板之後T-72坦克可以進入飛機貨艙,但是C141飛機打死也做不到!

這是一個傑出的設計,但是誰都想不到,伊爾76的機身還是虧在機身直徑上,更大的坦克,和更大寬度的導彈發射車,都無法運載,最後只有開發新一款飛機,這就是安124!而美國也同樣栽在機身貨艙尺寸上,C-141直徑太小,最終迎來的就是更大的C5銀河星,但是銀河星太大重量和尺寸,起降性能太差,最終退縮之後迎來了C-17。

起落架設計方面,C141最開始也考慮到了可靠性問題,主起落架採取4輪2支柱設計,伊爾76則延續了C141的設計思路,而且變本加厲,每個主起落架支柱上採用了4個輪子,採用了更大尺寸低壓輪胎,可以在比較粗糙的跑道上起降。

總體設計來說,伊爾76追隨美國C141,採用了4發渦扇發動機設計,上單翼,通長貨艙,但是美國C141飛機是第一次喫螃蟹,飛機做得比較保守,飛機機身直徑比較小,這就限制了很多場合的應用,這也是一個小小的敗筆。

C141飛機在1965年服役,而伊爾76到1974年才服役,吸取了美國人的很多經驗教訓,從機翼,機身,起落架設計來說,非常成功,用戶也相當滿意,但是經過20多年的使用之後發現,貨艙直徑還是有點窄,最終的貨艙加大版本,就成爲了中國運20的雛形方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