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上海,記者 徐紅)訊,作爲科創板"當紅小生",博瑞醫藥(688166.SH)日前因率先完成瑞德西韋原料藥的仿製而受到市場追捧,然而不過才半個來月,公司就迎來當頭一棒。

因相關信息披露的模糊與欠準確,今日(3月1日),上交所下發公告,對博瑞醫藥予以監管關注,這也是今年科創板首例監管,並對公司董事會祕書王徵野予以通報批評。

據上交所公告,2月12日,博瑞生物發佈公告稱,公司成功仿製開發了瑞德西韋原料藥合成工藝和製劑技術,並已批量生產出瑞德西韋原料藥,瑞德西韋製劑批量化生產則正在進行中。

"然而經覈實,公司公告中所稱'批量生產'實際爲藥品研發中小試、中試等批次的試驗性生產。公司尚未取得藥監部門批准,也未取得專利權人授權,不具備進行藥物商業化批量生產的應有資質。"監管文件如是表示。

對此,上交所認爲,博瑞醫藥在信息披露時,未能明確區分相關藥品"試驗性生產"與"商業化生產"的區別,所披露的"批量生產"實際屬於藥物研發階段,而非已完成審批並開始正式生產銷售瑞德西韋原料藥和製劑,信息披露不清晰、不準確,違反了《上海證券交 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有關規定,因此對公司予以監管關注。

image

同時,上交所認爲,博瑞醫藥董事會祕書王徵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的相關表述,進一步混淆了"試驗性生產"與"商業化生產"兩個概念,且其作爲公司信息披露的具體負責人未在公告中就兩個概念的差異進行說明, 相關信息披露存在不清晰、不準確的情形,因此對其予以通報批評。

image

image

瑞德西韋是美國吉利德(Gilead Sciences)公司開發的在研藥物。此前,美國首例新冠病毒確診病例被曝使用瑞德西韋治療後,病情出現立竿見影的改善,瑞德西韋也因此而"一戰成名"。目前,瑞德西韋用於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感染的中國III期臨牀試驗正在武漢進行當中。

事實上,資料顯示,瑞德西韋在中國的化合物專利到期日爲2031年7月22日。而在瑞德西韋專利未到期之前,博瑞醫藥現階段的仿製只能是"實驗室生產",而非商業化生產,並且只要沒有商業化行爲,也就不會存在"侵犯專利"一說。

"因爲專利的問題,博瑞即便成功仿製瑞德西韋原料藥和製劑,也不能自行售賣,除非是拿到吉利德的採購訂單。"有公募人士曾如此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解釋道。

在12日的公告之後,雖然有投資人給博瑞醫藥對疫情的迅速反應予以了肯定,並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稱,公司能夠第一時間成功仿製瑞德西韋原料藥和製劑是公司技術實力的體現,但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人士對公司此舉頗有微詞。

"從公司質地來說,博瑞醫藥還是不錯的。不過個人感覺,公司對股價還是太在意了一些。"一位不願意具名的券商分析師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

市場表現顯示,博瑞醫藥股價曾在2月12、13日連續兩天一字漲停,累計漲幅達到40%。

不過,《科創板日報》記者從其他上市公司處亦瞭解到,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隨着投資人對相關概念股關注度的加大,交易所對上市公司的監管也在加強。因此,博瑞醫藥此次收到監管函或許對於其他公司來說也是一種警示。

"按照交易所的最新要求,涉及新冠肺炎疫情相關藥物、醫療器械等研發的消息只能由科技部、衛健委等權威機構發佈,公司獲批准後方可發佈,同時要對風險進行充分提示。"某上市公司董祕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