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世强是云南昭通人,18岁那年第一次跟随父母进疆采棉花,如今他在新疆已呆了14年。与父辈单纯从事人工采棉相比,高世强不仅自己在昌吉种了800亩棉花,而且采棉也有了新模式。“现在除了南疆等少部分地块有棉花人工采摘,新疆其他棉区基本都实现了机械化作业。”高世强说。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产棉区,在中国棉花产业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以及国内产业政策的调整,新疆棉花产业面临产业优化、改革深入、质量提升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加快新疆棉花产业向高质量发展,不仅是新疆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棉花产业发展的必需。

这几年,新疆的土地流转速度加快,规模化种植技术水平的提高,让机械化采摘成为可能。产业变革的大趋势金融的支持,农民、农资商、农机社等资金环节逐一被打通,棉花产业链得以发展壮大。 金融支持棉花产业发展壮大

除了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支持外,互联网金融的资金支持作为有益补充,通过重新构建农户的信用体系,也为新疆的棉农提供了快捷的资金服务。

高世强就是受益者之一。他告诉记者,自己今年从农发贷拿到20万元贷款,用于购买农资。在这笔借款的支持下,高世强实现了棉花种植规模的扩展,从2017年的500亩提升到2018年的800亩,今年预估产量每亩400公斤。“农发贷的资金灵活,放款也快,对我们农民来说,急用钱的时候不能耽误,像种子农药化肥再加雇用临时工等,这些钱都需要现结的。10月,又到了机械采棉的关键时候,资金到位更加重要。”高世强说。

为高世强服务的棉花农机商李爱波也是农发贷服务的客户。他通过十几年的积攒,买了十几台机器,仅大型采棉机就有6台,服务于当地十余万亩棉田。李爱波说:“这些进口机械特别金贵,每年采棉季之前,光维修都要上百万元,而采收季的油费、人工等也要好几百万元。幸亏农发贷,给我了100万元授信,帮我盘活了资金。”

他们口中的农发贷是服务于农业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这里的借款项目都会被推荐到其资金端平台布谷农场(原理财农场)上进行资金的撮合。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0月,布谷农场一共为新疆区域内近600户家庭农场、农资经销商、农机服务企业等累计撮合超过2.9亿元的金融服务。所有资金都服务于新疆的农业,其中一类就是新疆特色棉花产业,为产业链上的农资经销商、农机服务商、种植户、收购商客户提供全产业链金融服务。

在新疆,农发贷的一线团队基本都是有“金融+农业”复合型经验的人才,管理着新疆包括乌鲁木齐、昌吉、阿克苏、库尔勒等地的农业项目。他们非常了解当地棉花等作物特点的优势,以农资需求为切入点,直接面对面服务客户,以金融服务贯穿上游农资供应商、中游的种植户、下游收储采购商各个环节,提高整个产业链效率。 大数据筛选客户 更注重经营能力

一方面要为棉农、农资经销商提供合适并及时的服务,另一方面要通过人数不多的团队进行风险防控,如何平衡业务与风险?

农发贷新疆区域总监展新辉告诉记者,新疆的棉花作为战略储备物资,有国家的收购价格保障,从产量、质量、价格三个方面看,新疆的棉花产业都有较为明显的长期优势。因此,棉花产业是农发贷在新疆重点投放的产业之一。

选好产业后,客户挑选就是重中之重。展新辉说:“银行看中的是硬资产,我们看中的农户的经营能力。”一线尽调中,在准入条件方面,农发贷将在从业年限、种植水平等角度评估其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通过家庭状况等考察其稳定性,保证长期从事农业的意愿。

同时,农发贷从产业链上下游采集大数据,交叉验证数据真实性。“比如通过土地流转合同,确认其规模和租金;通过客户的上游农资经销商,清楚了解其多年的农资消费记录,以用肥用药了解其种植水平、农资投入;通过收购商数据,了解其产量和收入水平。”展新辉介绍,通过真实的上下游数据,基本分析出客户的投入和收入情况,再通过查询银行流水、账本等辅以佐证。

此外,农发贷通过全方位口碑调查确认借款方的诚信。通过实地走访圈内其他种植户、收购公司、经销商等,农发贷全面掌握借款方的家庭情况、种植水平、为人是否诚信、是否有隐形债务等等。“农村是一个熟人社会,种植圈内彼此都比较熟悉。”展新辉介绍道。

农发贷的一线业务团队在贷后管理上更显优势。以棉花为例,根据棉花的生长周期,在4月播种时候,农发贷的投资经理会打电话咨询客户的情况;等过2个月,要用肥用药的时候,投资经理会跟经销商联系,确认农户的农资使用情况;到了9、10月份,投资经理也会经常联系客户,咨询下今年的产量和销售价格。通过这样的方式,全程跟踪,提前防范风险,确保资金安全。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 作者|李林鸾

本期执行主编|张艺良 编辑|魏再晨 制作|史翰伦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