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畫筆下的桂花。

  季候

  秋女(高校行政)

  入秋,怒刷存在感的,是桂花。

  桂花極不起眼,只有米粒大小,得湊近了纔看得清楚,但無數朵小花擠擠挨挨地集攢在一起,發散出來的香氣卻極具衝擊力。一到盛開期,滿城都瀰漫着桂花甜潤的芬芳,它的香氣很奇妙,其它花兒的香氣只能刺激你的嗅覺,而桂花呢,還能激活你的味覺,這或許是一種條件反射,在遍植桂樹的江南,自古就有桂花入饌之俗。

  對於很多傳統甜品,桂花絕對是點睛之物。裝盤的最後一刻撒上一小撮桂花,纔算完美,頓時,格調提升了好幾個level(層次)!

  所以,但凡擁有獨立小院的江南人家,必得在院中植上幾棵桂樹,方覺圓滿。每年秋天,有友來訪,一踏進小院,先深吸幾口氣,然後滿足豔羨又滿心妒忌地輕嘆一口氣:“真香!”

  桂花開得最盛的時候,挑個日子,起得絕早,在桂樹底下鋪上一塊大桌布,趁花上還沾滿露水,打桂花。這打桂花,也是有講究的,首先是時辰的選擇,清晨,越早越好,越早露水越重,花也越重,容易打下來,到了九十點鐘,太陽昇得老高,露水都幹了,花變得輕飄飄的,就不容易打下來了。還有這說是打,實則是敲,拿根長竹竿敲打樹幹,敲幹震花,樹下就紛紛揚揚地下起桂花雨來,桌布上很快鋪起一層金黃的桂花。

  打下的桂花,挑去雜質花梗,晾個半乾,先用梅滷(加青梅的濃鹽水)醃上半個月,去苦去澀,再衝洗瀝乾,一層桂花一層白糖醃好,就成糖桂花了。做好後一瓶瓶擺放整齊,透過玻璃可以看到金紅的桂花,雪白的白糖,紅白相間,分外誘人。

  有了這麼多瓶糖桂花壓櫥櫃,主婦心裏就底氣十足了。

  家裏臨時來了客人,煮上一碗藕粉羹先墊墊飢,淺粉色的藕粉羹雖說清淡風雅,但總歸感覺有點單薄怠慢,舀上一小勺糖桂花,那就是桂花藕粉羹了,頓時,馥郁芬芳,色香味俱全。

  元宵節,喫湯圓,水磨粉做皮,細膩綿柔,餡心用的是麻心豬油,香濃豐腴,但這餡心必要用糖桂花來拌,這隻湯圓纔有了靈魂。

  秋天,最濃墨重彩的一道甜點,還屬桂花糖藕。挑幾節胖乎乎的粉藕,切掉頂部,泡脹的糯米極耐心地塞滿藕孔,再將藕蓋用牙籤封住藕節,加冰糖小火慢燉,直燉得藕節粉糯,糯米黏糯,熬化的冰糖金紅纏綿,切片裝盤,臨上桌前撒上一撮桂花幹,藕的清香、糯米的米香、糖漿的濃香,與桂花的甜香交纏在一起,夾起一片,藕斷絲連纏纏綿綿,咬上一口,軟糯香甜,這個秋天,算是沒白過了。

  當然,這個時節,最風雅的事,莫過於挑個秋高氣爽的日子,去杭州滿覺隴賞桂喝茶了,畢竟滿覺隴的桂花,是郁達夫蓋過章的。

  多年前的一個秋夜,一幫好友夜遊西湖,從斷橋一直走到滿覺隴,有位女友說晚飯沒喫,餓得不行,就尋了戶農家,在遍植桂樹的院子裏坐下。女友看起來清秀文弱,喫得卻是極豪放,一坐下,就喊主人來個土雞煲。

  清風朗月,桂子飄香,桌上卻是一煲碩大無朋的土雞,我們皆笑她太俗。這時候,最應景的難道不是該來杯桂花茶嗎?

  女友卻說,要什麼桂花茶,看這白水一杯,秋風拂過,花落滿杯,不就是一杯新鮮上好的桂花茶!好友在側,雞翅在手,如此良宵,還能比這更風雅一點嗎?

  一想,也是,大俗即是大雅。人生有友有肉,有桂花香暗飄過,還有何求?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