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字:修齐治平,和谐天下【易学文化研究】 我所认识的“易经”(五)

四、“易经”的实质作用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纵览几千年中华文明史,“易经”文化始终贯穿于中国文化脉络之中大到安邦治国,小到独善其身,道家、儒家、医家和历代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家家都是研易的成功之士,他们都成功的发掘和运用了“易经”的智慧,证实了“易经”的宝贵价值。

“易经”的实质作用究竟有哪些呢?我们可以围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九个字来探讨。

“易经”具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作用。这九个字是对“易经”作用的完满概括。对这九个字的概括认识,就是:修身、齐家、治国。这三件事都做好了,天下也就和谐太平了。

1、“易经”的“立身做人”之道

“易经”的“谦”卦,作为“易经”道德精神的核心,系统阐述了“谦德”精神。把它拓展开来,内容十分丰富。它是宇宙自然规律模式的具体规则。人类要能吉祥顺利地向前发展,就必须符合这些规则,把自己溶于“谦德”精神中去。这些规则就是“立身做人”之道。

1)社会活动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这个方面,前面已经讲过,现在再来回顾一下:

“看看“谦”的组成有多少:谦让谦虚谦和谦卑谦厚谦逊谦恭、谦下人在社会活动中:夫妻间要谦让;学习上要谦虚;讲话要谦和;位高的人要谦卑;富有的人要谦厚;对待名利要谦逊;行为上要谦恭等等。这些再进一步的发挥和延伸下去,忠、孝、悌、节、让;仁、义、礼、智、信等等。这些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最根本的道德基础。这是“谦德”意义的核心所在。”

(2)修身修德的原则方法

这个还是前面论述过的“易经”的“修德九字方法”。这九个字是“易经”中的九个卦名,为了更进一步明确它,还是把前面的照搬过来。

“系辞”曰: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辩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这段文字对如何修德,做了细致的阐述:

“履,德之基也”。修德的第一步要在践履即实际行动上下工夫,不搞高调的嘴上空谈,不搞装模作样的花架子,这是修德的根本基础。

“谦,德之柄也”。“谦”是道德的根本,修德要先从修“谦德”开始,谦让谦虚谦和谦卑谦厚谦逊谦恭、谦下修德就要抓住这些根本去修。

“复,德之本也”。“复”,返回的意思,“人之初,性本善”,修德就是要返回人固有的善性上去,返本归真。不作恶,不害人,要多存善心。

“恒,德之固也”。修德必须守常不变,有始有终,无论如何绝不动摇,一如既往,持之以恒。活到老,修到老,积德到老,守德到老。

“损,德之修也”。“损”即去掉,修德就要去掉自己的坏毛病,改正缺点,纠正错误。不要自私自利,更不要损害别人。要损己利人,不要损人利己。这是修德的一个最重要、最根本的方面。

“益,德之裕也”。“益”,受益。修德要能帮助别人,助人为乐,对别人有爱心,为别人的利益着想。别人得到帮助受益了,同时也充裕了自己。

“困,德之辩也”。“困”,困难,困苦。困难和困苦是最能辨别、检验人的德性的时候。身困志不困,不怨天,不尤人,烈火炼真金。在逆境中磨练人的意志,成就人生的圆满。

“井,德之地也”。井的特点是养人利物,居而不改。能施德于人,又能保持自己德性不改移。施恩无所图,助人不计回报,是最高尚的德性。

“巽,德之制也”。巽为风为入,修德就要把“德”字深入到心中,成为制度,成为法律,时时警示自己,坚持不懈地遵守。

以上是“易经”的“谦德”精神。它是宇宙精神,更是人类的社会精神。”

以上两点结合起来是一套完整的修身做人的立身之道。这是“易经”教化世人的第一个方面。

2、“易经”的“修身”修行之道

“易经”的 - -(阴)—(阳)合和法,是修身修行之道的门径。

这个阴阳合和法,在前面讲过。比如说:把- -(阴)比作“负数”1 ,把 —(阳)比作“正数”1 ,两数相加(阴阳合和)等于“零”。

这个“零”:在“儒家”叫“中庸”;在“释家”叫“空”;在“道家”叫“无”;在“易家”叫“中和”。通过这个层次之后,进入一种“无为”状态,继而再逐步向更高层次的方面转化,达到“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超凡脱俗的境地。

修身修行之道,没有明确的方法,也没有既成的规定,完全是靠自己的悟性,悟性的高低由人心清净的程度所决定。首先必须完满跨越立身做人之道。也就是说,向更高的人生境界迈进,首先应该是一个在道德上很完美的人,这样的人悟性可能较一般人要高,修起来比较容易一些。但能不能修成圆满,那就要看修行人能否有持久的毅力了。有许多人半途而废,自古以来修成的“大德之士”不多,可能就是这条路太高、太难的原因吧。

3、“易经”的“国、家”主旨

“易经”的作用主要是用来治理“国、家”的,也叫着“治国”、“齐家”。国家治理好了,天下也就太平了。所以说“易经”的本质作用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前面已经讲过,“修身”就是治理人心,治理人心也是为了治理好“国、家”。所以,“易经”的主要宗旨就是“国、家”。

“易经”经过了从“连山易”到“归藏易”再到“周易”的三个历史时期,最后定格为《周易》流传至今。我们现在所认识的就是《周易》。

《周易》的体裁格式,将六十四卦分为上下两经,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上经讲“国”,下经讲“家”,合起来就是“国家”。看看《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序:

六十四卦卦序歌

上经三十卦: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蓄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蓄颐大过坎离三十备

下经三十四卦:

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上经三十卦,“干”“坤”两卦开头。“干”卦的组合是“上干”“下干”;“坤”卦的组合是“上坤”“下坤”。“干”为君,为大人,“坤”为众多,为民众。“干”“坤”两卦合起来组成“国”。

下经三十四卦,“咸”“恒”两卦开头。“咸”卦的组合是“上兑”“下艮”;“恒”卦的组合是“上震”“下巽”。“咸”卦表示两个小男女结合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家庭。从“咸”到“恒”卦说的是这对“夫妻”从小到老,恒定不变。

这里,把“国”和“家”按照上经和下经分别来认识。

1)“易经”上经:“国”

要能够把它弄明白,还要看看“干、坤”两卦的部分八卦取象。

“干”卦取象:

「天时」天、冰、雹、霰

「地理」:西北方、京都、大郡、形胜之地、高亢之所

「人物」君、父、大人、老人、长者、宦官、名人、公门人

「人事」刚健勇武、果决、多动少静

「身体」首、骨、肺

「动物」马、天鹅、狮子、象

“坤”卦取象:

「天时」:阴云、雾气、冰霜

「地理」大地、田野、平地、乡村、西南方

「人物」老母、后母、农夫、乡人、众人、老妇人、大腹人

「人事」:吝啬、柔顺、懦弱、众多、小人

「身体」:腹脾、肉、胃

「动物」:牛、百兽牝马

从上面看出,在地理位置上:“干”为京都,“坤”为“大地、乡村”。在社会人物上:“干”为君,“坤”为“农夫、乡人、众人”。这些即是京城与地方、君主与百姓的明确象征。

再来看“干”、“坤”两卦的“符号”和“卦辞”含义:

干:元亨, 利贞。

乾卦在后世的解释:

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坤:元亨, 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坤卦在后世的解释:

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从上面可以看出,作易者把“乾坤”两卦是合为一个整体的。

下面,开始从《周易》古经“干、坤”两卦的符号和文字两方面来分析。

符号方面,“干”卦六爻画全部是 —(阳)爻;“坤”卦六爻画全部是 - -(阴)爻。按照“易经”的宇宙自然特性:“独阴不生,孤阳不长”、“一阴一阳之谓道”的阴阳合和定律,“干、坤”两卦“纯阴纯阳”应该是一种非常不好的状态。但是,“易经”文字对两卦符号的定义却都是吉的。

若将两卦合二为一来看,确实都是大吉的。天、人、地阴阳合和,“一阴一阳之谓道”,组成了一个完美的和谐整体,这个整体就是“国”。

文字方面的注释,“干、坤”两卦重在“坤’卦的卦辞“牝马”二字和后面的一句上。

“干,元亨利贞。”

“干”,为天,为键,为君,在动物类为“马”。“元亨利贞”,“元”,大。“亨”,亨通。“利”,利于,利益。“贞”,正当,正直。应解释为这样几句话:“干”,有如阳光之德,普照大地;使天下万物,生机盎然;能为天下众生谋利益,施正能量于天下。能为天下之表率,有能力担当管理天下的重任。这四个字,是对“干”在人品、德行和能力上的一个认定。后世的将“元亨利贞”为“四季、四德”之义应该也都概括在内了。

坤:元亨利牝pin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这一句注辞,是周文王在这里作的一个很好的文字交代和说明。周文王重新编排了“易经六十四卦”的顺序,将“坤”卦排在第一位的“归藏易”改为“干”卦排在第一位,这里简明的交代了“易经”到他修改后的“三易”历史。到此为止:“东北丧朋”,“东北”“艮”卦已经完全没有了它在六十四卦前面的位置;“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西南”“坤”卦现在摆在第二位,依附于“干”卦,得到了可靠的主人和有利的朋友。其意义为:“连山易”早已不存在了,“归藏易”也要退位了。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坤”,为地,为柔顺,为母,为众人,在动物类为“牝马”。“坤”卦卦辞“元亨利牝马之贞”。“牝马”,特别柔顺的马,“牝马”二字和后面的一句话把事情说的非常清楚了。“牝马”是对应“干”卦的“马 —— 牡马”而言的。意在:坤的元亨利贞,利在像“牝马”温顺的跟随“牡马”一样,跟随“干”才能有大的亨通。这样,才是正确的。“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这个“君子”在这里是指“坤”卦,攸关重大的选择也是走了弯路的,过去为首卦,迷失了自我,现在跟随“干”,得到了主人。“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连山易”是“艮”卦(东北方位)排在第一位,很早就改掉了,“艮”卦现在已经失去了它在前面的位置;“归藏易”是“坤”卦(西南方位)排在第一位的,现在把它作为“干”卦的亲密朋友放在第二位。“安贞,吉。”现在才是摆正位置了,是大吉大利的。

“坤”卦卦辞说的够清楚了,“坤”是应该与“干”结合为一体的,以“干”的刚健为首,以“坤”的柔顺为辅,这个组合才是最好的配置。

结合殷周时期的时代情况来看,那时没有经济建设、没有政治斗争,只有诸侯国之间和诸侯国与朝廷之间的权力斗争。周文王根据当时殷商王朝的状况,修改了“易经”,将“干”卦排在了第一位,明确了君主在“国”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作为后来周王朝的治国纲领。这一改变,更加符合了宇宙自然规律,加上周王朝各世袭王权的尽力推行,使周王朝达到了立朝八百多年,成为中华大地上立朝历史最长的朝代,

由于《周易》“古经”在周朝时期的影响,《周易》被后来历代推为群经之首,“不知易者不宜为将,不知易者不宜为相”成为了历朝历代朝廷用人的信条。

这是《周易》“古经”上经“国”的根本理念。

(2)“易经”下经:“家”

下经“咸、恒”两卦开头,涉及的八卦有四个:兑、艮,震、巽。同样先看看这四卦的有关八卦取象。

「天时」:雨泽、新月、星

「地理」:泽、水际、缺池、废井,山崩破裂之地,其地为刚卤

「人物」少女、妾、歌妓、伶人、译人、巫师、奴仆婢

「人事」:喜悦、口舌谗毁、谤说、饮食

「身体」:舌、口喉、肺、痰、涎

「天时」:云、雾、山岚

「地理」山径路山城,丘陵、坟墓,东北方,门阙

「人物」少男、闲人、山中人、童子

「人事」:阻隔、守静,进退不决,反背,止住,不见

「身体」:手指、骨、鼻、背

「天时」:雷

「地理」:东方、树木、闹市、大途、竹林、草木茂盛之所

「身体」:足、肝、发、声音

「人物」长男

「人事」:起动、怒、虚惊、鼓动噪、多动少静

「天时」:风

「地理」:东南方之地、草木茂秀之所、花果菜园

「人物」长女、秀士、寡妇之人、山林仙道之人、僧道

「人事」:柔和、不定、鼓舞、利市三倍、进退不果

「身体」:肱、股、气、风疾

“咸、恒”两卦的“符号”和“卦辞”:

咸:亨,利贞取女, 吉。

咸卦后世的解释:

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象曰: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

恒: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

恒卦后世的解释:

彖曰:恒,久也。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恒。恒亨无咎,利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象曰: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咸”卦,从卦体看,兑上艮下,兑为少女,艮为少男,男女相感。且相感之深。从卦德看,艮是长艮笃实,止诚悫(que);兑是说。男子以诚实的态度与女子交往。女子说而应之,男女交亲,于是结成夫妇。(《周易全解》第231页)

“恒”卦,卦体:震上巽下,震为长男,巽为长女,长男配长女,定为“恒”,长久的意思。“咸”、“恒”两卦作为下经的开始,明确的道出少男少女组成夫妇、家庭后,从少小至长大的长久恒定下去,达到夫妻白头偕老的美满家庭婚姻。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看出:

一是看“咸”、“恒”两卦的“天、人、地”三才的阴阳合和状态,从这种状态可以看出男女组合夫妻家庭是情投意合的,不是拉郎配式的包办婚姻,这是自由恋爱的良好状态。

二是从“咸”少妇少妻发展“恒”定的长大夫妻,是一配一的,也就是一夫一妻的状态。这一点,宇宙自然法则已阐述地很清楚。“一阴一阳之谓道”,“一物一太极”。一个家庭同样是一个太极,只能是一阴一阳的组合,一夫一妻。这里我们可以这样来分析:阴为 - 1,阳为 + 1,相加等于零,这种状态才是良好的。如果多出了阴或者多出了阳,那相加的结果就不等于零。而是-1-2,或者是+1+2......了吗?这样的状态就不是良好的状态,这样的家庭绝不会平静和谐的。

家庭是国的细胞,国是由千万个家庭组成,家庭稳定是国家稳定的前提。《周易》“古经”作者周文王认识到家的重要性,把它用“下经”专门来讲述,可见是用意之深。

“易经”的实质作用,从以上几点归纳起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以“谦德”精神为道德基础,教化和引导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使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行为符合宇宙自然规律。让中华民族蒸蒸日上,生生不息,永远繁荣昌盛地向前发展。

我对“易经”的认识就写的这里。

“易经”上经三十卦讲“治国”,下经三十四卦讲“治家”,每一卦都有它特定的内涵,“治国、治家”,其方式方法都是很完备具体的。只是六十四卦的哲理和运用是一个太高、太大、太深的课题,因为“易经”六十四卦“卦”的特性就是可大可小、可高可低、可深可浅的,就看你是站在哪一个角度和位置去认识它。每一个人的立足点都有差异,要想作出一个口径的诠释确实是不现实的。

我在开篇的“前言”里说过,我选择的是“周文王”的原点在认识这部“易经”,至于是对是错,就由易学界广大的同仁定夺。

(完)

(本文于2013年12月刊登在本人“新浪博客·秀颖易学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