瑰奇古雅 飛動清寧—略論張建才書藝的美感特徵

藝術簡歷

張建才,號風藪主人。1962年11月生於河南信陽。現爲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草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漢俳學會理事,河南省文聯委員,河南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草書委員會主任,當代書法篆刻院常務副院長,河南省書畫院專業書法家。河南省“四個一批”人才。

書法作品參展於全國第五、六、七、八、十、十一屆書法篆刻展,全國第五、六、八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展,全國第一屆行草書大展,全國第二屆正書展,全國第二、五屆楹聯書法展,全國首屆、三屆扇面書法展,全國首屆隸書展,全國第二屆手卷書法作品展,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優秀作品展,中國書協成立三十週年會員優秀作品展,首屆、四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全國千人千作書法大展,第八屆國際書法交流大展,《中國書法》當代中青年60名家提名展,河南省第三屆“墨海弄潮”展等。獲全國第一屆行草書展妙品獎,全國首屆行書大展提名獎,全國第二屆電視書法大賽二等獎,第四屆中原書法大賽一等獎,河南省千秋偉業書畫大展一等獎等。出版有《張建才書法作品集》、《張建才書法》、《中國書壇名家手卷系列叢書----張建才卷》、《修己以敬----張建才書法作品集》、《盛世百經·百位名家寫心經—-張建才草書心經》等。

曾獲河南省青年人才“駿馬獎”;河南省首屆“五四”文藝作品銀獎;河南省人民政府優秀文藝作品獎。中央電視臺《中國書法五千年》專題系列片策劃,多次擔任中國書協有關展覽評委及監委。作品被中南海、釣魚臺國賓館、中國美術館、中國書法博物館、中國文字博物館等多家美術館及文博單位收藏。

瑰奇古雅 飛動清寧瑰奇古雅 飛動清寧——略論張建才書藝的美感特徵蔣力餘

土壤對於植物的生長來說無疑起着決定性的作用,文化也是如此。膏壤必生嘉木,名區多出異才。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原書家昂然崛起,前後相屬,雄視中州,鷹揚天下。中原書風具有長盛不衰的生機魅力,何以故?山川靈氣太鬱、文化底蘊太深之故,人才培養多有梯次之故也。在河南中生代的書家中,有位先生近乎是通才式的人物,他妙於書法,善於丹青,耽於詩歌,長於編輯,訥於言而敏於行,深得同道首肯,那就是張君建才先生。論年齒我長於建才,論才能學問不敢望其項背,與其結爲文字之交已歷七載,誦其詩、品其書,常有清芬難揖之感。

瑰奇古雅 飛動清寧—略論張建才書藝的美感特徵

其實建才也很平凡,中等身材,溫文儒雅,沒有太多的光環,不顯山,不露水。他是河南信陽人,1962年生,恰好是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的書法復興期一起成長起來的書家。與其相晤,他很少提及少年時的往事,而從其蒼涼靜謐的詩風中可以讀出他的人生經歷和內在情感。藝術不可爲僞,沒有深刻的人生體驗,就不可能產生如此悽美的詩風和瑰奇的書風。建才又彷彿是命運的寵兒,他從基層文化館館員幹起,1997年調入河南省書畫院成爲一名專業書畫家,之後長期追陪他的恩師張海先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超卓的才華,堅韌的意志,過人的精力,又有名師的指點,諸多因素成就了建才的藝術事業,但他最主要的是憑着堅韌頑強的探索精神,焚膏繼晷,兀兀窮年,不斷開拓進取,終於成長爲一位北國著名書家。

瑰奇古雅 飛動清寧—略論張建才書藝的美感特徵

建才的書法紮根於深厚的傳統,從篆隸、章草、魏碑、“二王”直到明清人書法,認真臨習,窮墨池筆冢之功,然後以張瑞圖爲突破口實現自我超越,自鑄新詞,獨標清格,憑實力雄立於當代書家之林。論及其藝術創作,名流方家多有言中肯綮之評價。張海先生說:“建才的藝術風格漸趨成熟,找到了既符合傳統精神又契合自己個性的藝術語言,在衆多當代書家的作品中,我們能一眼認出哪是建才的作品,做到這一點並非易事。”西中文先生認爲建才的最大特點是廣取博採,能守能變,“守有根基,變有方略,守不泥古,變不失我。”黃玉海先生指出:“他的書法骨力洞息,率真健豪,體法百變,窮盡其妙,讀來粲然盈楮,使人如臨畫境,如聞清香,於輕重交替、起伏跌宕中充分達到感官與視覺的享受。”孟會祥先生盛讚建才的治藝精神:“咬定一家,特別是咬定個性強烈的一家,……習之彌久,而能脫胎換骨,破繭而出,非恆心毅力過人者不能爲也。”人生有各種境界,哲學境界主於真,宗教境界主於善,藝術境界主於美。藝術的最高價值是美的創造,美學理想的對象化。從美學角度來考察建才的書法藝術,很清晰地體現出瑰奇古雅、飛動清寧的美感特徵。

瑰奇古雅 飛動清寧—略論張建才書藝的美感特徵

美在瑰奇。奇與美是密切相聯的,建才的書藝體現出瑰奇的美感特徵。好奇心是人類最爲普遍的心理特徵,出奇制勝往往是成功的關鍵。王羲之喜歡以兵法論書,其實尚奇是兵家美學思想的集中體現。《孫子兵法·勢篇》:“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鬼谷子·權篇》:“聽貴聰,智貴明,語貴奇。”藝術有相通之處,湯顯祖說:“予謂文章之妙,不在步趨形似之間。自然靈氣,恍惚而來,不思而至,乖乖奇奇,莫可名狀。”(《湯顯祖集》)其實藝術尚奇的難度是極高的,那是功力、膽識、才情的綜合表達,平庸者莫敢問津。技法不精,識見不高,才情不富,難爲奇美,易爲奇醜。建才取法張瑞圖,是以精湛的功力、卓遠的識見、豐美的才情爲前提的。張瑞圖的書法獨具個性,同時也是瑰美的,從來取法者寥寥。張瑞圖生活的晚明時代是產生離經叛道式人物的時代,李贄倡言“童心說”,這從哲學、美學的高度對傳統進行叛逆與顛覆,這種觀念漸漸滲透到書法中來,自然影響書法的審美取向,晚明諸家如黃道周的生拗橫恣、倪元璐的凝澀激越、王鐸的雄強奇肆,無不是叛逆之心、尚奇之心的藝術表達。張瑞圖重學養,棄舊學,勇於創新,他融“二王”與鍾繇、“六朝體”於一爐,以此建立一種全新的用筆方式與書法格局。清代秦祖永《桐蔭論畫》指出:“瑞圖書法奇逸,‘鐘王’之外,另闢蹊徑。”梁巘《承晉齋積聞錄》:“張二水書,圓處悉作方勢,有折無轉,於古法爲一變。”明代書壇文人才士縱極馳騁,然而姿媚多而剛健少,張瑞圖卻以斷崖峭壁之真書,急湍危石、奇姿橫生的行草書力矯時習,另闢新徑。

瑰奇古雅 飛動清寧—略論張建才書藝的美感特徵

建才學張瑞圖能遺形取神,熔以學養,潤以才情,取其基因而戛戛獨造,其風姿神采是來自張氏而又有別於張氏的。西中文指出建才學張瑞圖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即把握張氏用筆特點和結體規律,從而向外拓展,融入篆隸北碑遺意,廣泛涉獵,終至貫通、昇華、蛻變。建才取法張氏主要在行草書,自成高格:攫取瑞圖之倔強,掇融朱熹之情采,演繹王鐸之酣暢,隱含“二王”之灑脫,又挾以章草之厚磔,再獲以流宕,形成瑰瑋奇肆的獨特書風。品讀其行草書《高啓·題張校理畫》、《朱熹·題畫卷》等佳什,起筆先聲奪人,以澎湃昂奮的激情傾注而下,上下貫通,一氣到底,在牽縈連屬中,時出新意,由正入險,化險爲夷,折筆剛狠倔強,但不生硬晦澀,在方折的世界中,恰到好處地點綴一些圓筆轉勢,時中時側,變化多端,時露時藏,靈動活潑,時重時輕,明快清晰,讓讀者隨着他那神奇詭譎的筆墨時而激動,時而驚歎,時而悲慨,時而愉悅,百味爲一,妙處橫生。

瑰奇古雅 飛動清寧—略論張建才書藝的美感特徵

美在古雅。建才的藝術創作風格獨特,個性鮮明,不以狂怪粗礪吸引讀者的眼球,顯得瑰瑋絢爛,高古典雅,體現新古典主義的風格特徵。王羲之詩云:“適我無非新。”創新是藝術的生命,但創新必須與求美和協統一。“新”必須以美爲前提。當代有的書家受現代派思潮的影響甚深,認爲古雅的藝術是濫俗的藝術,嘗試以醜怪粗拙示人,以此標新立異,這些先生的探索精神可嘉,但因功力、學養不及,畫虎成犬,成就甚微。沈鵬先生論藝,強調原創性意義,但他強調原創並非尚醜,而是尚美,任何情況之下,古雅是不能丟棄的,藝術尚雅是華夏民族的優良傳統。周俊傑先生說:“時代需要陽春白雪,人民羣衆不需要那些拙劣的作品。”建才根植傳統,以張瑞圖爲突破口,本身具有原創意義,但他的這種原創仍是以雅爲內核的。從其源流分析,張瑞圖的藝術是趣尚高雅的,早年的創作是對王羲之—智永—孫過庭一系的承襲,後期的草書奇崛恣肆,與宋四家中的蘇軾、黃庭堅和米芾頗爲接近,筆畫的縱橫誇張,結字的收放處理,頗得黃山谷的旨趣,而用筆的灑脫不羈、爽健跌宕、側縱奇險,與東坡和米芾亦有一種割捨不掉的聯繫。他以硬峭縱放的筆法,拙野狂肆的結體,犬齒交錯的佈局,縱橫凌厲的氣勢,形成了吞吐大荒的奇逸書風,但張氏風格的內核仍然沒有離開高雅。建才學張瑞圖,融進了北碑和“二王”的神髓,對張氏的狂肆和火氣進行淡化處理,充滿更多的靈氣和逸氣。

瑰奇古雅 飛動清寧—略論張建才書藝的美感特徵

建才的行草書多從篆隸古法中汲取營養,他的隸書功力甚深,這是形成古雅風格的重要原因之一。王羲之論書強調篆隸工夫的重要性,他說:“每作一字,須用數種意:或橫畫似八分,而發如篆籀』,『窮研篆籀,功省而易成;纂集精專,形彰而勢顯。”建才的隸書取伊秉綬爲本,伊秉綬較多取法《裴岑記功碑》,淡化波磔,縱筆逸宕,字體寬博大氣,簡淡靜穆。建纔在胎息伊秉綬的基礎上,又引入漢簡方折駿爽的筆勢,進一步淡化波磔,而加強欹側蕩逸的字勢,強化隸書筆墨淋漓的書寫意味和參差錯落的裝飾效果。試讀隸書佳品《辛棄疾·青玉案·元夕》,以伊秉綬隸書爲骨力,化入簡牘風神,多蘊張瑞圖行草筆意,整體意象如高山滾石、羣鱗躍津,茂密飛動,勢不可遏。用筆舒展恣肆,能放能收,內含精氣,外躍神采,表現出雄渾的氣勢美和剛健的力度美。略施漲墨,時露飛白,抒情效果與張海先生的草隸相彷彿。如果說將來誰能把張海先生草隸的薪火傳下去,建纔是極有希望的一位後輩書家。建才的藝術語言還直接取法朱熹。朱熹的書法以典雅著稱,明陶宗儀《書史會要》:“朱子繼續道統,優入聖域,而於翰墨亦工。……下筆即沉着典雅,雖片縑寸楮,人爭珍祕。”讀建才的《草書冊頁·花間一壺酒》,字距緊密,行距寬鬆,縱橫揮灑,跌宕有致,行筆極爲迅疾,筆路飽滿,筆勢完備,在迅猛中見沉着痛快,這種風格很容易想起朱熹的《嚮往帖》《秋深帖》和《致彥修少府尺牘》。從書境的角度考察建才,他的古雅朗現爲濃郁的詩意。建才善詩,對古典詩歌意境的把握甚爲準確,能以獨特的筆墨語言追躡載體的情感運動,抒情性極強,書卷氣濃厚。書法雖是尚技的藝術,而其本質是抒情,書境與詩歌的意境是相通的,不見詩意的書法算不上高雅藝術。建才的新詩蒼涼幽邃的特徵比較突出,部分書作詩境與書境契合無間。試讀《明人題畫詩·野館空山裏》,以縱逸清雅的藝術語言狀寫野館幽林、淡雲紅葉的藝術境界,讀來有超然物外之想。

瑰奇古雅 飛動清寧—略論張建才書藝的美感特徵

美在飛動。杜甫論詩:“精微穿溟滓,飛動摧霹靂。”從建才瑰奇的書藝中可以讀出激情四濺、昂揚飛動的生命精神,他的創作體現出一種飛動的美感特徵。書法是表達生命精神的藝術,它是節奏化了的自然,表達着深一層的對生命形象的構思,成爲反映生命精神的藝術。書法是線型藝術,只有書法的線擺脫了一切羈絆,得以盡藝術家最大的可能去表現節奏、律動,達到了一種抒情的自由,只有在這種理想化狀態下的運動和節律,方可能匹配、追躡載體的情感運動。玄熊對踞于山嶽,飛燕相追於差池,宛若盤螭之仰勢,翼若翔鸞之舒翮,這永遠是書法最本質的美感特徵。正如林風眠所說:“藝術的第一利器,是他的美;藝術的第二利器,是他的力。”飛動是力感、氣勢的藝術表達,是生命精神的具象表現,建才的創作抒情強烈,線條流暢,讀其行草書,離而不絕,曳獨繭之絲;卓爾孤標,竦危峯之石。龍驤鳳翥,若飛若驚;朱焰綠煙,乍合乍散。建才的這種飛動之美獨具個性,沒有大風捲水、林木爲摧的那種狂飆式的縱恣,建才的飛動,多爲古藤纏繞,瀑流飛瀉,佳麗聯袂,楊柳婀娜,是雅化的充滿詩意的舞蹈。讀其行草中堂《歐陽修詩·野岸溪幾曲》,整體意象猶如幾株參天的大樹巍然聳峙,而被幾條虯逸的古藤纏繞着,一片深綠湛發出蓬勃的生機,微風吹來,青藤翠蔓,蒙絡搖曳。細觀筆法,轉換極快、極純熟,跳脫流暢,如遊絲般勁細,彷彿讓人感覺到一股精華之氣渾渾灝灝從理窟中流出,嚴謹中含幾分瀟灑,活潑中蘊豐饒理趣,秀而不媚,繁而不亂,縱而能逸,放而能收。讀草書橫幅《黃道周詩三首》,這是典型的佳麗聯袂式,騰飛的意象彷彿讓人看到一輪圓月照耀下的黃河兩岸,有百千佳麗在聯袂起舞,主體意象令人油然想起曹植筆下洛神的描寫:翩若驚鴻,矯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飄颻兮若輕雲之蔽月,髣髴兮若流風之迴雪。細審筆法,老練精到,提按有致,筆筆有變化而又十分和諧,筆勢委婉飛動,動中取靜意,那種勢感,那種節奏,如白樂天在潯陽之夜聽琵琶演奏,大聲處如急雨驟至,珠落玉盤,小聲處如幽咽泉流,鳥鳴花笑。高雅與樸厚、飛動與靜謐達到有機的統一。

瑰奇古雅 飛動清寧—略論張建才書藝的美感特徵

美在清寧。飛躍的生命和靜謐的觀照構成藝術之二元。品讀建才瑩如冰雪、靜若幽蘭的書藝不覺心靈寧帖,世慮頓消。書法是一種養心的藝術,其內核來源於莊禪美學思想,而莊禪美學思想的精髓是冥心真契,恬淡守高。老子說:“清靜爲天下正。”莊子悟道的方式是“坐忘”、“心齋”,即讓心靈歸於無物無我的清寧境界。“禪”字的含義就是靜思。釋家的修煉由戒入定,由定發慧,藝術創作中的神思與禪境的妙悟是相通的。藝術家的創作往往在清寧蕭散的境界中尋覓美的蹤跡,試讀司空圖所描繪的詩境:“白雲初晴,幽鳥相逐”,“落花無言,人淡如菊”。故蘇軾說:“欲令詩語妙,無厭空且靜。靜故了羣動,空故納萬境。”美學家宗白華說:“靜觀萬象,萬象如在鏡中,光明瑩潔,而各得其所,呈現着它們各自的充實的、內在的、自由的生命。”藝術境界的清寧當然來自技法的精湛,粗率的藝術不可能產生清寧的意境;清寧當然更多的來自創作主體心靈的淨化。精神之淡泊,是藝術境界淵然而靜、瀅然而深的必備條件。建才胸次超曠,技法精湛,博覽深悟莊禪經典,爲人深藏若虛,謙和儒雅,這爲藝術追求清寧蕭散的境界創造提供了條件。建才作爲詩人,他的書境與詩境是相通的,創作了一定數量的俳句,俳句多爲禪意的藝術表達,意境自然是靜謐幽邃的。試讀建才這樣的詩句:“窗外景色佳/春風多情起飛花/悄然入我家/”(《春日即景》)“遍地野花香/青草掩映蜂蝶忙/雪山伴雲旁/”(《遊新疆昭蘇草原遠眺天山》),這樣的境界如秋水芙蕖,倚風自笑,主客爲一,物我爲一。

瑰奇古雅 飛動清寧—略論張建才書藝的美感特徵

建才的楷書功力甚深,試讀其小楷扇面《夜來詩酒興》,以清穆蕭散的語言,靈和飄逸的意象來狀寫“鵲驚隨葉散,螢遠入煙流”的藝術意境,給人以嗒然喪我、超然物外之感。細觀筆法,在正書中摻以簡牘遺意,深得張瑞圖小楷《心經軸》之神采,變化開合端謹有序,方正嚴整,清秀爽朗,空靈而不覺鬆散,瘦勁而不顯纖弱。行草書屬於動態書體,但那龍飛鳳舞的線條往往能把讀者帶入心靈的寧靜。劉熙載說:“正書居靜以治動,草書居動以治靜。”劉氏特別強調書境是心境的物化,草書要在疏瀹五臟、澡雪精神之後才能進入書寫狀態,他說:“欲作草書,必先釋智遺形,以至於超鴻蒙,混希夷,然後下筆。”試讀建才的草書扇面《明人題畫詩·江雲如雪樹高低》等佳品,氣韻高古,肌豐骨秀,深蘊二水、覺斯餘緒而出以新意,結字奇偉,翩翩若動,長於使轉,清勁流宕,確已臻至“隨心所欲而不逾矩”的自由境界,字與字之間聯絡緊密,每一行彷彿一筆到底,將內轉之氣盡可能外化,從而在視覺效果上能直接感受到那流動的氣勢,淋漓灑脫,儀態萬方,讀來彷彿如瀑流飛瀉,將胸中俗慮洗滌殆盡,油然而生仙風撲面、波瀾不興之感。

瑰奇古雅 飛動清寧—略論張建才書藝的美感特徵

瑰奇古雅,飛動清寧,可視爲建才現階段書風的大致概括,實際上建才的書風還有更豐富的內涵,限於篇幅,不加贅述。建才妻毫子墨,以執着的精神勇攀藝術的高峯,以獨特的藝術語言抒寫壯懷逸氣,取得的成就是令世人矚目的,而建才能澹乎若深淵之靜,泛乎若不繫之舟,將在不斷超越中前進。

作品欣賞瑰奇古雅 飛動清寧—略論張建才書藝的美感特徵

瑰奇古雅 飛動清寧—略論張建才書藝的美感特徵

瑰奇古雅 飛動清寧—略論張建才書藝的美感特徵

瑰奇古雅 飛動清寧—略論張建才書藝的美感特徵

瑰奇古雅 飛動清寧—略論張建才書藝的美感特徵

瑰奇古雅 飛動清寧—略論張建才書藝的美感特徵

瑰奇古雅 飛動清寧—略論張建才書藝的美感特徵

瑰奇古雅 飛動清寧—略論張建才書藝的美感特徵

瑰奇古雅 飛動清寧—略論張建才書藝的美感特徵

瑰奇古雅 飛動清寧—略論張建才書藝的美感特徵

瑰奇古雅 飛動清寧—略論張建才書藝的美感特徵

瑰奇古雅 飛動清寧—略論張建才書藝的美感特徵

瑰奇古雅 飛動清寧—略論張建才書藝的美感特徵

瑰奇古雅 飛動清寧—略論張建才書藝的美感特徵

本文編輯:韓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