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超級大白鯊的目標似乎是某種形式的碟形飛行器設計,但其高大的垂直環狀結構令人懷疑它在飛行中究竟會產生多少實際升力。但是美國“驅動”網站的專家約瑟夫·特里維斯科認爲“超級大白鯊”很可能會面臨許多類似概念飛行器相同的致命問題。

在中方最新一屆直升機博覽會開幕之前,一架外觀不同尋常的圓形“超級大白鯊武裝直升機”的模型出現在網絡上。這不是歷史上第一個飛碟式設計,但確實反映了中國國內先進和創新飛機設計迅速增長的趨勢。但是美國“驅動”網站的專家約瑟夫·特里維斯科認爲“超級大白鯊”很可能會面臨許多類似概念飛行器相同的致命問題。

被稱爲“超級大白鯊”的旋翼機概念在第五屆中國直升機博覽會上展出,目前尚不清楚中方具體哪個直升機生產部門可能對這種新概念飛行器的發展負責。它旁邊的說明文字上寫到:超級大白鯊武裝直升機是一種爲未來數字信息戰場設計的複合機翼-機身融合高速直升機。在設計初期,它參考了國際上優秀成熟的直升機設計技術,包括AH-64阿帕奇、CH-53海種馬、俄羅斯卡-52和米-26。在吸收各自優點的同時,“超級大白鯊”採用國際流行的翼身融合設計和一種具有螺旋槳風扇概念的新型高速直升機技術。

約瑟夫·特里維斯科認爲,目前還不清楚這種特殊的設計可能與其他直升機有什麼關係,因爲只有AH-64阿帕奇和俄羅斯卡-52是“武裝直升機”。說明文字稱這是一種“混合翼身”設計,但是在展示的東西中看不到這一點。超級大白鯊的目標似乎是某種形式的碟形飛行器設計,但其高大的垂直環狀結構令人懷疑它在飛行中究竟會產生多少實際升力。

這架飛行器的特點是中央安裝了一個駕駛艙,似乎可以爲至少兩個人提供並排坐的空間,但目前還不清楚這架飛機到底是如何工作的。其中一張圖片確實顯示主機身頂部的大部分是打開的,這意味着中心部分只是一個大的升降風扇。這就是它宣稱的直徑超過4.8米的“主旋翼”。“超級大白鯊”模型有兩套進氣口和排氣口,橫向放置的很可能是提供向前推力的噴氣式發動機。它們也可能以某種方式提供電源,以在垂直起飛和着陸模式下驅動主升降機風扇。

這不是第一個圓形飛行器的設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飛機制造商沃特就試驗了螺旋槳驅動的V-173飛行煎餅。美國海軍甚至測試了一種實驗性的圓翼戰鬥機XF5U-1,因其不同尋常的形狀而更常被稱爲飛行煎餅。然而,這些飛機通常具有非常薄的機翼,旨在產生大量的升力,不同於目前的超級大白鯊的設計。

在20世紀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美國空軍和陸軍開始試驗新型垂直起降飛機,包括圓形飛行平臺和帶有大型中央升降風扇和更復雜的飛碟式設計的旋翼機。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Avro Canada VZ-9 Avrocar,它使用三個中央安裝的噴氣發動機,通過圓形邊緣周圍的通風口吹空氣產生升力。然後可以將這些通風口傾斜以提供向前推力。另外一箇中央升降機風扇使飛機能夠垂直起飛和降落。

自那時以來,飛碟概念一直是飛行器設計中的一個感興趣的主題,但到目前爲止,在實用的飛行器方面幾乎沒有成果,因爲這類飛行器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產生足夠的升力,將它們帶到一定的高度,然後在向前飛行時保持它們的穩定。例如,Avro Canada聲稱VZ-9將能夠達到3000米高度,最高時速400公里。但實際它的高度從未超過1米,飛行速度從未超過50公里21世紀初一種碟形飛行器M200G Volantor飛行高度也不會超過4.5米。

因此約瑟夫·特里維斯科認爲,“超級大白鯊”稱最終的設計可以到達略低於6000米的高度,最高時速達到650公里。考慮到現有的類似工程的例子,這些說法似乎很值得懷疑的。當然不排除中方使用先進的升降風扇系統,例如環形管道風扇,可以在不同的飛行狀態下提供額外的效率,以提高低速(例如起飛和着陸)以及水平飛行期間的穩定性。但是要使這種配置在這種大型飛行器中可靠地工作,將會極具挑戰性。

約瑟夫·特里維斯科猜測,如果“超級大白鯊”能夠成功,它也有可能演變成某種先進的、高速的、地面效應交通工具。這可以提供在各種地形快速機動的能力,這對於某些任務來說可能很有價值,例如支持特種作戰部隊偵察或小型突襲。它也可能是有價值的巡邏工具,包括在中方在南海建設的人工島周圍。

從“超級大白鯊”可以看出中方正在期待研發的新一代直升機或其他旋翼機。實際美國軍方也在深入研究高速複合直升機和傾斜旋翼概念,以取代大量現有的傳統直升機。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國陸軍的總體未來垂直升降(FVL)計劃及其分支。因爲軍事大國,都在擔心傳統直升機能否適應未來戰場的挑戰。“超級大白鯊”可能只是中方衆多並行發展的先進旋翼飛行器概念中的一個。(作者署名:諍聞軍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