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軍隊·兵王:聽音辨障 “鐵甲神醫”守護大國重器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鐵甲馳騁,銀鷹翱翔,在鐵翼洪流背後,一羣特殊的士兵守護着大國重器的“健康”。他們豎耳一聽,就能“聽音辨障”,知曉坦克運行故障點;睜眼一觀,就能見微知著,判斷戰機故障隱患。今天的《中國軍隊——兵王》,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兩位爲大國重器“把脈問診”的“鐵甲神醫”。

       這是前不久某型兩棲坦克在訓練時突發海上停車後,陸軍第73集團軍某合成旅戰勤參謀李恆昌果斷處置的場景。李恆昌憑藉電臺遠程指揮駕駛員通報車輛出現的故障細節,不到三分鐘,成功排除故障。

       兩棲重型合成部隊作爲海上作戰的主力,海上駕駛、射擊等戰鬥動作相比陸上有更多不確定和危險,李恆昌卻可以根據眼看、手摸、鼻聞,準確判斷故障。

       第73集團軍某合成旅戰勤參謀 李恆昌:我這個裝備太熟悉了,始終把它當成自己的一個戰友一樣,把它當成自己的兄弟一樣。當他有一點不正常的時候,我都能感受到。每發出來的聲音,我都能聽在心裏。比如說一個駕駛員開車,我一看,包括他這個換擋的方式、減速的方式,我一看(就知道)他這個駕駛員是一個新手啊,或者說是一個兵齡層次比較老的一點的老兵開的。

       裝備發動聲音的細微變化,發動機冒煙的顏色和油壓在管道里形成的聲響,這些普通坦克兵並不在意的地方,成了李恆昌關注的重點,也成爲他快速發現解決裝備問題的關鍵。

       第73集團軍某合成旅合成一營營長 祝朝軍:對於常見的一些故障,找到了李恆昌,就等於找到了解決的辦法和答案,這全營官兵都很認可。

       官兵的認可源於李恆昌練就手到“病”除的過硬修理絕活。當兵18年,大到坦克底盤、發動機,小到一顆螺絲一個插頭,近千個各類部件他全部爛熟於心。不僅如此,他還練出一雙能辨故障的“火眼金睛”和“順風耳”。

       陸軍第73集團軍某合成旅戰勤參謀 李恆昌:我們戰士跟手中武器就是共生的一個關係,誰都離不開誰。狹路相逢勇者勝,你去消滅他還是他消滅你,這就靠着我們每一個戰士的這種技能。

       飛機制造廠裏,一架架國產某型新式戰機即將交付部隊,北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一級軍士長竇樹軍也在工廠裏忙個不停,他要在正式交裝前,對所有飛機進行一次徹底的探傷檢測,確保飛機以最佳狀態投入部隊。

       這一次,竇樹軍格外細緻,因爲就在他多年的探傷經歷中,一次對飛機發動機葉片進行定期探傷檢查時,就出現了插曲。

       北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一級軍士長 竇樹軍:有一次用超聲波探傷,一臺飛機發動機葉片發現有異常現象,我當時就判定可能存在缺陷,後來,駐部隊的工程專家來檢測,認定正常,可以飛行,但是我依然決定強烈的要求飛機停飛,發動機返廠檢測。

       竇樹軍深知,戰鬥機飛行強度大,任何比髮絲還要細小的裂紋都可能導致機毀人亡的嚴重後果。最後,發動機葉片被送到了空軍裝備研究院的專家手中,進過鑑定,葉片內部確實存在肉眼無法發現的細小缺陷。

       北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一級軍士長 竇樹軍:我的目的只有一個,作爲一名機務人員,一手託着國家鉅額財產,一手託着戰友生命,絕不能給飛行安全帶來一絲隱患,我堅持我的原則。

       竇樹軍的工作,就像醫生給病人做B超檢查心臟一樣,通過運用各種先進儀器設備,檢查飛機重要部件肉眼看不到的缺陷和故障。探傷一臺發動機將近40分鐘,任務重的時候,每天要檢查10餘臺發動機,連續工作7、8個小時。飛機進氣道尾噴管,要鑽進去長時間以一種俯臥式姿勢進行探傷。

       北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一級軍士長 竇樹軍:尤其冬天,裏面特別冷,飛機發動機裏面就像冰窟窿一樣,夏天也特別熱,發動機沒有完全冷卻就得鑽進去探傷。有的時候加班加點的時候,蚊蟲叮咬,你都沒法拍打它。

       當兵28年,竇樹軍先後爲10種型號戰機探測7700餘架次,探傷各類葉片84萬餘片,在飛機狹窄的進氣道和噴管內累計工作6000多小時,爬行近60多公里。

       北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一級軍士長 竇樹軍:每當看到自己故障隱患的時候就查出來這些,自己覺得很有成就感,同時也給飛行安全增加了砝碼,付出的再多辛苦覺得都值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