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的“日历效应”(Calendar Effect)是指股价变化与特定的日期发生了显着的相关关系,在特定的日期内出现了规律性或者较大概率的高回报或者低回报,常见的日历效应包括季节效应、月份效应、星期效应和假日效应等等。最着名的“日历效应”是美国股市早期出现的“一月效应”,暨美国股票市场在一月份的平均收益率比其他月份的平均收益率要高,且在统计上显着。

回顾历史数据,A股市场中也存在较为显着的“日历效应”,但并非“一月效应”,从“月份效应”的角度来看,A股2月和11月的上涨概率最大。自2000年至2017年共18年中,上证综指二月份上涨概率达到77.8%,远高于其他月份,各年度二月份涨幅方差相比其他月份也是最低。上涨概率其次高的就是11月,从2000年至2017年上证综指在11月上涨的概率有67%。

为什么A股市场在2月和11月上涨的概率是最高的?或许只是一种统计上的偶然。从事件驱动的角度来看,每年3月份有“两会”,12月会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这两次会议对宏观经济的发展有巨大影响,市场对大会有预期和预热或许是2月和11月上涨概率较大的一种潜在解释。

除了2月和11月上证综指上涨概率较大意外,从历史数据分析来看,A股市场中还存在着两个更有意思的现象:

第一,上证综指2月如果下跌,全年必然下跌。如前所述2月份一般是全年上涨概率最大的月份,上涨的概率高达近80%,如果连2月份都跌,一般全年都是下跌的。2000年以来一共出现过五次2月份下跌,分别是:2001年2月下跌5.2%vs全年下跌21%、2008年2月下跌0.8%vs全年下跌65%、2013年2月下跌0.8%vs全年下跌6.7%、2016年2月下跌1.8%vs全年下跌12.3%、2018年2月下跌6.4%vs全年下跌22.3%(截至10月30日)。

第二,2月和11月均下跌,2000年以来从未出现过,2月跌11月必涨。第二个有意思的现象是2月和11月,这两个上涨概率最高的月份,从2000年以来从未出现过同时下跌。换言之,2月份如果下跌,从以往经验看,11月就一定会上涨。2000年以来发生的五次2月份下跌中,11月上证综指的涨跌幅情况如下:2001年11月上涨3.5%、2008年11月上涨8.2%、2013年11月上涨3.7%、2016年11月上涨4.8%、2018年11月(?)。

2000年以来,海外市场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日历效应”,但具体表现形式和出现的时间与A股并不相同。美股中早年出现的“一月效应”如今已经不复存在,标普500指数一季度上涨的概率并不高,相反,其年底11月至12月大概率有上涨行情。恒生指数存在明显的“Sell in May”效应,另外,美股和港股均存在4月份上涨的历史规律,这或许与年报季结束,预期落地,基本面较为确定有关。

(文章来源:国信证券)

(原标题:从“日历效应”看A股11月的上涨概率(国信策略))

一个指标看透主力行为,关注公众号 "牛股学堂" :niuguxuetang(长按可复制)回复关键词 "指标" 即可免费领取一套主力行为分析指标!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