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三、教訓

熱點解析丨化學博士投毒案帶給我們的啓示

其實,不論是化學博士投毒,還是林森浩投毒,乃至其他的此類悲劇,都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不要盲目做個樂天派,要具備一雙發現人心的眼睛,掌握洞察一個人人品和人格的能力。

熱點解析丨化學博士投毒案帶給我們的啓示

一、前情回顧

近期,發生了一則26歲博士生多次向同學食物投毒,最終被法院判處7年徒刑的新聞。

<div><div class="pgc-img"><img src="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796566a089a74056a6941a5faead43e0" img_width="640" img_height="371" alt="熱點解析丨化學博士投毒案帶給我們的啓示" inline="0"><p class="pgc-img-caption"></p></div><h1>一、前情回顧</h1><p> 近期,發生了一則26歲博士生多次向同學食物投毒,最終被法院判處7年徒刑的新聞。這則新聞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廣大網友的關注。</p><p> 事實上,中國的學生羣體的校園負面新聞,無非兩大類。</p><p> 一類,是中小學的校園霸凌,強勢的學生毆打弱勢的學生。</p><p> 一類,就是高校了,和中小學校園霸凌不同的是,中小學校園霸凌出人命的新聞不多,倒是高校,雖然高校學生出負面新聞的比例,遠遠不能和中小學相提並論,但是,高校學生的負面新聞,不出則已,一出那就驚人。</p><p> 尤其是學霸類型的。</p><p> 學霸出事兒,好比武林高手較量,不動手一切都好,一動手,肯定得有血濺五步的。</p><p> 這倒也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智商越高的、文化水平越高的,手段越高大上——相對來說,中小學的校園霸凌,基本上就是一羣沒腦子還想作惡的小青年胡鬧。</p><h1>二、解析</h1><div class="pgc-img"><img src="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0b21283b1b854b568ec8b89442292566" img_width="600" img_height="329" alt="熱點解析丨化學博士投毒案帶給我們的啓示" inline="0"><p class="pgc-img-caption"></p></div><p>同學,在過去叫做同窗之誼,即便是在當下,各種校友會、同學會,也是一個維持人脈的重要平臺,但是,爲什麼最近這些年,專門對着同學下手,還下殺手的那麼多呢?</p><p>其實,陷害同學,也不是啥新鮮事兒了,不說前幾年林森浩投毒、馬加爵殺害室友,單說古人——我們常說人心不古,其實古人也沒說多麼厚道:</p><p>1、比如,戰國後期,秦王政(也就是後來的秦始皇)仰慕韓非子(也就是韓國的公子非)的才華,於是命韓王安把韓非子送到秦國,打算重用韓非子。這可嚇壞了在秦國做了高官,並且和韓非子師出同門的李斯大人。於是在李斯的挑撥之下,秦王政處死了韓非子;</p><p>2、再比如,耳熟能詳的龐涓害孫臏的故事。</p><p> 所以說,同學之間互相傷害,這不是新鮮事兒,而且陷害的原因,大體上一樣,那就是嫉賢妒能。</p><p> 包括林森浩投毒,何嘗不是嫉賢妒能?</p><p> 相信讀者們,你們每個人在校期間,都可能遇到嫉妒心強的同學。</p><p> 而在這個26歲化學博士投毒案裏,作案者似乎不是出自嫉妒心,這,恰恰是值得研究的地方。</p><p> 根據新聞披露,投毒者之前和被害者的衝突,都是因爲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兒,而因爲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就能讓投毒者起了殺心,無疑,這讓我們每個人,都會感到毛骨悚然。</p><p> 其實小編覺得,投毒者可能是一個心理有些扭曲和畸形的人,這也暴露了中國教育的兩大弊端:</p><p><strong>1、缺乏心理疏導。</strong></p><p>一個人的中小學時代,恰恰是世界觀形成時代,這段時間裏,如果一個人心理受了什麼刺激,不能得到及時的疏導的話,那麼無疑這種扭曲、畸形的心理,會在這個人成年以後,驅使其做出很多反社會的事情。事實上,很多暴力犯罪的罪犯,都有着不同的悲慘童年,雖然悲慘情況各不相同,但是,都是悲慘的。</p><p><strong>2、缺乏真正的道德培養</strong></p><p> 很多年來,國內的中小學教育一直奉行唯分數論——也就是說,雖然三好學生名義上是看德智體三個層面,但事實上,能當三好學生的,都是學習成績好,但人品不一定好的。</p><p> 比如小編我小時候吧!那時候是90年代,班上的班幹部一個個人品拙劣欺軟怕硬,但是呢,就是考試成績好點,於是被班主任愛若珍寶。</p><p> 而缺乏道德教育的教育,最終能培養出什麼?</p><p> 無非是一羣人格缺失的人罷了。</p><p> 當然,畢竟升學考試只看分數,別的很少關注,因此呢,學校爲了從升學率角度來說,漠視德育,也是情理之中。</p><h1>三、教訓</h1><div class="pgc-img"><img src="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a1e47e7db44421dbe0f372421f57792" img_width="477" img_height="264" alt="熱點解析丨化學博士投毒案帶給我們的啓示" inline="0"><p class="pgc-img-caption"></p></div><p>其實,不論是化學博士投毒,還是林森浩投毒,乃至其他的此類悲劇,都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不要盲目做個樂天派,要具備一雙發現人心的眼睛,掌握洞察一個人人品和人格的能力。</p><p>這樣,你就可以在第一時間裏,發現身邊的垃圾人。</p><p>而發現以後,不論你和他以前關係多好,都要儘量疏遠、劃清界限。</p><p>因爲垃圾人沒有任何值得理睬的價值的。</p><p>甚至於有的垃圾人,只許你比他慘,不許你比他強,一旦發現你比他強、過的比他好,那麼垃圾人第一件事,就是想方設法害你了。</p></div>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