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西寧11月1日電 題:祁連山黑河源頭深處的氣象人

作者 孫睿

“有時候我一直在想,如果不是因爲與氣象結緣,也許今生根本就不可能去到那裏,更沒有可能踏上小站。”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氣象臺臺長裴宗壽向記者回憶,不熟悉氣象的人,也許根本就不知道在祁連山深處,黑河邊的野牛溝鄉還有這樣一個氣象站。

祁連縣野牛溝氣象站(以下稱“野牛溝氣象站”)位於祁連山腹地、中國第二大內陸河黑河的上游地區,距離縣城80公里。野牛溝氣象站建於1959年,承擔着國家基本氣象站觀測任務。而由於當地氣候惡劣、海拔較高等因素,該氣象站也是青海省的艱苦氣象站之一。

圖爲裴宗壽認真觀測氣象數據。 鍾欣 攝

“1999年4月的一天,根據工作需要,我從托勒氣象站調到了離祁連縣城80多公里的野牛溝氣象站。相對於剛參加工作一年的我來說,到另外一個新的環境去,心中還是充滿了憧憬。汽車緩緩從砂石公路上轉向一個山坡,當進入一個院子時,映入眼簾的是青磚的牆面,破舊的瓦房,好多房間窗戶玻璃都沒有了,寒風吹來呼呼直響,我的心也隨着風聲漸漸變涼了。”在這工作了近十年的裴宗壽對記者說。

小站的地理位置很特殊,孤零零的矗立在一個山坡上,山腳下就是鄉政府。鄉鎮很小,從東到西步行不到10分鐘就走完了,全鄉常駐人口僅1000餘人。

“那時沒有電,一到晚上,全鄉便是黑漆漆的一片,想想都進入21世紀了,這裏還沒有進入現代化,晚上點着蠟燭,沒事了就早早躺在牀上培養睡意,換到現在無論如何是不可想象的。”裴宗壽說,而站上的職工大多是單身漢,平時喫飯就在小站食堂裏,由於上夜班的原因,每天的三頓飯就縮減成兩頓飯了,早飯和午飯合在一起喫,每到喫飯時間,大家聚在一起,七嘴八舌。

野牛溝鄉離祁連縣城雖只有80公里,但全程都是鄉級砂石道路,從縣城到鄉上,每天往返的班車只有一趟,錯過了只能等到第二天,小站也沒有其他小車,去縣城或回家只得靠班車。

小站的工作很枯燥,每天往返於值班室和觀測場之間,地溫表讀數、凍土觀測、降水量取、百葉箱觀測……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2000年,隨着經濟的不斷發展,這些工作開始逐步實現了自動化。

“2004年底,鄉上也通了市電的情景,當我拿起站上通信用的單邊帶電臺話筒,將這個消息及時告知了省局通信臺時,真是又高興又激動。通電那天全鄉都沸騰了。”說到這裏,裴宗壽的眼睛溼潤了,2008年,原本以爲自己一直都想離開的小站,在調離的那一刻竟然是那麼的不捨,想想在這裏工作的氣象人們,把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都留在了這裏,高興過、失落過、傷心過、流淚過,但他們卻從未後悔過。(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