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3年洛克發表了他的教育名著《教育漫話》,在這本著作中提出了他關於紳士教育的理論體系。洛克的紳士教育理論體系包含了有關教育作用、教育目的、教育內容和方法等方面的論述。

第一,教育的作用。從心靈白板論出發,洛克高度評價教育對形成人的巨大作用以及教育對社會發展的作用。他認爲,人們之所以會有千差萬別,主要原因在於他們所受的教育不同。“我們日常所見的人中,他們之所以活好或壞,或有用或無用,十分之九都是他們的教育所決定的。”在談到教育對於社會發展的作用時,洛克指出:“國家的幸福與繁榮也靠兒童具有良好的教育。”

第二,教育目的。在《教育漫話》一書中,洛克明確提出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紳士”,並就這種紳士所必須具備的素質結構進行了詳細地闡述。在洛克看來,英國的紳士必須具有“德行、智慧、禮儀和學問”等四種基本素質,是一個“有德行、有用、能幹的人”。爲了實現紳士教育的目的,洛克堅決主張在家中由父親本人或者聘請優良的家庭教師來培養青年紳士,反對他們到學校去受教育。

第三,教育的內容。洛克在論述紳士教育的內容時,在教育史上第一次將教育明確劃分爲德育、智育、體育三大組成部分。洛克非常重視體育在教育中所佔的重要地位,認爲身體健康對於追求個人幸福人生具有重要意義。他有一句名言:“有健康的身體纔有健全的精神,這是對幸福人生的一個簡短而充分的描繪。”正因爲如此,他特別強調,對於體育而言,最根本最首要的是加強身體鍛鍊。

第四,教育的原則與方法。在道德教育方法上,洛克重視道德的“及早實踐”,強調早期道德實踐對於兒童道德發展的重要作用,反對對兒童進行道德說教和讓兒童死記道德規則。此外,他還特別強調榜樣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反對體罰,認爲體罰只能培養兒童的奴性,使兒童養成怯懦的性格。

洛克的紳士教育理論在西方教育理論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對後來西方各國教育事件和教育理論的發展有極大的影響。洛克第一次將教育明確劃分爲德育、智育、體育三大組成部分,其教育思想以其世俗化、功利性爲顯著特點。他比彌爾頓更少古典主義色彩,比誇美紐斯更爲徹底地破除了宗教神學的束縛。但他侷限於紳士教育,比誇美紐斯缺乏民主性。

中公講師解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