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是人類首次利用3D打印技術打印出來的完整心臟,擁有細胞、血管、心房和心室,而且由於打印材料來自患者自身的人體組織與血管,因此不會產生免疫排斥反應。也許過不了太久,人工智能就將開始大規模改造人類體內的“生命軟件”,即人體內被稱爲基因的23000個“小程序”,通過重新編程,幫助人類遠離疾病和衰老。

今天,一隻命運的蝴蝶,在美國突然展開了它顛覆之翅!

這次看似不太起眼的翅膀扇動,卻很可能將在不遠的將來,引起山呼海嘯般的巨震!

4月18日,美國耶魯大學突然宣佈:該校科學家們,已經成功讓豬大腦在死亡4小時後復活了!這個消息在《自然》雜誌發佈後,就像一枚重磅炸彈,讓人類對死亡的認知,一下子被顛覆了。

故事的發生是這樣的:來自耶魯大學的科學家們,從當地屠宰場取來32個被宰殺的豬的大腦,通過他們構建的一套名爲BrainEx的系統,向腦細胞輸送營養和氧氣來模擬血液流動。

然後,這些已經死亡了4小時的豬大腦,居然恢復了腦循環和部分腦細胞功能:

豬大腦的神經元和其他腦細胞重新開啓了正常的代謝功能,不斷消耗糖、產生二氧化碳,免疫系統似乎也在發揮作用!當研究人員用電刺激它們的時候,它們作出了有活力的反應,並至少維持了6小時!

天啊,這豬究竟算死了,還是沒死?這下,人類生與死的界限,也跟着模糊了。要知道,在世界大多數國家中,當大腦活動停止或心肺停止工作時,可以認爲人已經“合法死亡”。

但是豬的實驗表明,即使沒有外界的支持,大腦的存活時間也可能比之前人們所認爲的要長得多。大腦恢復的能力被遠遠低估了。

這一研究成果表明:人腦復甦存在着極大的想象空間。未來,不僅那些短時間腦死亡的人可能重生,比如那些溺水而亡、窒息而死的人;那些死去的人們,如果通過合適的手段保存大腦,或許也將復活。

換句話說,若是大腦復活的技術能夠成真,我們或許可以通過各種冷凍術,將即將死亡的軀體和大腦保存起來,並在未來“復活”。

可以想象,在不遠的將來,諸如愛因斯坦這樣的偉人的大腦,就可能得到“永恆的生命”!

面對生死,其他一切都是擦傷。

這個世界上最公平的,恐怕就是生老病死了。即使一個人一生的成就再大,財富再多,最終都敵不過自然規律,走向死亡。

然而,耶魯大學的這個研究,或將讓死亡這個這個讓所有人最爲恐懼的“歸途”,開始逐漸走向終結。

其實,不止是大腦復活技術,各項技術進步,正在共同推動人類向一個目標邁進——永生!

1、不久的將來,一個個微小的納米機器人將住在我們的身體裏,血管中,替我們的人體方程式正確運行保駕護航。

幾年後,在你的血管裏放進去500萬個納米(一個納米等於百萬分之一毫米)機器人你該不會覺得太奇怪吧?!

這個技術在實驗室裏已經完成。這些機器人在你的血管裏面來回巡視,對你的血管進行監督調理,從此就你擺脫了心臟病腦中風的威脅。

再往後,這些納米機器人,還將入住我們的身體,幫助我們清除毒素、精準釋放藥物、充當免疫系統。靶向藥將掃蕩癌細胞,DNA編程逆轉衰老,幹細胞被改寫。

同時,納米機器人還對人體內2.3萬個基因進行修正,爲人體添加缺少的基因,刪除有問題的,或陳舊的基因。

2、不久的將來,3D生物器官打印機,將成功實現人體組織器官複製、衰老替代等一系列任務。

4月16日早上,多家媒體爆料,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一個團隊的研究人員用革命性的3D打印技術,利用取自病人自身的人體組織,打印出了全球第一個完整的心臟。

這是人類首次利用3D打印技術打印出來的完整心臟,擁有細胞、血管、心房和心室,而且由於打印材料來自患者自身的人體組織與血管,因此不會產生免疫排斥反應。

可以相見,此研究成功,將讓全球器官移植難題將迎刃而解,誰身上的器官壞了、老化了,都可以用3D打印出來的新器官替代。

3、不久的將來,基因技術大發展,在人工智能和基因科學的相互作用、相得益彰下,上帝的密碼防線逐漸崩潰,人類向“不死之地”邁進。

也許過不了太久,人工智能就將開始大規模改造人類體內的“生命軟件”,即人體內被稱爲基因的23000個“小程序”,通過重新編程,幫助人類遠離疾病和衰老。

到了那時,人類將徹底改造基因的編程,我們上千年不再使用的陳舊基因將被拋棄,我們的生命升級成爲一個更高級的操作系統。

在這一階段,人類不僅能做到延緩衰老,更可以返老還童:到那時,八十歲的你,看上去只有四十歲的樣子。

是的,你沒看錯:人類正在“不死的航道“奮力挺進,人類長生不老、永生不死,已不再是天方夜譚了。

有人或許會說,長生不老,這一切還太遙遠了吧?

NO!其實這一切已經到來了,我們這代人,大都會見證這一切。

谷歌的首席未來科學家Ray kurzweil甚至預言:到了2029年,人類將開始正式走上永生之旅;到2045年,人類將正式實現永生!

如果說Ray kurzweil太過樂觀,起碼我們可以說,我們這代人活到100歲以上,已經是一個大概率事情了。

這樣一來,至少有一件事要攤到我們頭上了。那就是,從現在開始,我們該不該重新規劃和看待自己的人生?

顯然,以往爺輩父輩們過的是三段式人生:上學階段,工作階段和回家養老階段。這個生命節奏是按人生終點爲60-70歲來自然確定的,就算活到80多歲也多半是已經步履蹣跚,更多是痛病在牀了。

現在看來,這個三段式人生要崩盤,從60到100歲有四十年,被羅振宇稱之爲40年黑洞,你有沒有想過該怎麼過?

及時到了80歲,你的身體就和50歲時一樣牛叉,會憋得難受!於是,你得走出家門,再次投身社會。

比如,你可能50多歲時得再去上一個大學,學一門專業知識,60多歲再去幹一件以前沒幹過的事情,甚至創個業什麼的,80歲還會談個戀愛結個婚。

所以,不要老想着60歲就退休、就徹底養老,人生還長着呢,還有太多的不確定性。最關鍵的,是從現在起要養成不斷學習、終生學習的習慣,因爲你這輩子,可能不會一項工作做到頭。

當然,長生不老,對人類究竟是福是禍,還未可知。

且不說極高壽命對社會結構的衝擊,就說長生不老對人類文化的衝擊,就將是一場海嘯。

谷歌的首席未來科學家Ray kurzweil,這位“預言之父”、一個堅信人工智能在12年後就能讓人們告別死亡的科學家,也發出過下面這樣的感慨:

“死亡爲我們人類的生命賦予了意義。死亡讓我們意識到時間的重要性及其珍貴的價值。”

如果我們活的太久,時間會變得一文不值吧。

是啊,人類進化,繁衍生息幾千萬年,我們面對疾病,痛苦,不幸,挫敗...但同樣,我們的一生也在經歷着歡樂與幸福,最終安然閉上雙眼。這是大自然爲人類設立的規則,上千萬年來一直如此。

中國著名學者臧克家先生曾說: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

多年以後,你我如果真得永生,我們是生是亡,是死是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