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日(10月11日),橋樑專家、中鐵大橋科學研究院橋樑研究一所所長呂宏奎告訴新京報記者,經分析可初步判斷事故系超載車輛偏載所致,事發高架橋爲獨柱墩橋,這種橋如遇車輛超載、偏載,容易發生橋樑傾覆。新京報記者在知網檢索發現,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的陰存欣、秦大航、包琦瑋在2013年4月17日發表的《基於抗扭失效的橋樑抗傾覆研究》一文曾指出,獨柱墩橋抗傾覆設計的主要措施,除了要在結構體系上釆取措施增加橋樑抗傾覆穩定性之外,還要“千方百計限制超載車輛上橋”。

(原標題:橋樑專家分析無錫高架橋事故:獨柱墩橋遇超載偏載易傾覆)

新京報訊10月10日傍晚發生的江蘇無錫312國道高架橋側翻事故,已致3死2傷。今日(10月11日),橋樑專家、中鐵大橋科學研究院橋樑研究一所所長呂宏奎告訴新京報記者,經分析可初步判斷事故系超載車輛偏載所致,事發高架橋爲獨柱墩橋,這種橋如遇車輛超載、偏載,容易發生橋樑傾覆。

專家稱事故橋樑爲獨柱墩橋,若偏載過大,易導致箱梁傾覆。受訪者供圖

獨柱墩橋遇超載、偏載易傾覆

據新京報此前報道,10月10日18時10分許,無錫市312國道K135處、錫港路上跨橋發生橋面側翻事故,已致3人死亡、2人受傷。

無錫市委宣傳部通報稱,經事故調查組初步分析,上跨橋側翻,系運輸車輛超載所致。

今日,橋樑專家、中鐵大橋科學研究院橋樑研究一所所長呂宏奎,向新京報記者分析了此次事故。

呂宏奎說,根據網上公開資料和相關新聞報道,對事故進行初步判斷,可認爲橋樑垮塌最直接原因,是貨車的超載和偏載行駛。他說,在貨車超載、偏載作用下,橋樑受力失衡,從而造成側翻。

根據事故照片和視頻呈現的破壞形態,可推斷箱梁爲三跨連續預應力混凝土箱梁,爲直線橋,箱梁兩端設置有雙支座,中間兩個橋墩的墩頂僅在箱梁中心線上設置了一個單支座,屬於獨柱墩橋樑範疇。

呂宏奎表示,由於獨柱墩在橫橋向採用單支點支撐,在汽車偏載作用下,對結構的橫向抗傾覆穩定非常不利。

另據其他媒體報道,一位不願具名的資深建築科學工程師也介紹,國內高速公路與幹路連接的匝道大多是單墩,目的是充分利用地面空間,減少徵地,降低成本。但一旦單墩遭遇遠超設計荷載的重量,剛體更易被破壞,也更易傾覆。

救援現場,機械手臂支撐傾倒橋體。

“要千方百計限制超載車輛上橋”

近年來,國內多次發生橋樑傾覆事故。

呂宏奎告訴新京報記者,事故最終調查結論均與車輛大幅超載和偏載作用有關(引起事故車輛荷載爲原設計規範荷載取值的3至4倍),且大部分事故橋樑爲獨柱墩體系。

獨柱墩橋樑傾覆事故發生後,國內相關管理部門已經出臺了相應政策、規定和措施,以消除相關隱患。對此呂宏奎舉例,目前,在橋樑行業設計規範標準中,會提高箱梁的抗傾覆安全係數,而新橋設計中,也儘量避免採用獨柱墩的結構形式。

“現有的交通行業橋樑設計規範中,抗傾覆安全係數比過去有較大提高。”他說。

新京報記者在知網檢索發現,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的陰存欣、秦大航、包琦瑋在2013年4月17日發表的《基於抗扭失效的橋樑抗傾覆研究》一文曾指出,獨柱墩橋抗傾覆設計的主要措施,除了要在結構體系上釆取措施增加橋樑抗傾覆穩定性之外,還要“千方百計限制超載車輛上橋”。

論文中寫道:“嚴重超載的車輛對橋樑的損壞是一次性的和不可逆的,路政管理部門應該科學管理,賞罰分明,嚴格限制超載車輛上橋, 更不能讓重車在橋上集中排隊靠邊行駛。”

此外,文中也提及,由於嚴重超載和規範的空白,以及前期設計認識的可能不足等多方面原因,全國各地已經多次發生獨柱支承的彎橋和獨柱支承的直橋橋樑側傾、側滑、傾覆事故。

呂宏奎建議,對於既有已建成運營的獨柱墩橋樑,應按新的抗傾覆技術標準進行排查,必要時,進行相應加固改造,提高橋樑抗傾覆安全係數。

“而從城市管理的角度看,未來應進一步加強對超載超限車輛上橋的實時監控管理。”他說,同時,要結合當前智慧橋樑監測、互聯網和物聯網等先進技術,對超載車輛上橋之前進行提前識別、及時預警攔截。此外,對橋樑結構的安全和健康狀況進行及時跟蹤監測,從而避免或減少類似事故的發生。

劉雨欣 本文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劉雨欣_NBJS782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