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這些人我們不能忘記 ……

清明

既是春天的節日

蘊含着生機勃發

萬物更新的欣喜與感懷

又是一個慎終追遠

追思先祖的日子

清明節,這些人我們不能忘記 ……

CCTV-1《相聚中國節》

清明特別節目《春天的思念》

在緬懷故人、銘記歷史的同時

我們也在

奮力前行,共同追夢

01

面對祖國的需要,我不能有另外一種選擇”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崢嶸歲月裏

“兩彈一星”的科研壯舉

鑄造了定國安邦的利器

步履維艱中

有這樣一羣人

排除萬難

用畢生心血

書寫輝煌

留給世人最寶貴的溫存

清明節,這些人我們不能忘記 ……清明節,這些人我們不能忘記 ……清明節,這些人我們不能忘記 ……

核物理學家朱光亞

學成歸國後

以肺腑之言呼喚海外學子回國參加建設

同學們,聽吧!

祖國在向我們召喚!

他身先士卒

歸國後就擔負起

爲中國培養原子能專業人才的重任

並於20世紀60年代起

開始主持“兩彈一星”研製的

多項重要工作

他組織和指導了中國第一座核電站

秦山核電站的籌建

他爲國家富強

民族振興而奮鬥終身

清明節,這些人我們不能忘記 ……清明節,這些人我們不能忘記 ……

我這輩子做的主要就一件事,搞中國的核武器。

——朱光亞

核物理學家于敏

隨時響應祖國的號召

多次放棄自己的興趣

和已經有所成就的研究方向

隱姓埋名28年

全身心投入氫彈研發

清明節,這些人我們不能忘記 ……

面對新中國的貧窮落後

面對超級大國的嚴密封鎖

沒有在西方名校留過學

沒喝過一滴洋墨水

憑藉自力更生

艱苦奮鬥的精神

在中國氫彈原理突破中

解決了一系列基礎問題

爲國家事業奉獻一生的

還有中國著名火箭與導彈控制技術專家

和航天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黃緯祿

清明節,這些人我們不能忘記 ……

他和他的同事們

從東風一號到巨浪一號

從仿製到研製

使中國導彈技術走上了自主創新之路

爲新中國鑄起了強大的國防

他這一生於無聲處聽驚雷

他說

“縱使世界給我珍寶和榮譽,

我也不願意離開我的祖國。”

清明節,這些人我們不能忘記 ……

假如有來生,我還要搞導彈。

——黃緯祿

歲月能改變世界

但改變不了他們畢生的追求

光陰能蝕去記憶

但蝕不去他們在中國航天史上

濃墨重彩的一筆

《相聚中國節》

清明特別節目《春天的思念》

帶你走進“兩彈元勳”

朱光亞、于敏、黃緯祿的世界

聽他們的家人講述

那些歲月裏不曾言說的故事

02

用生命爲祖國祝酒,用光影記錄時代變遷

清明節,這些人我們不能忘記 ……

如果我的作品,能在人民火熱的“四化”建設中起到一些好的作用,能使青年人更加熱愛我們的祖國,充滿對未來的信心,加深對黨的感情,則是我最大的欣慰!

這是施光南入黨申請書上的初心

也是他用一生創作實踐的誓言

表達人們衝破桎梏

憧憬未來的《祝酒歌》

清明節,這些人我們不能忘記 ……

寄託動人家國情懷的《吐魯番的葡萄熟了》

展現各族人民熱愛家鄉

建設祖國的豪情與信心的

《打起手鼓唱起歌》

……

他的歌曲“唱響了時代”

他的一生就是一首傳世的歌

跟他一樣

用才華和熱情

記錄這個時代的

還有中國第三代導演的代表人物

謝晉

清明節,這些人我們不能忘記 ……

他的作品部部深入人心

伴隨着很多人走過了青澀歲月

20世紀50年代的《紅色娘子軍》

60年代的《舞臺姐妹》

70年代的《啊!搖籃》

80年代的“改革三部曲”

《天雲山傳奇》《牧馬人》《芙蓉鎮》

他的電影

承載着一個時代的記憶

爲中國創建了一個獨立而龐大的藝術世界

清明節,這些人我們不能忘記 ……

或許我們

會在寧靜的深夜裏

偶爾翻出老唱片

翻出老電影光碟

在那些歌曲與光影的碎片裏

尋找我們遠去的夢想

安撫我們漸漸老去的靈魂

悼念那些曾經的純真記憶

CCTV-1《相聚中國節》

清明特別節目《春天的思念》

讓我們一起跟隨

石維堅、關牧村等老藝術家們

撫今追昔

重溫逝去的記憶

03

在需要我的“戰場”上,隨時爲人民而戰

“北大荒也是戰場”

因爲這句話

戰功赫赫的黃振榮

拖家帶口來到了北大荒

住進了泥巴和樹枝搭成的馬架子房裏

清明節,這些人我們不能忘記 ……

他率隊深入林海雪原

多次擊退狼羣的圍攻

高燒不退仍堅持工作

面對醫生的警告

他笑着說

“如果死在這裏,我革命就成功了。”

清明節,這些人我們不能忘記 ……

他用赤誠的熱情

和艱苦奮鬥的精神

把亙古荒原變成良田

“北大荒”變成“北大倉”

同樣像戰士一樣

執劍而立,開疆拓土的

還有守護中國兒童生命安全的

“糖丸爺爺”顧方舟

清明節,這些人我們不能忘記 ……

在脊灰疫情肆虐

全國兒童遭受小兒麻痹症威脅的危機時刻

立志從事公共衛生事業的顧方舟

帶領團隊投入到

研發脊灰疫苗的“戰鬥”中

面臨“死疫苗”和“活疫苗”

兩種路線的艱難選擇

他勇敢擔當,科學決斷

選擇了最適合中國國情的疫苗路線

爲建設疫苗研發生產基地

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

他們紮根山林,胼手胝足

開創了艱苦卓絕的創業歷程

清明節,這些人我們不能忘記 ……

爲突破困擾全世界科學家的臨牀試驗瓶頸

顧方舟身先士卒

攜剛滿月的幼子以身試藥

成爲脊灰疫苗安全性的檢驗者

他發揮聰明才智

將疫苗改良爲固態糖丸

使疫苗迅速覆蓋到全國每一個角落

使億萬兒童免受小兒麻痹症之苦

並最終推進我國在2000年實現無脊灰狀態

清明節,這些人我們不能忘記 ……

令人驚歎的卓越成就背後

是他們“捨我其誰”的氣概

是他們“一生做一事”的擔當

是他們“功成不必在我

功成必定有我”的執着

CCTV-1《相聚中國節》

清明特別節目《春天的思念》

讓我們一起跟隨

黃振榮、顧方舟的家人

踏進那片曾經的荒蕪

回味那一抹兒時的甜

04

深海大洋和一方孤島的守護

2018年8月20日

颱風“溫比亞“來襲

中船重工第七六〇研究所的17位勇士

爲保護國家某重點試驗平臺

捨生忘死

在300米長的碼頭上

展開了驚心動魄的搶險戰鬥

清明節,這些人我們不能忘記 ……

在加固作業過程中

副所長黃羣、宋月才、姜開斌

不幸被巨浪捲入海中

英勇犧牲

對他們來說

國家使命重於一切

事業比生命還有份量

在深海大洋的某處孤島上

另一位英雄

同樣用生命守護着一方國土

清明節,這些人我們不能忘記 ……

沒有淡水、沒有電

不通手機、不通網絡

除了王繼才夫婦

三隻小狗

五條淨化水的泥鰍

和三隻不會打鳴的公雞

是島上僅有的生命

就在這方寸小島上

王繼才和妻子

一待就是32年

清明節,這些人我們不能忘記 ……

沒有什麼豪言壯語

有的只是默默堅守

對王繼纔來說

守島就是守國

一天的堅守或許不難

一年的堅守則彌足珍貴

而他卻用32年的堅守

詮釋了初心的偉力

告訴這個世界

忠誠

是怎樣與日彌堅的一種力量

清明節,這些人我們不能忘記 ……

和平年代,英雄是什麼

是捨身爲大義的勇敢

是報黨以忠貞的赤誠

是默默奉獻的無私

是直面風浪的無畏

讓我們一起在這個春天

在這個慎終追遠的清明

聆聽姜開斌、王繼才的親人們

講述英雄背後的故事

記住他們曾經風霜雨雪中的砥礪前行

記住他們鍥而不捨的中國精神

清明節,這些人我們不能忘記 ……

今天中午,十二點半檔

CCTV-1《相聚中國節》

清明特別節目《春天的思念》

一同傾聽,他們的述說

……

思念

不止這一天

清明節,這些人我們不能忘記 ……清明節,這些人我們不能忘記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