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論壇君還是劃一下重點:獲得今年生理學或醫學的諾貝爾獎的其中兩位得主威廉·凱林( William G. Kaelin, Jr.)和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Semenza)此前已經接受邀請,將於10月底來上海蔘加的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論壇君聯繫的是這四位大神級諾獎科學家:199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厄溫·內爾、2013年得主蘭迪·謝克曼、2014年得主梅·布萊特·莫索爾和愛德華·莫索爾夫婦。

獨家專訪!聽聽老諾獎得主是如何評價新晉諾獎得主的

論壇君知道你們今天關心的是剛剛新鮮出爐的物理學諾獎得主,目前沒有太多的信息出來,緩緩再說,咱們還是關心一下昨天獲得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三位科學家吧。

獨家專訪!聽聽老諾獎得主是如何評價新晉諾獎得主的

論壇君昨晚第一時間聯繫了多位諾獎科學家,讓他們來評價今年的新晉諾獎得主。嗯,論壇君就是這麼人脈遼闊。論壇君聯繫的是這四位大神級諾獎科學家:199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厄溫·內爾、2013年得主蘭迪·謝克曼、2014年得主梅·布萊特·莫索爾和愛德華·莫索爾夫婦。

獨家專訪!聽聽老諾獎得主是如何評價新晉諾獎得主的

(從左到右依次是:厄溫·內爾、蘭迪·謝克曼、梅·布萊特·莫索爾和愛德華·莫索爾)

嗯嗯,沒錯,去年10月,他們都來上海蔘加過首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和論壇君談笑風生過呢。

他們的科研成果是當代生物科學的一大傑作

199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厄溫·內爾介紹說,向身體供氧以及調節血液和器官中的氧氣水平對於正常的生理功能至關重要。諾貝爾獎已於1938年授予過該領域的研究成果(頒給了柯奈爾·海門斯)。這是爲了獎勵柯奈爾·海門斯發現了通過頸動脈體來快速檢測血氧水平並根據需要對呼吸進行實時調整的機制。今年的獲獎者爲另一種調控機制增加了重要見解,環境條件發生變化時(例如在高海拔地區),該調控機制會在更長的時間範圍內起作用。

獨家專訪!聽聽老諾獎得主是如何評價新晉諾獎得主的

內爾認爲,促紅細胞生成素這一激素是人體對氧氣供需的長期變化進行調整的核心,當其濃度較高時,會導致紅細胞的產量增加。這樣可以更有效地將氧氣從肺部轉移到身體的其他部位。當然,生產新細胞需要時間,這就是爲什麼我們需要幾天時間來適應高海拔的原因。Semenza和Ratcliffe在各自的研究中獨立發現了氧氣在基因水平上是如何調節Epo的產生。Semenza發現這一調節過程需要一種被稱爲缺氧誘導因子(HIF-1alpha)的蛋白。闡明這一如此複雜的信號級聯的功能是當代生物科學的一大傑作,完全值得給予最高的讚譽。

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副主席、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蘭迪·謝克曼表示,今年的獎項表彰三位發現了動物對缺氧作出反應的普遍機制的醫生,在仔細研究後,能夠完全理解他們的研究成果的價值。我們知道,細胞像壁爐一樣使用氧氣,氧氣與碳結合釋放能量。細胞不能儲存氧氣,他們需要恆定的供應。缺氧時,大腦和心臟細胞會在數分鐘內死亡,結果是中風或心臟病發作。人的身體需要感知缺氧並進行糾正。氧氣由紅血球攜帶,如果紅細胞不足,氧氣傳輸會失敗,並且細胞會死亡。因此,動物進化出了一種檢測缺氧並增加紅血球生成的系統,其傳感器位於腎臟中。

獨家專訪!聽聽老諾獎得主是如何評價新晉諾獎得主的

這項研究成果對了解人體中調節氧氣供應的多種方式是非常有益的,例如用於干預某些病理情況(中風後、傷口癒合時、癌細胞增殖),以及優化對運動,高海拔和胚胎髮育的適應性。最近,一家生物技術公司發明了一種HIF抑制劑,它在腎癌患者的治療中顯示了早期的希望。

獲得諾獎只是一個新起點

獲得諾貝爾獎,無疑是對整個研究領域和個人貢獻的巨大讚譽。

四位接受採訪的諾獎獲獎者都認爲,幸運的獲獎者必須學習如何應對新情況,以免被他人所困擾,這個緩衝時間大概需要半年左右。

愛德華·莫索爾說,突然之間,這些諾獎獲得者成了世界科學大使——他們有機會,也有責任,爲科學而奮鬥,並激勵下一代人,每天都會有人來徵詢他們的意見。他們將收到大量演講和展示的邀請,但必須提醒的是,他們應該繼續從事自己獲得成功的日常科學工作。

梅·布萊特·莫索爾建議,獲獎後也要更加熱心地傾聽,並且更願意聽從建議。其次,將會有成千上萬的請求,獲獎者必須優先處理自己的工作,而不是接受任何請求或旅行太多。

獨家專訪!聽聽老諾獎得主是如何評價新晉諾獎得主的

諾貝爾獎是一個改變生活的事件,建議今年的獲獎者捍衛自己的自由,不要接受太多邀請參加榮譽會議。很顯然,在這些世界級“科學大咖”看來,獲得諾獎應該是一個全新的起點,而不能躺在“功勞簿”上,這樣的科學態度對中國的科研工作者無疑有極大的指導意義。

新、老諾獎得主將在上海相聚

論壇君還是劃一下重點:獲得今年生理學或醫學的諾貝爾獎的其中兩位得主威廉·凱林( William G. Kaelin, Jr.)和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Semenza)此前已經接受邀請,將於10月底來上海蔘加的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述接受論壇君採訪的四位諾獎得主在去年來上海蔘加論壇後,今年也已經確認參加第二屆論壇,上海的滴水湖畔,將首次出現“新、老諾獎得主同臺對話”的盛況。

獨家專訪!聽聽老諾獎得主是如何評價新晉諾獎得主的

論壇君再囉嗦幾句:去年10月29日至31日,首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臨港舉行,邀請了26位諾貝爾獎得主、9位沃爾夫獎、拉斯克獎、圖靈獎、麥克阿瑟獎等世界殿堂級科學家參會。這種豪華陣容僅次於瑞典諾貝爾頒獎典禮、德國林島諾貝爾獎獲得者大會,是亞洲之最。

今年的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時間更長(10月29日至11月1日)、規模更大,將邀請70位左右世界頂尖科學家與會,其中包括40多位諾貝爾獎得主和幾十位沃爾夫獎、拉斯克獎、圖靈獎、麥克阿瑟獎、菲爾茲獎等獎項得主參加。論壇同時邀請100多位全球優秀青年科學家和中外院士科學家、知名科技企業家、金融家共同參與,共襄盛舉。

今天就到這裏吧,明天論壇君還有更勁爆更獨家的消息發佈哦,請準備好你們的小板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