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十大奇案中的“刺马案”在街头巷尾广为流传,也曾被拍成电影搬上大荧幕,历经几百年,这个故事仍然话题十足。一方面因为故事表现了现实中的生存真理,另一方面也包含了理想主义的不曲不挠。

2007年,根据“刺马”改编的电影《投名状》正式上映,在导演陈可辛的重组下,故事结构更明晰,人物感情的变化也更真实易懂,最后创下了3亿多的票房佳绩,更是在金像奖、金马奖的严格评审下,拿下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顶尖奖项。

影片原本是可以冲击三大主角共同获奖的,但因为评选制度的原因,最后没有实现,实在让人惋惜。饰演大哥庞青云的李连杰在这部电影里,武戏比重不多,最有看点的是他在角色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变化方面的解读与表演,相比于其他两位主角,他的表现更准确,更丰富。

故事前半段,庞青云从一无所有,到结识刘德华饰演的赵二虎和金城武饰演的姜武阳,然后将他们收编组成“山字营”,成为剿灭叛军的主力部队,然后头戴花翎,步步高升……俨然就是一个胸怀大志的男人,实现理想与抱负的进取之路。

庞青云久经朝堂,深明无利不前的道理,自己一手拼凑的“山字营”在几大正规军的面前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根本没有上战场的机会。在这种前提下,他每一次都是主动邀战,并且不惜以极其苛刻的条件换取战斗机会。

攻打舒城,以八百兵力,面对对方五千守城部队,以十日为限,庞青云做到了,因为有赵二虎和姜武阳的协助,更有面对朝廷几位高官夸下的海口。如果这一战没有达成誓约,那么他们将失去机会,永远不会有出头之日。

有了舒城的成功,他们才有了围城苏州的机会。长达九个月的围城,久攻不下,粮草消耗殆尽,战局已经发展成被僵持的困境所包围的局面。到底是“山字营”在围困苏州,还是饥饿在将他们推向绝境?恐怕谁也说不清了。

赵二虎面对弹尽粮绝的状态,竟然单枪匹马潜入苏州城,找到了对方的将领进行劝降。

而进了苏州城的赵二虎在面对叛军首领时才知道,原来苏州城内也是饿殍遍野,长达九个月的围城早已让这座人数众多的城池成了孤岛,逼不得已的首领不能弃城,更不能投降,最后拔剑自刎,只求饶了四千余名军士性命。赵二虎深感其义,发誓不负所托。

可大哥庞青云却将这四千降兵关在一起集体放箭射杀。尽管赵二虎竭力阻止,还有三弟姜午阳的劝解,但庞青云早已下定决心,这场屠杀无可避免地发生了。

粮食不够是庞青云的借口,有限的军资当然首要保障自己的子弟兵。可赵二虎哪里知道,庞青云最担心的,是这些降兵的立场,对自己而言,他们刚从一场浩劫中幸存下来,心中斗志已经丧失殆尽,根本无法再期望他们为自己上阵杀敌。再说,他们投降只为活命,根本毫无忠诚可言,万一某一天要起兵造反,岂不是养虎为患?

就这样,庞、赵二人的心里产生了间隙,患难时相扶只是为了共同对抗逆境,在面对大是大非的抉择面前,矛盾才会显现出来,如果哪一天这些矛盾变得不可调和,那么冲突将是必然的。

何况,他们二人之间还夹着一个莲生。

尽管庞青云心里很清楚“朋友妻不同欺”的道理,也曾努力控制过自己的感情,但莲生对自己的钦慕与日俱增,自己的仕途越来越顺,原来那根红线在成功的冲击下,越来越松懈直至彻底放下对自己的约束。

而当自己想要再往上爬时,赵二虎的存在无疑是一个危险的因素,在一系列的矛盾中,二人的嫌隙越来越大,而二人的性格也好,处事方法也好,已经完全走不到一起,甚至连交流都无法进行。当他成了自己向上通道的掣肘,除掉赵二虎的念头便由此产生。

而当三弟姜午阳发现了二嫂与大哥的奸情,弄清了大哥杀害二哥的真相后,庞青云在自己心目中的伟大形象瞬间崩塌。而由自己一手促成的结拜,成了他人生中的屈辱,为了维护投名状中的誓言,他不得不手刃二嫂,刺杀了庞青云。

当年三人歃血为盟,立下同生共死的誓约,可最后,却走上了兄弟相残的老路。单纯的姜午阳不会明白,当你心里充满着欲望,那纸象征情义的誓约不过是一块遮羞布,一点风浪就会被吹走,露出赤裸裸的野心。

而欲望和野心,是人最原始的动力。赵二虎的野心,是让自己的兄弟们衣食无忧,衣锦还乡,远离战乱。姜午阳的野心,就是兄弟齐心,共创一番事业。可惜,他们太不了解庞青云,太不了解深藏在他道貌岸然背后的野心。正是这番野心让他可以置兄弟情义不顾,置道德伦理于不顾。也正是这番野心,亲手断送了自己与莲生的性命。

誓言不过是一时志趣相投,而相处却是日久见人心的试金石。别轻易许誓,别轻易相信他人,这是我们对自己最基本的保护。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