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音樂

也愛文學

艾克托爾·路易·柏遼茲

HectorLouisBerlioz

1803年12月11日—1869年3月8日

本文字數約爲1500字 讀完需要5min

柏遼茲非常喜愛文學,從他精彩的自傳和散文、樂評等文章中就可以看出不凡的文字功底。一個人的寫作水平與閱讀往往是分不開的,的確,柏遼茲很喜歡閱讀。並且,在創作音樂時他經常會從文學作品中汲取靈感,而這一思想也影響了當代音樂家的選材偏好。

柏遼茲與莎士比亞戲劇/ 03

很多人認爲,柏遼茲之所以對於他的第一任妻子史密斯一見鍾情,並展開瘋狂的追求,其中的一部分原因是來自於對莎士比亞戲劇的喜愛。因爲他初次見到史密斯就是在她在舞臺飾演《哈姆雷特》的女主角奧菲利亞,後來她還曾飾演過《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的朱麗葉。

或許是莎士比亞喚點燃了柏遼茲對於愛情的無限渴望。一位記者曾經杜撰了柏遼茲在觀看了史密斯飾演朱麗葉後的心境:“我將會娶那名女子,並且爲這部戲劇寫下我最偉大的交響曲。”在柏遼茲的自傳《回憶錄》中,他對於這樣一段話並沒有做出任何辯駁,因爲這的確是個事實。

△ 莎士比亞

“那就是東方,朱麗葉就是太陽!起來吧,美麗的太陽!那是我的意中人;啊!那是我的愛;唉,但願她知道我在愛着她!”

——莎士比亞《羅密歐與朱麗葉》

史密斯小姐最終感受到了柏遼茲對她猶如羅密歐對朱麗葉那般炙熱的愛,答應了求婚,婚禮在1833年舉行。1839年,柏遼茲就創作出了《羅密歐與朱麗葉交響曲》。

除此之外,柏遼茲還曾爲莎士比亞的另一部作品《李爾王》作曲,可見莎士比亞的戲劇給予了他在音樂創作上的無限靈感。

△羅密歐與朱麗葉交響曲 第一部分

△李爾王 序曲

《哈羅爾德在意大利》/04

柏遼茲的《哈羅爾德在意大利》是他創作的第二部交響曲,《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是詩人拜倫的代表性作品,雖然很多人認爲這部交響曲除了標題以外與拜倫的作品沒有太多相關性,但是柏遼茲從拜倫的作品中汲取靈感是不可否認的。

柏遼茲十分欣賞詩人拜倫,曾不斷地閱讀他的詩句。柏遼茲很喜歡《海盜》一詩:“我追隨海盜,縱橫在海上,我崇拜這個人的卓然特質。”

△拜倫

“我的海盜的夢,我的燒殺劫掠的使命

在暗藍色的海上,海水在歡快地潑濺

我們的心如此自由,思緒遼遠無邊

……”

——拜倫《海盜》

這裏還要提到另一位著名的音樂家,帕格尼尼。柏遼茲與帕格尼尼在1833年《李爾王》序曲的演出中遇到。據柏遼茲自己寫到:一個觀衆站在空蕩蕩的音樂廳後,一頭長髮,眼神銳利,他是一個天才,一個巨人,但是我從來沒有見過他。他在過道上攔住了我,抓着我的手,對我讚美不已,我嚇了一跳但是又深受感動,他就是帕格尼尼。”

此後,兩人成爲了好友,會在一起探討音樂。當時,帕格尼尼曾經委託柏遼茲爲中提琴創作一部作品供他演奏。柏遼茲很高興能夠得到邀約,但是卻因爲自己並不會拉中提琴而感到苦惱。當柏遼茲將第一樂章呈現給帕格尼尼的時候,他感到很不滿意,因爲在整段樂章中,作爲“主角”的中提琴只有很少的部分,因此合作不得不告吹。

△帕格尼尼

然而,柏遼茲卻並沒有放棄這部創作到一半的作品,他不再因爲要體現出中提琴的主要地位而苦惱,繼續創作了下去。柏遼茲在自傳中提到:"我想起了一個念頭,就是寫一系列由樂隊演奏的場景,而中提琴在這裏應該像一個閒不住的人那樣,參與其間,而又始終保持自己的個性。把中提琴用於我在阿布魯齊山區漫遊的詩意盎然的回憶之中。我要把這個樂器當做一個憂鬱的夢幻者,就像拜倫的《恰爾德·哈羅爾德遊記》的風格。因此把這部交響曲叫做《哈羅爾德在意大利》。"

△哈羅爾德在意大利

兩年以後,帕格尼尼終於聽到了這部作品,這位偉大的小提琴家被《哈羅爾德在意大利》深深打動,對柏遼茲依然給予了極高的評價。雖然當年柏遼茲的創作並沒有能夠滿足他的要求,帕格尼尼也並沒有演奏過這部作品,但卻在經濟上對貧困的柏遼茲提供了很大的資助。

柏遼茲將拜倫《恰爾德·哈羅爾德遊記》中的風格融於了自己的音樂創作,他對於文學的領悟和音樂創作的造詣確實卓然超羣。瓦格納曾經對於柏遼茲曾說過:“他不瞭解我,但是我卻瞭解他。如果我希望從哪一位作曲家那裏能夠學習到什麼,那麼便是柏遼茲。”

END

*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在後臺留言“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