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教育”發展浪潮中,孵化出衆多學習類、作業類APP,有些成爲老師佈置作業、學生寫作業的“神器”,其背後衍生出諸多問題,引發社會熱議 用手機佈置作業是創新還是偷懶?

漫畫/餘寧山

長沙晚報記者 舒文

隨着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以及資本的推動,“互聯網+教育”已然成爲發展大趨勢,由此孵化出了五花八門的輔助學生學習和寫作業的APP。當然,這種粗放型、泥沙俱下的發展模式也暗藏了諸多問題。近日,央視曝光了作業APP的亂象,多個APP因夾帶遊戲、追星、打賞等與學習無關內容被點名,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與此同時,“學校用手機APP佈置作業”的話題也被推到風口浪尖。那麼,在“智慧校園”“智慧課堂”建設背景下,這一做法是否妥當?連日來,記者進行了調查採訪。

A 記者調查

現象1 作業“神器”受青睞,線上佈置作業成趨勢

10月25日下午4時,恰逢長沙某小學放學的時間。對於三年級學生小雅(化名)來說,最想完成的是英語科目的作業。與傳統的書面作業不同,她的英語作業需要藉助一部智能手機或者平板電腦,然後下載名爲“一起小學學生”的手機APP。打開該APP,輸入老師給的號完成登錄後,即可開始線上完成老師佈置的電子作業。當完成當天的作業後,系統還能即時給出相應評價。此外,老師和家長可以根據她的表現獎勵她“學豆”。對於小雅和她的同學來說,這款手機APP裏寓教於樂、遊戲互動的學習方式,大大激發了她的英語學習興趣。

除了小雅所在小學,記者調查發現,長沙乃至湖南省內多所學校也採用了這種新型的作業佈置形式,覆蓋的科目以英語、語文、數學爲主。記者以“一起小學學生”爲關鍵詞在蘋果手機應用裏搜索發現,這款作業“神器”備受青睞。據媒體報道,通過App Store相關數據和報道顯示,截至2018年3月20日,“一起小學學生”APP所在公司的APP產品用戶總數超6000萬,包含4000萬學生、2000萬家長以及190萬教師。

現象2 作業APP夾帶遊戲,有些孩子不知不覺去玩

不過,這款風靡全國的APP,卻因爲在“成長板塊”夾帶遊戲被央視點名曝光。北京的熊先生向媒體反映,“一起小學學生”APP中“遊戲形式”的設置非常多,很容易引起孩子的購買衝動。不到兩個月,他已經在孩子的要求下進行了13次購買,花了1200多元。還有家長反饋,孩子用手機寫作業,最後不知不覺地去玩手機遊戲。

對於爲何設置遊戲,“一起小學學生”APP所屬公司“一起教育”客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主要是想通過這樣一種方式激勵孩子多做題。

B 觀點交鋒

是創新方式,還是簡化教學?

質疑者

經過曝光後,“一起教育”關停整改這一板塊。儘管如此,社會對學校是否需要用手機APP佈置作業的爭論卻沒有因此停止,而且各持己見。

“老師都是通過手機APP來佈置作業,學生通過APP完成作業,對此我有三個疑問。疑問一:用手機寫作業會影響小孩子的視力,這是提前給小朋友普及使用電子產品,還是更方便地佈置作業?疑問二:是讓教學更高效,還是想簡化教學工作?疑問三:有些小孩自控力差,且家長很難監管,能否允許這樣的小孩用手機?”一位常德的家長在網上表達了自己的疑惑,他關注的這些點也是外界爭議的焦點。

網友“@愛可不惑”也認爲,這種方式讓孩子的眼睛傷得厲害,其次中小學生自控能力差,手機上做作業的結果很可能是玩的時間遠遠超過作業時間,而家長都無法監督。害處遠遠多於好處,中小學生遠離電子產品纔是正道。

支持者

此類APP幫家長省了不少事,也解放了老師

對此,來自長沙縣的周女士有着不一樣的解讀。她告訴記者,她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大寶是一年級學生,二寶出生才一個多月。一邊要帶二寶,一邊還要監督輔導大寶的作業,對於她來說確實有一定的壓力,尤其是面臨老人生病、二寶哭鬧、大寶做作業還要不斷督促,一向溫柔的她也難免“河東獅吼”。拋開情緒不說,已經多年未接觸英語的她,更是不具備輔導能力。“老師推薦的作業APP,可以彌補我的不足,還能讓孩子跟着標準發音讀,並且系統會即時給出評價。”周女士說孩子在做作業時也十分專注,幫她省了不少精力。

有網友認爲:“‘10後’是互聯網時代的原住民了,基礎教育從個性化的角度來說,必須走向差別教育,而在當今體制不健全的基礎上,此類APP的使用對於解放老師的雙手和蒐集孩子個人數據都有極大的意義,發展也是必然!”

兩點論者

對作業APP應一分爲二來看

站在教學的角度,長沙某小學楊姓老師認爲,隨着時代的發展,在作業APP佈置作業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幾年前,在一次沿海發達地區學校學習後,她接觸到了作業APP,並且嘗試根據家長自願的原則推廣使用,以促進教學。“以小學英語爲例,由於國內學校英語缺乏語境,加上課內課時緊,課外家長的輔導能力高低不一,導致過去許多孩子的聽、說、讀的能力不足。但是,APP內有許多教材沒有的優質教育資源,而且還是免費的,有助於學生課後的複習和預習,提高他們的聽說讀能力。”經過幾年的試水,楊老師權衡利弊後,認爲利大於弊。

湖南大衆傳媒學院吳勝輝老師認爲,應一分爲二來看。“有些家長一方面擔心孩子沉迷於手機遊戲,自己卻又是一個手機控,那孩子很難不去玩手機。小孩的興趣非常廣泛,關鍵在於家長給他的是什麼模式,需要家長引導。”

C 專家聲音

作業本身的內容和質量重於形式

學校用APP佈置作業是否可取?對於這一問題,有專家表示,無論是佈置在線作業,還是佈置傳統紙質作業,比起形式,作業本身的內容和質量更值得關注。如果過於追求形式,不注重內容,則是違背了教育的本質,捨本逐末。

雨花區楓樹山大橋小學原校長鄒碩現在是英國倫敦大學教育學院孔子學院漢語老師。今年,她的兒子也跟隨她的腳步,前往英國讀初中。具有家長和教育工作者雙重身份的她,一直在觀察和對比着中外教育。她告訴記者,在英國,老師給學生布置在線作業十分普遍,頻率也遠遠高於紙質作業。“英國老師給學生布置的作業指向培養學生髮散性思維、自主探索知識的能力,讓孩子對知識本身產生興趣,而非形式。相比之下,在國內無論是紙質作業還是在線作業,則傾向於指向標準答案,通過習題和測試去了解學生是否掌握該知識點,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去思考和完善的。”

復旦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員陸一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設計和佈置作業、批改作業、分析作業、講評作業,都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甚至可以說越是好老師出題的水平越高,設計和佈置作業的質量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好老師能夠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靈活地佈置作業,再根據作業的情況去診斷學習、調整教學。這些環節雖然挺費工夫,但都是重要的師生互動。教師如果輕易地放棄了這部分工作,放棄了對作業的研究,那麼他的教學水平可能就很難提高。

他山之石

佈置開放型作業,調動學生綜合能力

記者瞭解到,利用互聯網在線佈置作業已具有“國際範”。以英國爲例,這一形式已經十分普及。

“我孩子學校老師是在一家叫showbie的網站給孩子佈置作業,在這家網站上,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虛擬教室,學生通過密碼登錄找到對應的教室,就可以瞭解當天老師佈置的作業情況。學生提交作業後,也能即時瞭解自己的作業狀態和評價。”鄒碩介紹,學校老師佈置在線作業覆蓋的科目較多, 有歷史、音樂、數學、英語等。這些作業都有着共同的特點,老師更傾向於佈置開放型作業,因此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答案。

“以歷史作業爲例,老師讓學生去畫family tree(家庭樹)。這種作業並沒有標準答案,目的也是想引導學生去關注身邊的歷史,培養學生歷史的思維,讓他們樹立歷史的眼光。再比如,英語老師帶領孩子們學習一篇有關龍的課文後,給孩子佈置的作業是五道題,其中只有一道題是有關課本內容,其他四道則需要學生自主去搜索資料和求解,同樣是沒有標準答案。學生收到作業後,便自由地按照他們的思維去做,當他們完成作業後,也非常有成就感。”鄒碩介紹,讓國人擔心的在線作業會衝擊傳統紙質作業的問題,英國的家長卻十分淡定。“即使有紙質作業,同樣涉及多學科,調動學生的綜合能力運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