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下心來算算,我到檢察院也有近30年了。一件件小事、一幀幀畫面,回想起來有許多感慨。

初進檢察院

1991年初,我轉業來到了檢察院。檢察長似乎對我還有些“不放心”,親自對我進行了“考覈”。讓我把以前寫的一些簡報、報告、總結之類的材料拿給他看,又向我簡單介紹了檢察院的職責等等。最後說,先到起訴科熟悉熟悉業務,知道什麼是批捕,什麼是起訴。當時我的心情有些神祕、好奇,又有點激動。

第一次出庭

當時科裏一共5個人,那一年的案件好像比往年多一些。跟着上看守所提審、記錄,起草幾個法律文書後,檢察長就讓我出庭公訴了。

第一次出庭是一起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案件。當時我想,案件的事實在那擺着,經濟上賠償了,法院就能判緩刑,開庭審理就是走走程序。發表公訴意見的時候,我說由於被告人的交通肇事,除給死者的親人帶來痛苦外,還造成多人輕傷。被告人的父親當庭就說,憑什麼說造成多人輕傷,有鑑定嗎?當時我對輕傷和輕微傷的區別以及兩種情況對定罪量刑的影響一無所知,自以爲除了重傷就是輕傷,還能有什麼傷?公安機關也沒有鑑定。休庭後,又讓公安局進行了傷情鑑定,結果是一個輕傷,多人輕微傷。

有了上次的教訓,以後出庭前,我都把起訴書、公訴詞反覆推敲,避免再出錯。記得是一起盜竊案,科長在審查公訴詞後對我說,本來被告人是趁着夜色實施盜竊行爲,哪來的“犯罪分子在光天化日之下”,心裏只有“義憤填膺、慷慨激昂”,差點鬧出笑話,弄得我這個當時學歷不算低的“中專生”一個大紅臉。

此後,我每辦一起案件,就把重要的法律文書、證據等方面出現的問題,如何解決的,都訂在一起,放在一起,有時間就看看。我想要是把問題一個一個都解決了,辦案的質量就會越來越好。

1991年我一共辦了8起案件,積累了8個案件的經驗。

“充電”提高

轉眼到了第二年,有一天主管副檢察長告訴我,院領導決定讓我去辦公室工作。當時我剛有點“感覺”,科長和主管領導也捨不得我走,但檢察長說當時讓你來院也是照着祕書選的,辦公室也需要加強。唉,無條件服從吧。

1992年,地區檢察分院舉辦了檢察人員崗位培訓班,一共辦了兩期,我參加的是第一期。由分院和各科室的領導、業務骨幹講課,比較全面地瞭解了檢察機關的職責。6月份,參加了成人高考,考到省廣播電視大學函授班學習法律。當時我比較喜歡《法理學》和《中國法制史》,這兩門課對我的檢察生涯有很大幫助。我在函授班任學習委員,以優秀學員和優秀的成績完成了三年的學業。

檔案管理升級

到辦公室後,主任交代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整理檔案。當時辦案的卷宗按照上級院的要求都裝訂成卷,但是沒有檢索,按年限都放在卷櫃裏。而文書這塊沒有卷宗,從建院起各級的文件和本院形成的材料都裝在絲袋子裏,放在倉庫。我請來林業局檔案部門的同志指導,幫助進行分類、鑑定、確定定保管期限,用手工填寫目錄,裝訂卷宗。近千本卷宗,我一個人忙活了大半年,終於完成了任務。年末,通過地區檔案局驗收,檔案管理一躍晉升爲省一級單位,進入先進行列。

如今,檔案管理已經是現代化了。有先進的檔案庫房,完備的防護設施,信息化的管理手段,還有的製作了電子檔案。

檢察統計的昔與今

當時辦公室與檢察業務聯繫比較多的就是檢察統計工作了。開始是手工填報,上級院印發20多個紙質統計報表,有月報、有季報、有半年報、年報。每月各業務科把當月辦案數據填到報表裏,辦公室彙總後通過郵局上報紙質報表。表內、標間關係全憑手工計算,麻煩的是“上年結轉”,稍不小心就出錯。分院辦公室每季度通報一次,還排出名次,我們院排名一直靠後。

後來有了計算機,就把紙質報表做成電子版的,填報過程和紙質報表一樣,填報完成後存進1.44吋軟盤,通過郵局機要上報。省院還在大慶市院進行了統計報表培訓。

通過計算機軟件報表是從1999年末開始的。1999年末,省院專門在哈爾濱進行了培訓,培訓內容就是統計軟件的安裝。打開電腦—插入光盤—按提示安裝—輸入本院密碼—按管理權限把軟件安裝到電腦——安裝完成。就這些,全省近二百個院的幹警整整培訓了一週,像我這樣年齡稍大一些的當時還覺得很難,現在想想怪好笑的。

由於沒有網絡,在軟件上填報完成後,通過調制解調器撥號上報到分院。上報的時候有些像打賭,成不成功全憑運氣,有時要好幾天才能上報成功。

而現在的檢察統計是通過辦案系統直接生成,只要案件信息錄入正確,統計報表可以一鍵搞定,真正實現了信息化。

檢察裝備的進步

剛進院的時候,院裏只有一臺複印件,複印紙有時還供不上,捨不得使,印點材料是件挺大的事兒。打字是一臺只能簡單處理文字的“四通”打字機,窄窄的液晶顯示屏,開機時得用軟盤驅動,打出的“產品”是蠟紙,印刷還得用手動的印刷機,一不小心就弄得到處是油墨,印刷質量也時好時壞。

院裏的第一臺電腦是1997年買的IBM。當時電腦還沒有普及,院領導特意去省城哈爾濱買的,花了近兩萬元,還沒有光驅。爲了安裝統計軟件,又加裝了光驅,結果和原裝系統衝突,經常“死機”,用的時候頻繁重啓。

後來各辦公室都配備了電腦,用網線通過集線器把各電腦連接起來,就算是“局域網了”。

再後來就有了互聯網,有了“龍劍網”,有了檢察專網……。

而如今,檢察機關無論是辦公、辦案用房,還是辦公車輛,辦案裝備,都有了跨越式進步,向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發展。更重要的是隨着社會的發展,執法、司法辦案理念的進步,觀念的更新。

“光陰荏苒,歲月如梭”,30年一晃就過去了。隨着檢察機關進人“入口”的收緊、“門檻”的提高,檢察隊伍的年齡、學歷、專業、知識結構都進一步得到了優化。現在的檢察機關可以說是“兵強馬壯”,在新時代的征程上,必然會有更大的作爲。

文字:大興安嶺加格達奇區檢察院 梁懷齊

編輯:鮑禹 審覈:王廣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