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是刷卡時代,二維碼的天下,只需信用卡一刷、手機一照,便可完成結算,方便、快捷,受人歡迎。

但刷卡也會帶來煩惱。江蘇雎寧一個高層小區的居民就被每天的刷卡所累,進出自家小區的電梯必需刷卡,你聽說過嗎?

曾經,筆者只見過賓館有此特殊服務,辦理住宿時,服務員髮卡給住宿客人,客房在哪一層,就開哪一層的電梯,是安保需要,方便管理。但在居民小區電梯管理中也引入星級賓館“高大上”的刷卡服務,難道也是爲了安全防範的需要?

據小區居民反映,乘一次電梯刷一次卡,0.15元就進了物業的口袋,原來如此。公然把小區必需的通行設施轉變成按次計價服務,如此與民爭利,竟然無人管制,是誰的主意?又經過了誰的同意?

有記者調查後得知,這是雎寧縣衆多高層住宅區的統一做法,由物業在收取物業費外,再收取電梯使用費!

大家知道,電梯除一次性投資建設外,還需日常管理維護費,僅電費支出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需要物業支付。

物業有苦衷,這筆錢居民不承擔,誰來承擔呢?

“誰使用誰承擔“,沒錯。居民使用,產生費用,當然居民承擔。

但居民有疑問,物業公司已經收取物業費,物業費本應包含電梯使用及管理等費用,再額外加收電梯使用費就不合理。

雎寧縣物業部門解釋說,考慮到當地居民的消費水平,小區物業費開始定得不高。每平方米收取0.95元,物業費並不包含電梯使用費。如果把電梯每平方米0.4元的電梯使用成本納入物業費,居民又覺太高,拒絕支付。

物業權衡再三,無奈出此下策,把物業費與電梯使用費分離,採取兩次收費的辦法,解決居民登高問題。

一次收費也好,兩次收費也罷,只是朝三暮四的文字遊戲,最終羊毛出在羊身上,對於居民來說,物業不作爲,敷衍居民的態度及做法不能忍。

的確,物業服務水平最終體現在居民感受度,一切服務均爲方便小區居民,絕對沒有讓居民出行受限、生活不便的道理。

對於居民來講,乘電梯刷卡,不方便,這是事實。

出個門,帶卡、刷卡,才能完成上下樓梯的”艱難“歷程,麻煩、費心、費力。遇到幾個會算計的老人,爲少乘幾次電梯,少付點錢,委屈了自己,也沒方便他人,不是衆人初衷。遇到一些人爲省錢而拼湊出的“免費”乘電梯的攻略,合乘電梯,雖然節能,卻依然無法減少物業的管理費用。再加上一些需上樓的人員並非全是居民,送快遞的、探望親友的、查電錶的、收電費的,全被堵在電梯口,陡然增加矛盾,也不是物業樂見的場景。

對於物業來說,乘電梯產生費用,需有人支付,這也是事實。

解決問題並不能靠單一的收費制解決,所有措施應本着爲居民利益着想爲出發點。物業即使收費,也要向全體居民公示收入、支出的明細賬目,獲得多數居民的認可,才把難事辦妥,好事辦好,才能贏得居民點贊。

當然,解決問題要從根本入手,既要保證電梯的正常維保,又要確保居民的幸福體驗,錢從哪來是問題的結症所在。

一些居民區就做出有益探索,不妨參考他人成功的經驗。

四年前,青島王埠社區就找到了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同樣是服務900戶的動遷社區,物業把電視廣告屏引入電梯,收取商家的廣告費,不僅免除了小區居民30年的電梯使用費,也讓傳播優秀文化的公益廣告走入千家萬戶,尋找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平衡點,做到了居民滿意,商家認同。

社區治理無小事,居民的出行服務是一座城市綜合治理的重要內容。讓居民住得起、住得好,才能讓居民體會到社會進步、科技發展帶來的便利,纔會獲得更多的幸福感、喜悅感。

由此看來,電梯是否收費絕不是錢的問題,還關係到地方的長治久安,一方百姓的生活幸福指數的高低,不是小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