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實大都數列車也會提示家長,如果小孩哭鬧要帶到車廂連接處去哄,但做的人很少。葉璇乘坐高鐵的時候,車上有一名男乘客將手機大聲外放,影響周遭一羣人。

演員葉璇高鐵被罵“神經病”,面對不文明的行爲,你會如何處理

昨天晚上,“雙面郎君”葉璇在高鐵上,被人破口大罵“神經病”,而當你瞭解事情的緣故的時候,會覺得罵人者那是不可理喻。

葉璇乘坐高鐵的時候,車上有一名男乘客將手機大聲外放,影響周遭一羣人。

葉璇去勸阻的時候,被男乘客大罵“神經病”,說她多管閒事。無奈的葉璇通過乘務員去調解此事的時候,乘務員上前幾次勸阻也是無濟於事。

男乘客隨之還大罵起葉璇,一副不屑無畏的模樣。看到葉璇在拍視頻的時候,他還說最好發到網上讓大家評理。

於是,便有了葉璇微博的內容。

演員葉璇高鐵被罵“神經病”,面對不文明的行爲,你會如何處理

“深夜的列車上,老伯一直在大聲播放視頻,幾次勸阻後仍然不聽,大家都在默默承受他的噪音暴力。乘警來了也很禮貌地勸導他,但是他更加大聲喧譁和辱罵、繼續大聲播放視頻。老伯再三重申堅持要求我把這段視頻發佈到網上給大家評理,那就遂他的願吧。也許有認識他的家人朋友同事能幫助教育他,公衆場合該怎麼遵循操守。

好心提醒,卻被無端臭罵,生活當中,我們該不該做多管閒事的人呢?

當微博一出的時候,其實大家心裏都已經有了準確的答案。

先不說男乘客的語言粗俗,單是在公共場所做騷擾他人的事,就不是一個令人愉快的事情。長途夜車可能的確無聊,可是隻顧自己的感受,而忽略了身邊其他人的舒適,終究是惹人厭的一件事情。

比如說,在地鐵裏喫東西。

你口中的美食分分中是別人難以下嚥的味道,如果人人都在車廂裏喫東西,那我想這一趟列車,你終究不會坐得舒服。

交通越來越越便利的現在,使得更多人能夠走出自己生活的圈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高鐵的無疑是人們出行的首選。

然而人多了,故事也就多了。那麼高鐵上還有哪些不文明的行爲呢?

有人將鞋子脫掉,把腳踩到別人的位置上;有人喫瓜子,水果異味充滿車廂,果皮還到處亂扔;有人在車廂內大聲叫嚷,播放視頻開外放;還有人上衛生間不沖水。其實細細想想,這些所謂的不文明行爲,都是讓自己舒服的行爲。

可是這樣的舒服是真的舒服嗎?

你脫鞋子,別人也脫鞋子,那車廂的味道你自己可能也未必受得了。

你喫瓜子,水果,別人也喫,那可能過道里最後摔跤的是你自己。

你上洗手間不沖水,他也不沖水,當你真正需要洗手間的時候,你可能當場就吐了。

“毋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好的環境是大家共同創造出來的。

演員葉璇高鐵被罵“神經病”,面對不文明的行爲,你會如何處理

但現實生活,單靠道德的標籤是不夠的,畢竟人性都是散漫和自我的。

比如說“熊孩子”,就是大家最容易被道德和道理綁架的藉口。

有朋友說:一段快樂的旅途,是從沒有遇到熊孩子開始的。當你把一切詩情畫意帶到高鐵的時候,如果遇到熊孩子,他們會比你想象的還要鬧騰。

一會是無緣無故的嚎啕大哭,讓整個車廂都被他的哭喊聲所折磨;一會是滿車廂穿來穿去,由爬有跳;一會而又要吵着家長要喫東西,看動畫;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熊孩子不敢做的。

其實大都數列車也會提示家長,如果小孩哭鬧要帶到車廂連接處去哄,但做的人很少。當有人去提醒家長要看管好自家的小孩,說不定還會被噎回來:孩子嘛。

一句“孩子嘛”,彌補了多少他們的不應該。

現在育兒有很多的“難以管教”的問題,我認爲都是這樣的家長慣出來的。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家庭環境是孩子的啓蒙的地方。

有一場很出名的全國大專辯論賽就討論過類似這樣的問題:“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

出生的嬰兒真的無好壞之分,就好比一把絕世寶刀,是神器還是兇器,完全取決於配刀的的人。

所以好的社會環境,應該是從父母的教育開始。

當然,我們社會的發展,是剛從溫飽問題跑不過來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建設的階段,提高認識和認知是需要一個不斷髮現問題,改正問題的過程。

希望更多人能關注到公共環境的問題,讓大家有一個共同的舒適空間。

對於這樣的問題,我們除了道德的約制,其實很多城市已經開始出臺規定,比如說在雲南昆明就有這樣一項規定:市民乘坐地鐵時不得外放音頻,否則將給予行政處罰,並記入信用信息監管平臺,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演員葉璇高鐵被罵“神經病”,面對不文明的行爲,你會如何處理

這樣的規定得到了許多網友的認可,大家建議在更多的地方推行這樣的規定。是的,道德只是行爲指導的一部分,而法律規定看似是受限了人的自主,其實是保障了人們更多的權利。

畢竟,下次有人在車廂外放音樂影響他人的時候,他應該要思考得更多一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