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前按原有規範設計的橋樑,計算方面是沒有問題的,因爲以前幾乎沒有超載的車,所以當時的規範並沒對橋樑進行嚴格的校覈和考慮。而在七八年前出現橋樑傾覆事故後,大家發現舊有規範沒將現實超載增長的嚴峻形勢考慮進去。

超載引起還是橋樑缺陷?無錫高架橋側翻事故,專家這樣解讀

10日發生的江蘇無錫高架橋側翻事故致3人死亡,2人受傷。據事故救援指揮部信息,交通運輸部專家組已趕赴現場指導事故調查,無錫市也已成立事故調查組。經初步分析,上跨橋側翻系運輸車輛超載所致。

發生事故的是什麼橋,抗傾覆能力如何?單邊受力太大會不會產生蹺蹺板效應?這次事故能給我國高架橋建設帶來什麼借鑑?10月11日上午,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採訪了山東省一位深耕橋樑研究領域的知名專家,以下是對話實錄。

記者:您怎麼看此次江蘇無錫高架橋側翻事故?

專家:發生橋樑的側翻事故非常罕見,一般這種事故的發生,是由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從現場視頻來看,這座橋應該是一個三跨或四跨的連續梁結構,這在公共或承重橋樑裏面非常普遍。這種橋樑混凝土的結構非常保守。像這種橋樑的垮塌,如果沒有現場調查,僅針對幾段視頻來分析可能會有些偏頗。

超載往往是一個最關鍵因素,我們正常行駛的橋樑,在設計時過一輛55噸重的車是完全沒問題的。但據媒體報道,江蘇無錫這起事故中,橋樑上的車重達180噸,這就屬於嚴重超載了。超載後的橋是怎樣垮塌的?是整體傾覆,還是一部分先壓碎然後再傾覆?現在還不好說。

超載引起還是橋樑缺陷?無錫高架橋側翻事故,專家這樣解讀

記者:連續梁單邊受力過大的話,會不會有蹺蹺板效應?

專家:我認爲這次事故跟連續梁還是簡支梁沒有多大關係,只在於橫橋向比較寬,它在橋座上只有一個支撐點。現在不知道橋頭上的兩個支撐點是不是先被壓壞了,還是橋頭上兩個支撐點支撐也不是足夠寬,使得這座橋的橫橋向整個傾覆,橋樑整體直接掉下來了。

掉下來直接砸碎了是另外一回事,但從視頻裏看,橋樑掉下來的時候是整體完好的,這是一個整體傾覆的穩定性問題,這個整體傾覆在原來的設計規範中是沒有的。國家很多課題組做了專門研究,在2018年把橫向整體傾覆問題完完全全加進了最新的《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範》中。關於整體傾覆問題,還做了重點章節重點內容重點驗算。

橋樑整體傾覆在以前很少見,一般來說,橋樑要是損耗可能是橋樑被壓斷了,但現在來看不是:整個橋面的上部結構沒有任何損壞,基本上是完好無損地落下來了。這是20年前的規範裏沒有的。

記者:這次事故跟橋樑本身的缺點有關係嗎?

專家:任何橋樑都有它們的優缺點,這個橋樑本身是連續梁,但從這個側翻的事故來看,跟這個橋樑本身的優缺點沒有任何關係。連續梁橋優點是受力比較好、跨徑比較大,缺點是造價較高。像這種橋樑,是僅次於簡支梁的第二大類型的橋樑,在運用中非常普通和廣泛。

前幾年出了橋樑方面的事故後,已經引起了國內很多方面的重視,就連相關設計規範都已經修改了。如今新建橋樑全部都要經過嚴格計算和複覈,凡是出事故的,大都是一些已建的舊橋、老橋。

超載引起還是橋樑缺陷?無錫高架橋側翻事故,專家這樣解讀

記者:以前國內發生類似事故後這類橋是怎麼改進的?

專家:出了這個事故後,很多專家都在分析討論。大概在10年前,國內發生過三四起類似的事故,事故發生後大部分橋樑都進行了加固,橋下一根柱子的都換成了兩三根。

以前按原有規範設計的橋樑,計算方面是沒有問題的,因爲以前幾乎沒有超載的車,所以當時的規範並沒對橋樑進行嚴格的校覈和考慮。而在七八年前出現橋樑傾覆事故後,大家發現舊有規範沒將現實超載增長的嚴峻形勢考慮進去。所以,根據技術、荷載等級、路況、經濟實力等的情況,每隔五年就會進行一次大的修改,規範對此認識也在一步步發展。

國內有些地方所有的高架橋都設立了限高杆,連大巴車和公交車都不允許上。但是一些郊區的橋樑,可能會存在貨車超載方面的問題。在前幾年的哈爾濱、呼和浩特等橋樑傾覆事故發生後,郊區橋樑全部進行了加固。看得出來,原來是一根柱子在中間,現在變成了兩根甚至三根柱子。

超載引起還是橋樑缺陷?無錫高架橋側翻事故,專家這樣解讀

記者:七八年前已經有了類似事故,各地也都在亡羊補牢進行補救,爲什麼現在又發生一起事故?

專家:超載車的管理是一大問題。另外就是橋樑的加固問題。舊橋不適應當前超載現象的話,勢必要進行加固。

值得反思的一點是,我們在設計的時候,不應該以規範作爲紅線,而是應該超越規範。也就是說,設計師不能認爲符合規範就萬事大吉了,現在來看,當前的設計和施工講究的是終身責任制。施工完了無論走到哪裏都要負責,並不是說符合了規範就一定安全。

是不是應該在設計時要超越規範,設計師是不是也要將大貨車超載的情況考慮進去,留足夠安全的空間和富餘度,足夠增大安全係數。對設計人員本身的責任來講,也是一種安全儲備。

記者:您提到,設計橋樑要留有足夠的空間和富餘度,國內外有個先例嗎?有沒有可借鑑的地方?

專家:國外的橋樑設計,不以規範爲“尚方寶劍”,只要將結構設計得足夠安全就行了。

但反過來說,超越規範來作爲安全儲備,建設橋樑的造價也就加大了。像橋樑、公路都由政府投資,這一塊的費用是很高的,這是一個矛盾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鞏悅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