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在辱罵攻擊中堅定發言的內地女生:我不害怕,只怕他們聽不到“不同的聲音”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赴香港特派記者 白雲怡 趙覺珵]“在臺上的時候,面對一些本地學生的嗆聲和言語,我的心情反而更加平靜,我後來甚至是笑着對他們繼續講下去的。”近日因在香港中文大學一場交流會上面對當地學生辱罵攻擊仍堅定完成自己理性發言而爆紅網絡的內地女生張婷12日在接受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因爲恰恰在我表達了‘民主和自由的基礎是法治’‘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些最基本的準則後,他們依然在公開的場合,在直播的畫面中,去阻撓我們非本地學生自我表達的基本權利,我爲他們感到悲哀。所以,在那個笑容背後,我是帶着一些悲哀、又可笑的心情的。”

鑑於當下香港的街頭暴力正在向校園蔓延,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10日邀請該校學生和校友公開對話。在對話會上,張婷被抽中發言,但當她用普通話發言時,卻遭遇場內大片激進學生的侮辱叫罵。張婷在一片混亂堅定完成了自己理性表達,“如果不是我的內心足夠強大,現在面對你們的一片嗆聲我會很害怕。你們總是在譴責他人的過錯,卻沒有想過正是你們自己在破壞香港的法治、自由、民主。”她的這番話贏得在場許多內地學生的掌聲,也一夜間火遍中國內地的互聯網。

張婷對環球時報-環球網回憶10日晚上的情況時看起來依然是平靜中帶着堅定。她告訴記者,儘管當時臺下的攻擊持續不斷,但自己“沒有一刻感到害怕”,反而“嗆聲”越大,就越是想一定要把自己的心聲和觀點表達出來。“我唯一在意的是他們的聲音壓過了我的聲音”,她表示,她只怕這樣“不同的聲音”沒能被更多激進的本地學生聽到。

經過那一晚,張婷說自己很想再告訴中大以及更多香港年輕人一句話,“我們尊重你們的言論自由,但也請你們尊重與你們不同政見的人的言論自由……也希望你們能以合規的方式、通過正常的申訴途徑來表達訴求。”她舉例說,比如那天在校長見面會上聲稱自己遭到警方性侵的女孩,她可以投訴警方或通過律師來解決,但她卻選擇在這樣一個場合通過這樣的方式表達,“這其實有威脅校長的成分”。

“校長不是法官,也不是行政長官,沒有辦法判斷事件的真僞。如果僅僅通過她的表述,校長就認定這件事確實發生了。那這不是香港所尊重的法治,恰恰是人治。”張婷語氣堅定地對環球時報-環球網表示,一些香港年輕人其實沒有意識到,他們所做的事情其實是在打他們聲稱要捍衛的原則的“臉”。

最近一段時間來,香港社會的動盪已深深滲透到各大校園,香港中文大學正是受影響最深的之一,甚至一度因大量學生積極參與街頭暴力而被戲稱爲“暴大”。不久前,一名中大內地女生十月一日當天在宿舍窗口掛起一面國旗以分享國慶節日的氣氛,卻不料立即遭到多名香港本地學生的攻擊、騷擾,宿舍也遭到破壞。

張婷告訴記者,現在中大里非本地學生的學習與生活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比如地鐵停運導致停課,校園內的餐飲設施在晚上不開放。“但這些都是大家可以克服的情況,更嚴重的是大家受到的心理影響和傷害”,她形容稱,校園內彷彿籠罩着一種“黑色恐怖”,各種張貼物在校園內隨處可見,非本地學生很想對此發聲,但又擔心會被“起底”和攻擊。她告訴記者,此前那名懸掛國旗的本科生因感到人身安全受到巨大威脅,已經離開學校了。

儘管如此,張婷仍然希望在香港的內地學生不要因爲憤怒和恐懼而做出過於激烈的反應。“我不想讓我們和香港本地學生的對立再加劇,我那天發言的本意更不是挑事。”她告訴環球時報-環球網記者,自己想告訴所有在香港的內地學生,“越是在這種艱難的時刻,我們越不要放棄溝通和交流,我們要通過自己的溝通交流,讓本地學生更加了解內地生,也更加了解自己的祖國。”

同時,她也希望中大校方能做好校園的“去政治化”工作。“正如段校長講過的,大學應當是做學問的地方,不是政治角逐的場所,因此學校更應該做好校園‘去政治化’。”她表示,比如校方應當清除遍佈校園內的政治性標語,要求老師保持客觀中立,更重要的是,“當有學生違反校規甚至觸碰法律時,學校應當告訴他們這些是錯的,而不是一味縱容。”

她最想“奉勸”和溝通的還是那些香港本地的同齡人。“很多本地年輕人總是說我們不瞭解香港。不是這樣的,我們不僅瞭解,也有自己的判斷……我反而更希望他們多去了解自己的祖國,多去內地看看,帶着一種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內地,瞭解內地過去與現在的不一樣。”她表示,如果香港年輕人覺得內地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希望他們能做一些貢獻,“我們一起讓祖國變得越來越好。”

“我也希望香港的年輕人能夠想明白自己最終想要的是什麼,真的是‘攬炒香港’麼(攬炒意即同歸於盡,編者注)?”她反問道,也許,這些年輕人可以再思考一下,他們到底想要的是一個怎樣的香港?他們也可以換一個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不要僅站在香港思考香港,而是跳出香港的位置,站在一個更加國際化的視野上,站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再思考香港的問題,也許他們能獲得一個‘新解’”。 

相關文章